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工程質量監控論文

時間:2022-10-10 02:48:00

導語:防洪工程質量監控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防洪工程質量監控論文

摘要:黃河下游防洪工程施工質量管理在防洪工程建設管理中是重點也是難點,質量控制措施得力與否,將直接影響工程建設質量。本文本文從質量管理組織的建設、技術保證、思想保證及質量管理過程中應該特別注意的問題等方面分別進行了探討,以期對今后防洪工程建設質量管理有所幫助。

關鍵詞:黃河下游防洪工程施工質量控制

“三制”改革以后,黃河防洪工程建設推行三項制度,工程建設質量管理的規范化程度較以往有了很大提高,形成了相對完整的工程質量管理體系,有效地促進了工程建設質量的提高。目前實行的工程建設質量管理體系主要有以下四級管理網絡組成,即:建設單位的質量檢查體系,監理單位的質量控制體系,設計和施工單位的質量保證體系以及政府部門的質量監督體系。就黃河防洪工程建設質量管理而言,筆者以為,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并確保其有效運行是確保工程建設質量的前提,如果沒有健全的質量管理體系或雖然有質量管理體系但各質量管理體系之間不能有機結合,形不成有效的約束機制,無法有效運行,那么質量管理將成為一句空談。就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和健全,并確保其有效運行,談一點粗淺認識:

一、建立和健全組織機構是確保工程建設質量的組織保證和前提。

就組織機構的建立和健全問題,筆者以為,應主要注意以下幾點:(1)職能部門和人員數量上的保證。各質量管理層次必須根據各自質量管理權限和具體的質量管理任務,建立完整的質量管理職能部門,以滿足工程建設的需要為目的,配備足額的質量管理人員,以免造成組織雖然建立,但無相應的工作人員,致使組織機構因人員不能到位而影響正常運轉。(2)人員素質的保證。所配置的各級質量管理人員必須具備相應的技術素質,能夠真正擔負起相應的質量管理任務。(3)管理制度的保證。人員到位,素質到位可以說具備了質量管理機構運轉的最基本的條件,但是否能夠確保質量管理機構能夠有效運轉,尚需健全必要的管理制度,并保證其不折不扣地執行,以此來指導和約束質量管理人員的質量管理行為,確保質量管理體系運行的有效性。要達到這一目的,必須做到以下兩點:一是要制定有效的質量管理工作運作制度,對管理人員的工作行為進行強制性管理,確保質量管理行為的規范性和正確性。二是建立有效的監督和約束機制,提高質量管理人員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確保質量管理人員在其位必須謀其政,減少和避免出工不出力的現象發生。

二、制定完善的技術保證措施是確保工程建設質量的基礎。

質量管理的技術保證措施是指導質量管理人員正確實施質量管理行為的技術保證,是確保質量管理體系有效運行的基礎。

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注重質量管理方案的編制工作。質量管理方案是指導質量管理工作的綱領性文件,是確保質量管理工作的計劃性、前瞻性和系統性,最大限度的減少和避免質量管理工作的盲目性和不系統性的技術保證,包括質量管理方針、質量管理目標、質量管理工作具體的運作程序、質量管理重點以及確保質量管理目標實現的保證措施等。參建各方必須高度重視質量管理方案的編制工作。編制質量管理方案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必須根據各自的質量管理職責和具體的質量管理任務制定,包括質量管理方針、質量管理目標、質量管理重點的確定,要確保其符合工程建設實際,切實可行。二質量管理方案必須具有相對較強可操作性,避免大話、空話,確保其對質量管理工作的指導性。三質量管理方案必須周密細致,要涉及質量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對保修期質量管理、技術資料管理等容易忽視的重要環節,一定要提出明確要求,確保質量管理方案貫徹整個建設過程。四是較低質量管理層次的質量管理方案必須經較高質量管理層次的管理機構認可,以確保各質量管理層次之間質量管理方案的相互協同性。

(2)完善質量管理措施,規范管理行為,確保質量管理行為的有效性。有關質量管理措施,筆者以為,主要是要致力于建立一系列的制度保證,一是建立完善的質量檢查制度,規范工程建設過程中的所有質量檢查行為。二是建立完善的質量責任制度,根據工程建設實際和具體的質量管理任務,將質量管理責任層層分解,實行嚴格的質量管理責任制。三是建立完善的質量獎懲制度。在建立質量責任制度的基礎上,引進獎懲機制,將管理人員的質量管理行為與其經濟收入掛鉤,包括質量指標獎、優質工程獎及一些必要的處罰決定等,并保證其不折不扣地執行,最大限度地促進工程建設質量的提高。

