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教學中的不良的狀況及思索
時間:2022-03-28 11:26:00
導語:探索教學中的不良的狀況及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數學教學呈健康發展。但是通過教學實踐,新課程下的小學數學課,在繁榮、活躍、生動的背后仍存在的一些問題:本文筆者就幾點不良的現狀一一進行了剖析及反思,和同仁共商榷。
關鍵詞新課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問題
隨著新課程的實施,“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在教師的頭腦中逐步確立和鞏固。于是,課堂教學中出現了許多新的教學設計和教學行為。但是,我們在為許多教師大膽創新、張揚學生個性、追求獨特教學風格而感到欣喜的同時,也發現在課堂上一些值得我們關注與思考的問題。
一、注重了過程與方法,淡化了基礎知識和技能
新課程不再唯一著眼于知識和技能的學習,而是采取了更為廣泛的視角,關注更為廣博的目標,如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但是,教學目標的豐富、多維并不意味著教學環節的簡單相加,更不意味著教學流程的臃腫、拖沓。恰恰相反,教學目標的豐富、多維不能以增加教學時間為代價,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目標的追求也不能以降低數學知識和數學技能訓練的嚴格要求來換得。
例如:一位教師在教學《梯形面積的計算》時,首先進行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讓學生按照三角形的辦法,把梯形也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學生操作,小組合作探究,由于學生興趣愛好不同,思維方式不同,他們擺的圖形也就各不相同。這樣,不僅使課堂呈現出“多樣”的美,“個性”的美,同時也為學生研究、探討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再一個個匯報交流,共同歸納梯形面積計算公式。使學生經歷了觀察、比較、操作的全過程。但時間不等人,就快要下課了,以致在下面公式的應用時,只匆匆的講了例題和一道練習就下課了。應該說這位教師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這個教學設計倒是不錯的,符合新課標的要求,但他過分追求過程與方法,卻淡化了數學技能,計算技能的訓練。這節課的重點是梯形面積的計算。而推導出梯形公式的目的是進行梯形面積的計算,時間不能過于長,應作合理的安排。一般來說,講了例題后,要安排三組練習,一是鞏固練習,使學生加深對公式的理解掌握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二是應用公式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使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三是安排一道綜合題。聯系新舊知識,又為后面組合圖形的面積作好了鋪墊。要不然,我們的教育只能停留在顧此失彼的層面上。
我們追求過程與方法、情感和態度等目標的同時,決不能淡化了數學知識和數學技能的嚴格要求。這就要求教師合理安排各個環節的教學時間,在選取教學素材時,都應盡量擇取那些蘊涵豐富教育信息、折射多重教育功能的材料來充實教學流程,使教學流程既簡約流暢又蘊藏豐富。在課堂教學中必須有學生獨立作業的時間,使教師能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情況。
二、注重了學生的減壓,老師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毋庸否認,與舊教材相比,新教材在密切聯系學生生活的同時,也的確刪除了一些“繁、難、偏、舊”的內容。因此,與舊教材相比,新教材確實在某些方面顯得“淺”些,“顯”些。教材中例題地解答呈多種化,課后的練習也很少。但教學內容的“淺”、“顯”“少”并不意味著教師教學任務的減輕。恰恰相反,它意味著教師教學難度的增強:即教師如何把學生認為十分簡單,并已很好掌握的東西變得深刻起來,如何設計有層次性的練習,就成為教師不容回避的職責。顯然,相比于此前,這具有更大的挑戰J勝,需要教師更大的匠心和慧心。
例如:《數一數》的教學,數數,學生認為非常簡單:這有什么好學的,我們在幼稚園或學前班早就學過了,我們早就會讀會寫了。是啊,教學目標如果僅僅定位在讓學生數一數課本主題圖中各實物的數,那么學生絕對不會感興趣。這就需要教師另辟蹊徑。一位老師就是這樣做的。上課伊始,老師詢問學生:“你們會數數嗎?”,“會!”。學生信心滿懷。“好,在你們的課桌下都有一個足球,你們能數出這個足球一共用了多少張白色的皮子嗎?”這還不簡單。不一會兒,結果出來了:"5張”、"8張”……同學們傻眼了:怎么結果不盡相同?“數的過程中你們感覺有沒有什么特別麻煩的地方?”教師適時啟發。“老師,我數的時候,數著數著就數重復了?”“老師,我數的時候數著數著就不知道這一張皮子我究竟數了沒有了?”……“那么,有沒有好辦法解決你們所說的這些困難?”一語驚醒夢中人,學生恍然大悟:數一張白色皮子就在這張白色皮子上做上記號,這樣就能做到既不重復又不遺漏了。“既不重復,又不遺漏”,這里,雖然教師沒有明言“一一對應”,但“一一對應”的思想早就深深地鐫刻在學生的頭腦里了。
三、注重了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淡化了常規的教學手段
上一節公開課。多媒體課件的演示,把教學內容表現得豐富多彩、形象生動。突然,教師操作出現了錯誤,多媒體課件無法正常運行了。頓時,學生鴉雀無聲。教師拋出求救的目光,專職電腦老師趕緊跑上去,擺弄著鼠標。不一會兒,一切又恢復了正常,課仍是熱熱鬧鬧地進行下去。
現在的課,離開了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似乎就成了一堂低品位的課。在時尚、熱鬧的背后,教師、學生跟著電腦提出的一個個問題走,實際上和跟著教師設計的問題一步一步走有何區別?教師只是把自己的“滿堂灌”交給了電腦,而自己則退到了幕后。看似學生學得相當主動,其實一切都離不開教師的操縱。我們要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但千萬不能為之所困,更不能成為它們的“奴隸”。我們要增進課件的交互性,使課件能根據教學的需要隨意調度,同時要不斷提高自己駕馭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在課程改革后,常規數學課上必要的看書、板書和作業不僅不能被淘汰,在某些時候還應該強化。只有這樣,先進教學手段的優勢才能充分發揮,進而更好地為我們的教學服務!
總之,我們教師要用一顆智慧的心,從數學學習的需要出發,發揮學生和教師最大的優勢,上出自己的特點,上出自己的風格。把新課程理念融合在自己的教學工作中,探究出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興“教研”之習,去“浮華”之氣,求“真淳”之風。愿我們的數學課堂既豐富繁榮,又扎實多彩!
- 上一篇:市組織工作大會主持材料
- 下一篇:用民族音樂對素質教育作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