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導圖在高職數學教學的運用
時間:2022-09-16 11:16:01
導語:思維導圖在高職數學教學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高職院校的教育改革,高職數學的教學應更加注重對學生主動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思維導圖作為一種圖形思維工具,具有促進學生高效學習,提高教師教學效果的雙重作用。本研究以高職學生學習問題與現狀為出發,對思維導圖在高職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分析。
關鍵詞:思維導圖;高職數學;教學
高職數學是一門邏輯性較強的學科,也是高職院校中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數學技術和數學方法的重要基礎課程,該學科的理論發展和科學思想在社會各個領域具有廣泛應用,隨著我國對高職教育的深入改革,高職院校對高等數學的教學應該弱化理論、計算技巧的教學,加強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與提升,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造成高職學生主動思維能力薄弱,不能將所學知識靈活應用到生活的實際問題中,高職院校的教師應該轉變傳統教學方式,促進學生有效學習,因此對高職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與探索是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高效科學的數學學習方法對學生效率的提高和教師教學的優化都具有重要理論和實際意義。
一、高職學生的數學學習現狀
一是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缺乏主動性思考的能力。大部分的高職數學課堂上的教學采用教師講解為主,學生被動聽課的形式,學生學習主動性缺乏。學生普遍通過“填鴨式”學習零散知識點,未能建構一套系統的數學知識體系,思維較為混亂,對數學知識的掌握缺乏系統性,因此不能靈活運用數學知識到生活的實際問題中,進一步失去高等數學的學習興趣。學生在面對抽象的數學知識點時,不能將新舊知識連貫起來,缺乏對數學知識的一個系統性認知。二是學生缺乏有效的學習方法。學生在學習每一個章節以后,缺乏一個好的方法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主動去復習、整理的主動性較低,缺乏對所學知識的整體把控能力。學生通過死記硬背的方法不能達到高效學習,并且缺乏思維主動性,缺少對知識點的深入理解,因此在高職數學的教學中,尋求一種能夠幫助學生整理碎片化知識,提高學習效率的方法尤為重要。隨著多媒體手段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思維導圖作為一種可視化的教學工具已在各個學科得到運用,它可以將抽象繁雜的事物簡單清晰的表達出來,減少人們的思考時間,因此在工作、學習等方面都得到廣泛推廣運用。在高職數學的教學中,利用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建構系統的學習體系。因此本研究從學生對高職數學知識的掌握和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的角度,將思維導圖運用到高職數學教學中,以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二、思維導圖的基本內涵
思維導圖又被稱為思維地圖、心智圖、腦圖或概念地圖,它是英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托尼•布贊贊(TonyBuzan)提出的新型圖解形式的記筆記方法[1]。思維導圖的構成類似于人類的大腦神經,主要由中心為出發點向四周擴散,分支點不斷增多,隨著分支點的不斷擴散,最后形成一個由中心向四周發散的清晰有序的“樹狀圖”。思維導圖強調圖文并茂,側重于利用圖形、顏色、中心詞、線條等形成一個表達發散性思維的有效圖形思維工具[2]。思維導圖的本質是人類大腦思維的自然表達過程,它由一個中心詞為起點,利用發散性思維找到與中心詞相關聯的次中心詞,然后形成一個具體的圖式,思維導圖實際是利用人類記憶、思維、閱讀的規律,發揮人類的左右腦機能,促使學生在思維和想象的同時達到協調性記憶。(見圖1)思維導圖的提出基于三個基本理論,即建構主義圖示理論、圖示理論、知識可視化理論,具有以下幾個基本特征:一是主次清晰,內容簡潔。主題的主干作為分支從圖像中央向四周放射。并由主要的關鍵詞組成,內容簡潔明了。二是焦點集中,主干發散。即每一個注意的焦點清晰地匯集于圖像的中央部分,可以著重突出主題內容。每一個主題內容和分支內容聯系緊密,分支鮮明,結構清晰。三是每一個節點由中心圖形或分支上的關鍵詞組成。四是所有分支和節點構建一起形成一個網狀結構。思維導圖是一個簡單、高效的引導和表達思維的思維工具,它基于對人類大腦結構的模擬,將放射性思維可視化[3]。利用思維導圖對知識進行結構處理,以圖示形式表現出來,這相當于人類大腦思維的一個邏輯過程,并將這個心理邏輯推理過程簡單清晰的表現出來,可以強化學者科學系統的學習,提高邏輯思維能力。思維導圖可以激發大腦利用發散性思維去認知一個主題事物,即將與之相關的關鍵詞相互關聯起來,整體系統性地認知某一事物[4]。