(3)正確理解和把握設計意圖,準確運用工程質量管理規范。在建設實施過程中能否正確地理解和把握設計意圖和準確運用質量管理規范,是關系質量管理工作能否成功的關鍵。如果在建設實施過程中對設計意圖不能正確理解或不能準確運用和把握質量管理規范,就會失去質量管理的基礎與原則,質量控制就會偏離方向,發生根本性錯誤。就正確理解與準確把握設計意圖,應注意以下兩點:一是高度重視圖紙會審和圖紙確認工作,對建設項目的施工程序、施工方法、技術標準、質量要求吃深吃透,為合理進行項目劃分和質量管理要點的確定奠定基礎。二是建設實施期間要高度重視設計變更文件的處理,根據設計變更情況隨時調整質量管理措施。就質量管理規范的準確運用問題,一是嚴格執行設計文件中規定的質量管理規范。在工程設計中對適用的技術規范一般均有明確的說明,其在工程設計中提出的具體要求和質量標準均與所提到的技術規范相符,應該作為建設實施過程中質量管理的基本依據。二是根據工程建設實際和質量管理的具體要求,合理運用規范。“三制”改革以來,國家對水利工程建設管理的規范性越來越強,有關工程建設管理法律法規、規范規定相繼出臺,國家標準、行業標準、部門規定等應運而生,而上述規范規定從編制的原則、編制的方法、編制的深度,編制的立場、編制的時間以及對工程建設的適應性和可操作性上均不盡相同,甚至有些國標和行標在某些方面還有相矛盾的地方,這就為工程建設實際操作過程中的正確運用和把握帶來一定難度。這也是在質量管理中遇到的一個比較難以解決的問題。鑒于上述情況,筆者以為,在運用規范方面,應掌握以下幾個原則:一是堅持下級服從上級的原則,同一時段內頒布實施的規范,應首先執行高級別的規范,尤其是當行標和國標發生沖突時應執行國家標準,部門規定與行業標準發生沖突時應執行行標。二是從頒布實施的時間上看,同一級別的規范規定,頒布實施較早的要服從頒布實施較晚的。因為最新頒布實施的規范規定大多是在以往規范規定的基礎上吸收工程建設過程中的經驗教訓修編而成的,應該對工程建設實際具有更強的指導性和適應性。三是從規范的適應性和可操作性上講,較高級別的規范一般原則性較強,大多是從宏觀方面進行控制,相應的其可操作性相對較差,而級別較低的規范的可操作性則相對較強,因此筆者認為:在兩規范沒有原則沖突的情況下,為便于操作易使用級別相對較低的規范。

(4)配足配齊必要的檢驗、檢測、測量、計量等儀器設備,并要隨時注意對儀器狀況的控制,以確保各種儀器設備始終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質量檢驗儀器設備,是評價施工質量的物質基礎,是人們賴于檢查施工質量的必不可缺少的工具,高質量的檢測儀器,能真實地反映施工質量,提供準確、可靠的質量數據,從而引導人們正確地分析影響施工質量的原因,進而提出正確的修正措施,以達到控制施工質量的目的。相反,檢測儀器不準,施工質量就無法得到控制,更談不上質量保證。為避免因質量檢測儀器缺陷而導致施工質量控制偏差,一是參建各方必須具有獨立的質量檢驗、檢測儀器,具備平行檢驗、檢測的能力。參建各方要依據各自的質量管理職責和具體的質量管理任務,配備獨立的質量檢測、檢驗儀器,保證檢測手段的獨立性,監理、施工、質量監督等參加各方在檢測工、器具上不能相互依賴。二是在質量檢驗、檢測儀器的配備數量上必須滿足質量檢測的需要。同時,必須根據所檢測工程的需要和有關規定的要求合理配備檢驗、檢測儀器,不能以相近和類似的檢測儀器代替。三是必須確保檢測工、器具的完好性,以確保檢驗、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和有效性。這就要求參建各方在使用前必須由權威部門進行必要的效驗和率定。同時施工期間加強定期與不定期的效驗和率定,確保檢測工、器具的保證率。

(5)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質量管理手段的科學性和先進性,從而提高工程建設質量的保證率。從檢測儀器、檢測手段、人員管理、資料管理等諸多方面,力求實現最大程度的現代化、科學化,從而提高工程建設質量保證率。

