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教學引導和管理

時間:2022-04-16 10:46:57

導語:初中數學教學引導和管理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數學教學引導和管理

一、堅持“學以致用”的正確教學原則

為了增強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學以致用”的教學需要堅持正確的教學原則。首先,“學以致用”的數學教學一定要真實、具體,并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要便于學生接觸和理解,并有一定的趣味性,不要過于籠統、隨意或指向不明,這樣學生才會更加積極的參與進;在此基礎上,數學應用教學的目標一定要明確和具體,讓學生在知識應用中分別承擔一定的實踐任務和角色,并在實踐和應用中達成學習目標。其次,“學以致用”的數學教學設計,一定要有目的性,即明確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要求,強化學生知識應用意識和能力培養的教學導向,避免出現數學實踐教學偏離教學目標的情況,影響到數學教學的實效性。再次,初中數學的應用教學要適度,這是因為初中生的數學知識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相對有限,對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是一個系統工作,需要經歷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教師堅持適度性原則,既不能過多、過少,也不能過難、過易,這樣才能將“學以致用”的教學價值最大化;此外,在教學時間的安排上也要適度,要考慮到初中數學教學的整體安排,做到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相輔相成、相互滲透,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要穿插進行,體現一定的層次性,實現邊學、邊做、邊應用的教學效果。

二、設計學生感興趣的實踐內容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學以致用”,需要體現“學為主體”的教育理念,學生只有充分參與到知識應用的具體實踐中來,才能實現知識應用意識與能力的發展。因此,初中數學教師應該多導入一些趣味化的實踐教學項目,這樣學生更愿意參與,學習注意力也能得到有效集中,充分調動學生利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欲望。同時,實踐教學內容的選擇,要盡可能的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學習心理,必要時可以對傳統的教學素材進行合理的加工和改造,增強數學教學的新穎性、時代性,更好的促進學生的反思、探究和應用,鍛煉他們的想象力與數學應用思維能力。例如,在“軸對稱”的教學中,教師給學生安排一些動手實踐任務,如利用“軸對稱”中學到的理論知識,結合中國的剪紙藝術,對自己腦海中的軸對稱圖形進行裁剪,或者設計一些美觀的軸對稱圖形,然后進行繪畫和設計,這樣能夠很好的實施“學以致用”的數學教學,促進學生數學素質的良好的發展。

三、留給學生實踐與反思的充足空間

初中生數學知識應用意識和能力的發展,需要初中生在掌握一定理論知識的基礎上,能夠經常加強對于數學知識的應用實踐和反思。數學教師作為教學的組織者和實施者,需要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留給學生更多實踐與反思的空間。對此,數學教師可以多選擇一些難易適中的教學項目,利用學生的實踐興趣和參與熱情,讓學生能夠結合自身所學的理論知識,在實踐活動中加強對于數學知識應用的自主探索,利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更多的現實問題,激發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潛能。例如,在“統計調查”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安排一些難易適中且富有層次的實踐“任務”,如讓學生統計班級學生的到校時間、學習成績,或者學生的身高、體重等,這些基礎性的統計工作,統計內容相對簡單,卻能能讓學生在實踐中加強反思與知識應用,感受到數學課程的學習價值與應用價值,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

四、加強對學生知識應用過程的引導管理

由于初中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知識應用能力還相對薄弱,所以在“學以致用”的實施過程中離不開教師的有效引導和管理,確保知識應用過程的規范性、合理性,有效發揮每個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主動參與到知識應用的實踐活動中,提升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例如,有的初中生對數學實踐活動的參與意愿不是很強,或者“玩”的心理比較強,在實踐過程中常常忽略實踐學習的具體內容和目標,從而割裂了知識學習與實踐應用之間的聯系,這是數學教師應當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及時的糾正,讓學生回到正常的學習軌道上來,確保“學以致用”的教學效果。

五、結語

總之,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學以致用”,需要數學教師加強數學教學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拓寬學生的數學學習視野,多給學生實踐應用和反思探索的空間,以便更有針對性的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意識和能力,在“學以致用”中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良好發展,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提高數學教學成效。

參考文獻:

[1]顧岳澄.如何讓數學教學學以致用[J].新課程(上),2016(09).

作者:李美艷 單位:萊西市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