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作業分層批閱設計分析

時間:2022-05-09 04:35:01

導語:初中數學作業分層批閱設計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數學作業分層批閱設計分析

一、問題的提出

我校地處絲路古道的河西走廊中部,地域偏遠,長期以來部分教師教育觀念保守,教學方法陳舊,對學生作業的設計沒有理性思考和科學系統的設計,隨意性強,沒有真正意義上理解作業是“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和有益補充”。對作業設計,要么拿一些現成的習題,要么只是讓學生做一些機械重復、毫無趣味的作業。長此以往,這種“一刀切”的作業,不僅不能激發學有余力的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有效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同時加重了學困生的課業負擔,使這部分學生苦不堪言,導致一大部分學生只有靠抄襲才能完成作業,這也是導致多年來學生數學成績一直沒有多大提升的主要原因。這種強制性的作業,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增加了教師批閱作業的無效勞動。因此,如何減負增效提質已成為我校教學研究的一個重點。基于上述原因,我們提出了初中數學作業分層設計,進而也提出了初中數學分層批閱設計研究。

二、現實意義和理論依據

傳統數學課堂的學生作業設計,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化差異,習題形式單調,課后鞏固效果不佳,相同的作業要求很難適應全體同學的實際需求——學有余力的學生“吃不飽”,學習困難的學生則“吃不了”。久而久之,學生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抄襲作業的現象屢禁不止,不利于學生實現將數學知識轉化為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能有效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而不同層次作業的設計與布置到分層批閱,就是教師充分考慮到學生中存在的差異程度,體現了新課程理念中尊重個體差異的理念,有針對性地加強對不同類別學生的指導;也讓全部學生獲得教師不同的激勵性評價,逐步激發其內驅力,從而促使全部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不同的發展,真正實現“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分層理論依據古來有之,如“量體裁衣”“因材施教”等。國外也有,如美國著名教育家、心理學家布盧姆提出的“掌握學習理論”,他強調:只要提供較好的學習條件,每個學生都有能力學習和理解任何教學內容,且大多數學生都能獲得較好的學習成績。《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數學課程應致力于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三、作業分層設計的目的

作業是學生學習和構建知識的重要環節,對于教師,通過作業檢查,可以準確反饋教學情況,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因而作業的科學設計與巧妙的處理對數學教師來說意義非常。我們的目的是:(1)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探索,編輯出適合我校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分層導學稿。(2)構建教師指導下的小組“合作、互動式”的初中數學作業分層批改新模式。(3)通過對數學教師、學生以及家長的廣泛問卷調查,在借鑒國內外經驗的基礎上,試驗、探索、總結,從而得出一些既能提高我校數學教學質量,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能減輕我們數學教師批改作業負擔的有效且可行的初中數學作業分層批改的建議模式。(4)通過設計研究,總結提煉出能促進高效課堂教學的分層設計的導學稿,從而對初中數學作業分層批改管理的實用模式能提出科學合理的對策建議。

四、作業分層設計及批閱的實施

根據初中階段學生現有數學知識水平和學生的個體差異,依據學生在課堂上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對課上例題、隨堂練習、課后家庭作業進行分層布置。對同一班級不同層次的學生,因人而異,因材施策;同時根據學生在不同學習階段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隨時進行調整。在設計分層作業時,教師要精選習題,根據習題的難易程度將習題分為A、B、C三個不同的層次:作業的設計,要注重形式多樣化,盡量避免布置機械重復性作業,堅決杜絕題海戰術,努力打破單一書面作業的形式,尤其對于優秀學生要特別注重其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對于課堂練習,教師要準確把握學情,結合課堂教學的實際,科學地分層選編基礎訓練題、綜合應用及拓展性題目,盡量設計一些適合不同層次需要的變式訓練和開放性題目。對于課后作業,推行課外個性化作業分層,教師要把作業的自主權還給學生,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布置有梯度的作業,作業的設計既要有必做題,也要有選做題,作業的設計要有彈性。第一層次的作業要以掌握基礎知識為主,可以為知識的直接運用與基礎練習題目,這部分可作為全體學生的必做題目,定名C檔;第二層次的作業重在技能訓練,可以是變式題或較為復雜的綜合題,這部分是中上等級學生的必做題,定名B檔;第三層次的作業是綜合探討性的題目,重在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這部分是優等學生的必做題,定名A檔。按照學業水平測試成績的高低可將班級內的學生分成三組:數學成績突出、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分到優秀組;數學成績較好、有一定解決問題功底的學生可以分到爭先組;數學成績較差、解決實際問題有困難的學生可以分到奮進組。這樣我們對不同的小組提出不同的作業要求:奮進組的學生除必做C組題外,可選做B組題;爭先組的學生除必做B組題外,可選做A組題;優秀組的學生須完成A、B兩組題。

對于分層作業的講評,我們采取的是異質分組,即在每個小組內放不同層次的學生。講評作業前,教師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讓學生進行組內研討,通過互助解決一些學生自己能夠解決的問題;對于共性問題,則在教師的指導下探討完成。對于A檔題目,教師可進行個別指導,鼓勵學生自主完成。分類評價的實施,能夠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應有的激勵和最大的提升,從而提高分層作業實施的效率。

綜上所述,初中數學作業分層布置與批閱設計必須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出發點,保證作業的多樣化與個性化,為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提供機會,逐步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謝玉英.初中數學作業布置有效性研究的探索[J].青海教育,2011(7):65.

[2]陳麗君.新課程標準下初中數學作業布置有效性的探索[J].新課程(教研版),2013(4):39.

[3]陳惠云.小學數學作業分層設計與評價的探索[J].考試周刊,2016(38):76.

[4]史寧中.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5]閔敏.初探初中數學作業分層及有效性[J].科學中國人,2015(9):234.

[6]劉璐.初中數學分層作業布置及有效性分析[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39):161.

[7]張琳.新課程理念下提高初中數學作業設計有效性的探索[J].考試周刊,2012(43):67.

[8]陳麗.提高初中生數學作業質量方法研究[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9(1):74.

[9]廖明怡.初中數學作業質量改進與提升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19(9):89.

作者:張富鵬 單位:甘肅省張掖市山丹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