三、提高全員質量意識是確保工程建設質量的思想保證。

質量管理組織機構的建立與健全和各項技術保證措施的制定是確保工程建設質量的基礎和前提。但確保各級質量管理人員的質量意識到位,在整個質量管理活動中可以說是第一位的,是確保組織機構有效運行和技術保證措施得以真正實現的基礎,是確保質量管理目標順利實現的思想保證。就如何保證管理人員的質量意識到位,筆者以為有如下幾點:一是加強質量意識教育和責任意識教育,樹立“百年大計,質量第一”的意識,保證質量管理人員從主觀意識上重視質量管理工作,并愿意為搞好質量管理而努力。二是加強現場意識教育,借助質量事故或質量問題加強質量意識的現場教育,實行“三不放過”的原則,即“問題查不清不放過,問題得不到處理不放過,責任人受不到教育不放過”,最大限度的提高質量管理人員質量意識和責任意識。三是強化“創優”意識和“精品”意識教育,形成“敢為人先”的質量管理氛圍。

四、質量管理過程中應重點抓好的幾個問題

(1)處理好各質量管理層次之間的關系

現行的黃河防洪工程建設質量管理體系自上而下有政府部門的質量監督、建設單位的質量檢查、監理單位的質量控制、設計和施工單位的質量保證四個質量管理層次。各質量管理層次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聯系的,但是由于管理層次、管理任務、管理責任的不同,決定了在管理方式、管理組織、管理的角度及實際運作上又有所不同。因此要確保質量管理體系正常運轉,就必須處理好各質量層次之間的相互關系。一是必須充分認識和準確把握各質量管理層次之間的相互關聯性,避免出現各行其是,互不干涉,喪失各管理層次之間有效的制約和約束機制。二是必須充分認識到各管理層次之間的相對獨立性。要確保各管理體系真正能夠獨立運行,尤其是較高的管理層次,不得隨意干涉較低管理層次的質量管理行為。各質量管理體系一定要根據各自的質量管理職能和權限,準確定位各自的管理行為,做到到位而不越位,避免造成各質量管理層次之間職責不清,運行不暢。同時各質量管理層次之間不得相互依賴和相互“替代”,包括質量檢測頻度、質量檢測儀器的配備和使用均要確保其完全的獨立性。

(2)要高度重視關鍵環節的質量管理

一是重視項目劃分的合理性。項目劃分是質量管理工作的“龍頭”,是全過程質量管理的主線,必須高度重視,確保其合理性。項目劃分必須根據工程建設實際和具體的施工組織來確定,并報經質量監督部門認可;二是注重缺陷責任期階段的質量管理。缺陷責任期,也叫保修期,是自竣工之日起至缺陷責任期滿為止的階段,狹義上講,也可以說是工程試運轉階段,在此階段,有些內在的、較隱蔽的質量問題,通過試運轉,有可能較明顯地暴露出來,形成新的質量缺陷,因此應加強這一階段的質量控制。而在實際工作中,往往忽視這一階段的質量管理,必須引起重視。這一階段質量管理的主要任務是:①對工程質量狀況進行分析檢查,發現問題,查清責任,責令其限期處理。②對各種質量缺陷的修補工作進行監督、檢查和驗收,確保修復質量。公務員之家

(3)加強工程資料的收集、整理與分析,注重工程檔案的管理

水利工程檔案資料是歷史的記錄,它來源于工程建設全工程,是工程實體形成的真實記載和反映。它不僅在建設過程中的質量評定、事故原因分析、索賠與反索賠、階段與竣工驗收及其他日常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在工程建成后的運行、管理工作中,也是不可缺少的依據和條件。借助工程建設資料和檔案,我們能夠更好地了解和認識過去、把握和服務現在、預見和指導未來。因此,我們在注重工程實體建設的同時,必須注重工程資料和工程檔案的管理工作。①注重工程資料的形成過程。工程建設過程中的一切活動,都要留下活動的“痕跡”,避免以往那種“也說也做不留痕跡”的不科學的做法。②要體現工程資料和檔案管理工作的“及時性”。工程資料整理和檔案管理工作要與工程建設進程同步進行,以確保工程資料和檔案材料完整性、準確性和系統性。③要注重工程資料和工程檔案的“真實性”。一是要切實提高對工程資料和工程檔案重要性的認識。二是增強責任意識教育。三是規范工程資料和工程檔案管理行為,保證工程資料和工程檔案形成、收集整理的及時性,杜絕事后補充、完善,甚至弄虛作假偽造工程資料和工程檔案的現象。④要高度重視工程資料和工程檔案的移交工作。以免工程資料和工程檔案遺失。一是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移交。二是必須按照規定的方式和規定的程序進行移交。三是施工單位資料必須經監理單位審查合格后移交。四是審查和移交必須履行必要的簽字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