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活動式教學實踐探討
時間:2022-06-11 11:26:10
導語:小學數學活動式教學實踐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活動式教學在數學教學中的含義和意義
1.強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用淺顯生動的語言概括教材內容,引起學生興趣,引導學生逐步提出研究的問題,由此展開,在學生之間進行分析、討論、計算、歸納等學習過程,教師采用引導學生學習,教材優而精講的授課方式,引導學生獲取新知識,學生自主把握學習規律,課后總結思考。
2.活動式教學模式從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出發,注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各種手段,激發課堂學習氣氛,帶動對教材認知程度低的學生一起學習,培養學生意識品質。一定程度上解決學生學習的懶惰性,激發對數學好奇心理,主動積極探討數學問題,進而提高教師教學效果。
二、活動式教學在小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明確教學目標,制定活動使教學流程順利進行
1.教師進行課前準備。開課前引用幽默笑話,或是采用生動形象、圖文并茂的多媒體導入與教學內容貼切的問題讓學生質疑,引起學生興趣,吸引學生聽課注意力,例如,在開課前對學生說:“現有一件令人興奮的消息公布,不過前提是你們認真聽課,課后將告訴你們。”一般學生在這一情況下,因為想知道那個消息會集中聽課,課后教師再對學生說“:這消息就是你們這節課認真聽講,你們掌握了這節課的知識。”這時學生會感覺“被騙了”,但是確實學到知識是令人開心的事。現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的言語表達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聽課的質量,教師授課幽默風趣,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感,更好地讓學生投入到學習中去。
2.活動目標和內容的確定。結合學生學習狀況,制定教學目標,根據教學目標決定教學內容如何進行。課前設計幾個有關上節課由淺到深的數學問題,教師提問,學生搶答。逐步鼓勵學生站起來回答問題,一視同仁,對問題沒解答出來的和解答出來的學生給予掌聲,對他們的積極搶答給予肯定,鼓勵了因害怕答錯題未積極搶答的同學積極發言。實踐證明,教師了解學生課下學習情況,把握課堂教學進度,讓每個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去,這樣設定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3.注意教學過程中的角色轉變。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角色轉變很重要,在授課過程中呈現出來的有設計者、指揮者、監督者、受教者等角色,鼓勵學生積極搶答和發言,讓學生跟隨教學思路走,絕大程度上決定了教學環節能夠順利進行。例如,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在解答問題時,教師故意在一個數字后加多一個零,讓學生自行發現并提出,教師假裝粗心大意的樣子。這樣讓學生知道教師也會犯錯,一定程度上消除學生難以親近教師的焦慮感,鼓勵同學積極發言和提問,讓學生在教師授課中跟隨教學思路走,有效提高數學教學進度。
4.安排好學生教室座位。提高學生聽課效率和促進學生之間的學習合作交流,必須設計好學生座位安排。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分批將幾個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安排在學習基礎一般的學生周邊,將學習基礎差的學生安插在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中,形成學習基礎差及一般的學生包圍學習成績好的格局。教師這時就要適時調動學生座位,讓數學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自由調動座位,各自適應,以學生自主組織討論問題,激發學生之間的良性競爭,達到知識相互補識,在游戲中讓學生對語言知識進行學習,對語言規律進行充分運用和掌握。
二、對活動規則進行完善,對活動步驟進行靈活設置
要按照這些原則來對閱讀活動課教學進行設計,操作性較強,以便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出來;選擇開放的內容,對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進行培養;選擇靈活的形式,激發學生參與進來的興趣;對評價規則進行規范,營造一種公平競爭的良好氛圍。
1.在課程開始之前,創設語言情境,選擇激發興趣的活動。眾所周知,高中英語閱讀中關于同一話題會有三篇文章,那么在對這些文章進行閱讀之前,教師就可以創設一些語言情境,將學生所掌握到的背景知識勾起來,同時,向學生們講解與本話題相關的背景知識,這樣就可以更加有效地學習。比如采取形象直觀導入法,教師在開講之前,可以選擇與話題相關的實物、圖片、表格等,這樣就將抽象的話題變得形象起來。采取頭腦風暴、自由討論法,教師可以采取有效的導入模式,提出話題知識,然后讓學生來探討話題的背景,然后將關鍵主題給逐步地引出來。比如在學習健康生活這一章節時,就可以首先提供一張禁止吸煙的標志,這樣學生就會結合自己的生活常識來自由討論禁止抽煙方面的知識,然后引入課堂知識之后,學生也會有充分的興趣去學習。采用直接解釋法來開展活動,教師可以對某一個特定話題進行解釋,或者提供一些話題方面的背景知識,比如在學習英語詩歌的時候,就可以類比我國的唐詩、宋詞等,讓學生列舉出自己最喜歡的一兩首古詩詞,將學生的興趣給充分的激發出來。
2.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開展身臨其境、豐富知識的活動。要想將學生的興趣激發出來,讓閱讀材料作為學生注意的焦點,那么學生就需要對語篇的總體意思進行理解,然后從細節上對內容進行分析,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進行鍛煉。可以采用視聽泛讀法,也就是教師先設計一些關于文章結構的問題,然后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對文章進行快速閱讀,對閱讀材料進行整體感知,對文章的結構和大致意思進行理解。可以采用略讀瀏覽法,通過泛讀法,學生對文章結構進行了大體的了解,之后就可以將文章的主題找出來,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題,才可以對文章進行理解。可以采用精讀細節法,結合文章主題,教師設置一些關于課文內容方面的問題,學生認真閱讀文章,將信息點提煉出來,這樣就可以熟練理解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繼續提一些問題,指導學生去理解文章的更深層次內容,學生來分析判斷文章中的相關信息,對作者的寫作意圖進行推測。
3.在閱讀之后,開展創設情境和運用交際的活動。學生學習到新的知識點,為了加深學生的記憶,就需要將其應用到日常交際之中,將語言的交際功能給體現出來。可以采用口語為主的訓練活動,教師結合本章節的話題內容,創設具體情境,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個小組,討論一些熱點話題,還可以將其劃分為正反方,進行辯論,積極參與社會話題。也可以開展其他形式的活動,比如分角色表演劇本,等等,只要達到了語音知識得到鞏固以及口語交際能力得到提高的目的即可。比如,在學習全球氣候變暖的時候,可以設置情境,讓每一個學生以科學家的身份,提出自己想要制止全球變暖的措施。在學習禁止抽煙的時候,可以設置情境,讓每一個同學都講出來禁止他人吸煙的建議。這樣既可以鞏固學生掌握到的語言知識,又可以培養學生們的發散思維能力。總之,教師在高中英語閱讀課課堂活動教學時,要營造一種公平競爭的氛圍,引導全體學生參與進來,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能總讓學習優秀的學生占據課堂的主角位置,這樣就會影響到教學的順利進行。
三、結語
通過上文的敘述我們可以了解到,課堂活動的設計對于高中英語閱讀課質量和效率的提高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通過課堂活動,可以鞏固學生的理論知識,又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將這些掌握到的語言知識熟練應用于交際之中。教師在設計課堂活動時,需要結合本班級的具體情況合理進行,培養師生之間融洽的關系。
作者:梁鋒工作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建設路小學
- 上一篇:高校數學信息技術整合方法研究
- 下一篇:小學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