三、思維導圖的應用價值
(一)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習效率。思維導圖是教師在充分把握課堂知識命脈結構的基礎上構建出來的,教師在理清知識點的主次和相互關系的基礎上,對零碎知識進行整合,這有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降低學生對數學的畏難情緒,通過圖像的形式可以使得學生很清晰明了的把注意力聚集在重點主題和關鍵詞上,能夠使學生對課堂知識有一個系統的整體認知。高等數學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這對于高職學生的快速理解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大部分學生不能深入理解零散繁雜的知識點,造成學習困難,而思維導圖把新舊知識關聯起來,能使學生在學習時快速找到核心知識點,通過思維導圖在大腦經過一個新知識點的導出和探究過程,明白知識點的來龍去脈,從而提高對知識點的理解程度,達到高效學習。(二)引導學生主動性思考,培養發散思維能力。傳統的教學模式通常為“灌輸式”或“題海式”,學生在學習時缺乏思考,長期處于機械性訓練、死記硬背、枯燥的學習,因此學生在學習中的邏輯思維能力、想象力、創造力都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創新思維的提升。利用思維導圖則有效改善了這種枯燥機械性的學習方法,思維導圖能通過色彩、線條、圖形等的組合可以將傳遞的知識變成易于辨識、便于記憶,有規律的圖像,從而可以將左右腦的潛能充分調動起來,即發揮左腦的邏輯、分析、序列、詞匯等功能,同時可激發右腦的圖像、色彩、情感、想象等功能,因此思維導圖可以激發學生的聯想和創造力,學生可以根據主題詞和線條與關鍵詞之間的結構自由的聯想,發揮創造力[5]。利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主動性思考,多方面、全方位、系統性的思考問題,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同時還能培養學生在學習中的發散性思維能力,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三)提高學生歸納總結能力。思維導圖在學生的復結階段具有重要作用,能夠幫助學生理清知識的框架結構,它就像一個樹狀圖,學生可以根據知識的來龍去脈把每一章節新舊知識歸納總結。在復習時,學生可以根據所學知識的重點確定一個主題詞為主干,再聯系與其相關聯的知識為分支,具體的內容為樹葉,建立一個清晰的知識樹狀圖,這對學生的復習來說是一個知識的回顧和提煉的過程,能夠反映出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能力,通過學生對知識點的收集、整理、總結能夠對每章節內容有一個更深刻和系統的整體性理解,加強了學生對知識架構的整體把控能力,這在無形中也提高了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四)提高教師教學效果。從教師的教學角度來說,教師借助思維導圖能夠將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在備課過程中,教師通過對知識點的總結和整理,構建思維導圖,可以清晰準確的把控課堂所教知識點,在教的過程中可以將新舊知識點很好的連貫起來,幫助教師在授課中循序漸進有層次有邏輯有調理地引入新的課程。另一方面,思維導圖是以圖像的結構呈現出來,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課堂上學生對新知識點的積極性,活躍上課氣氛,提高學生對新知識點的接收能力。其次,教師通過借助思維導圖,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思考能力,這是一個教師與學生之間溝通互動的過程,能為師生提供一個很好的交流工具。最后,教師利用思維導圖可以著重突出教學重點,使教學重點和難點一目了然。思維導圖區別于一般知識結構圖的優點在于,可以利用不同的顏色、符號、線條將關鍵內容著重顯示出來,幫助學生快速明確教學重點,幫助教師增強授課效果,為教師優化教學提供新的方法和路徑。
【參考文獻】
[1]施靜.思維導圖在大學高等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23):18+20.
[2]黃婷.思維導圖在高等數學知識框架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8(31):118-119.
[3]王艷麗.思維導圖在高職院校課后學習《高等數學》中的應用探究[J].科技經濟導刊,2017(26):176.
[4]秦霞.思維導圖在高等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才智,2014(33):167.
[5]劉淑芹,陸合能.思維導圖在高等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0(27):79-80.
作者:李瑞兵 單位:新疆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開源軟件在大學數學教學的應用
- 下一篇:體育活動對心理健康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