小型水利工程產權改革措施及效益

時間:2022-04-25 01:30:56

導語:小型水利工程產權改革措施及效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型水利工程產權改革措施及效益

【摘要】2013年以來,莒縣立足小水利,先后對4136處小型水利工程進行改革,初步形成了產權明晰、管理主體和人員明確、經費保障有力、運行公開高效的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長效機制。本文對其主要做法及經驗進行了闡述,以供類似項目參考。

【關鍵詞】莒縣;小型水利工程;管護模式;產權改革

莒縣隸屬山東省日照市,總面積1821km2,總人口110萬,轄20個鄉鎮街道、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共1195個村;現有3座大中型水庫、214座小型水庫、1473座塘壩、25條10km以上河道,總蓄水量6.9億m3。2013年11月,莒縣被確定為全國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示范縣,為此,堅持以市場化改革為取向、以規范化管理為手段、以群眾滿意為目標,結合實際、分類施策,先后對4136處小型水利工程進行改革,初步形成了產權明晰、管理主體和人員明確、經費保障有力、運行公開高效的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長效機制。

1主要措施及經驗

1.1以確權劃界為基礎,明確工程產權和管護主體

確權劃界是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的前提和基礎。針對莒縣小型水利工程面廣量大、情況復雜的特點,按照“分類實施、試點先行、有序推進”的思路,對具備改革條件的4217處小型水利工程進行調查摸底、列出單子、逐個分析,根據不同類別、建設規模、資金來源等,在試點基礎上,突出操作實效性,將小型水利工程分為確權頒證和劃界登記兩大類,分類制定方案,不搞“一刀切”。一是和農村土地確權登記相結合,實行聯查聯審、資源共享,確保了確權劃界的準確性;二是與農村產權交易平臺相結合,將水利工程產權、經營管理權納入農村產權交易系統,有效盤活水利工程和水資源使用效益;三是與解決基層群眾用水矛盾相結合,對原所有權、管理權和使用權等存在爭議的,通過劃界確權進行明晰,從根本上化解矛盾糾紛。推進改革以來,全縣共投入資金810萬元,完成水利工程確權劃界1661處。實施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必須突出問題導向,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重建輕管”、“有人建、無人管”的問題。為此,在確權劃界的基礎上,按照權責一致、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原則,逐一明確了鄉鎮政府和村集體、供水協會和供水公司、村級水管員等不同管理主體,由縣政府委托水利部門分別頒發小型水利工程經營管理權證書,建立了235名小型水庫安全管理員和1195名農村水管員的管護隊伍,明確了管護職責。

1.2以建管用一體化為主導,提高管理運行水平

小型水利工程“建”是基礎,“管”是關鍵、“用”是目的。針對過去小型水利工程“集體管不好、群眾管不了”的現象,堅持“建、管、養、用”一體化思路,探索實施了“1+3”聯動管理運行模式。“1”是“一個平臺”,即設立縣鄉兩級水利工程“116”服務熱線指揮中心,對農田灌溉、農村飲水、涉水案件等,實行全天候接聽,第一時間巡查,即時定方案,限時解決。“116”服務熱線開通以來,接聽解決群眾訴求500余次,群眾滿意率達100%。“3”是“三方聯動”,即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按照物業化管理、專業化服務、市場化運作、標準化考核的“四化”標準,建立了以縣級工程管護中心為龍頭、以農田灌溉專業合作社為依托、以管水員為基礎的“三方聯動”管理運行機制。由莒縣清水水利工程維修養護中心,負責全縣小型水庫及小農水重點縣工程維修養護任務,基層農田灌溉專業合作社和村級水管員,負責服務范圍內的小型水利工程日常管理、巡查和養護,確保小型水利工程有人管、管得好、效益高。同時,積極提高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把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水利工程管理,創新實施“互聯網+水利工程”模式,提高管護效率和水平,目前已建成運行了“互聯網+農田灌溉”、“互聯網+農村飲水”等智能管水用水系統。

1.3以多元化投入為保障,拓寬資金籌積渠道

小型水利工程改革不僅要解決好“有人管”的問題,還要解決好“有錢管”的問題,真正構建多元化、多層次投入機制。一是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在管好用好中央、省、市專項資金的基礎上,縣財政每年列支小型水利工程管護經費550萬元,用于小型水利工程維修管護,并對承擔管護任務的安全管理員和水管員,按照每年人均3000元的標準進行薪酬補助,同時,根據考核情況,給予每人2000元的績效獎金。2014去年以來,全縣共投入各類小型水利工程維修養護經費1826萬元。二是用活工程運營收入。對工程改革收取的承包費、租賃費等資金,統一管理,專門用于小型水利工程維修管護,目前已實現收入482萬元;對小型灌區灌溉和鄉鎮集中供水水費收入計提部分資金,作為水利工程管護專項資金,專項用于日常管護經費。三是吸引民間資本投入。通過提升補助標準的形式,采取PPP合作等模式,調動民間組織、社會力量等自籌資金參與工程建設。截至目前,全縣吸引社會力量參與水利工程建管資金達605萬元。

1.4以服務群眾為落腳點,充分發揮工程綜合效益

在推進小型水利工程改革過程中,把促進發展,服務民生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確保改革發揮更大效益。一是促進科學和諧用水。通過改革,明確工程產權和管護責任,規范農村用水秩序,實現了科學用水、有序用水,方便了群眾生產生活,維護了農村穩定。二是優化農業生產條件。堅持水利工程建設與特色農業規劃對接,有效解決制約農業發展的水利“短板”,為土地規模化經營、發展現代農業提供良好的水利支撐。近兩年,全縣共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3773.33hm2。同時,帶動和吸引民間資本“上山下鄉”參與現代農業發展,晨曦集團、浮來春集團等6家企業發展現代農業基地1666.67hm2。三是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把小型水利工程改革與生態清潔型小流域治理、美麗文明鄉村創建、水環境保護等有機結合,為農村建設綠色家園、美好家園提供有力支持,實現了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改善的“雙贏”。

2結語

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不僅是一項水利工程,更是一項民生工程。下一步將繼續堅持把改革導向作為民生水利、和諧水利的重點,始終以群眾利益為導向,積極探索、勇于創新,進一步深化小型水利工程改革,為農業農村發展增添新動力,讓人民群眾在改革中得到更多實惠!

作者:徐云聯 劉紀師 張永霞 單位:莒縣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