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學問題分析3篇

時間:2022-06-11 08:44:15

導語:小學數學教學問題分析3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數學教學問題分析3篇

第一篇

1注重小學數學解決實際問題教學目標的整合

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充分重視解決實際問題對于學生價值目標的培養和實用技能的訓練,以及在生活化教學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有足夠充分的認識。在實際教學中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要將學生的日常生活作為課程資源開發的重要領域,尤其是有益于學生綜合發展和健康發展的活動,可以積極引進課堂教學之中。新課程改革明確指出了數學教學中的生活化教學方向,因此,數學教師應當樹立生活化的教學理念,掌握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將日常生活中的點滴收集到課堂中,讓數學課堂擺脫傳統數學教學中的死記硬背、不求甚解、囫圇吞棗、人云亦云的教學模式,讓生活化的教學方式聯系數學課程和學生的實際生活,豐富了原本枯燥的教學內容,使數學教學能夠真正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解決實際問題教學不僅使學生獲得了解決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能和知識,更強調了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增強了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數學知識意識,使學生不僅獲得了知識上的提高,也獲得了情感和操作技能和應用技能上的進步。在小學解決實際問題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對解決實際問題教學目標的整合與平衡,是充分發揮解決實際問題教學作用的重要手段。

2解決實際問題題型設置應當符合學生的生活現實

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將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數學知識融入數學教學之中,真正提高了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在數學教學中完美地融入了素質教育。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和素質教育在我國的普遍推廣,生活化方式的學習和教學方法受到廣大教師的青睞,并在實際課堂中得到了大量的應用。學以致用是教育的目標,教師在給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要通過潛移默化的引導,使學生學會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而不是僅僅學會了解答考試題。通過生活化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享受用數學知識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帶來的成就感和樂趣,是生活化的教學方式給學生帶來的不一樣的感受。要在小學解決實際問題教學中體現生活化,首先應當設置生活化的解決實際問題。教師在日常做題訓練和考試中,設置解決實際問題時不能簡單的抄襲或引用題庫或其它解決實際問題,而應當根據學生生活中接觸到的實際設置相應的解決實際問題,要想充分發揮解決實際問題在生活化進程上的功效,教師應當充分觀察實際生活、觀察學生生活中的點滴,設計符合學生生活現實的解決實際問題。從解決實際問題的內容、解決實際問題的題干和答案都應當充分考慮學生實際生活中的內容。在小學解決實際問題教學中,許多題型通常涉及一些學生生活中沒有的或不符合生活現實的問題,阻礙了解決實際問題在學生情感上的認知和認同。例如一次小學數學考試試卷中的解決實際問題“小明坐公交車從甲地到丙地,他先從甲地到乙地,坐了五站公交車,后從乙地到丙地坐了六站公交車,問小明從甲地到丙地一共坐了幾站公交車?”這是一個很簡單的意在應用加法的解決實際問題,在城市生活的學生很容易得出答案,但是在農村生活的學生對公交車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對公交車的站也不是很理解,因此,不能得出正確的答案和有效的理解。通過這樣的題實現生活化的目標也無從談起。

3通過解決實際問題教學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小學數學教學是引導學生從最簡單、最基本的數學知識學習的階段,教師通過解決實際問題的形式將生活中的實際融入數學中,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可以是生活化的目標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教學中得到更好的體現。為了增強數學課程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為了誘導學生主動參與數學課程的學習,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增強課堂的參與程度,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培養學生用數學理論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技巧,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有必要將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引入到枯燥乏味的數學理論之中,使純理論的數學知識和數學過程變得生動、具體和直觀,使同學們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理解數學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利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4結語

總之,所謂解決實際問題,就是要充分體現應用的特征,應當將實際生活或生活化的內容在解決實際問題教學中充分體現,因此,在小學數學的解決實際問題教學中,如何充分發揮解決實際問題的特征和教學特點,將生活化的內容融入解決實際問題教學之中是當前教學改革推進過程中的要點。

作者:費宏英工作單位:西安高新第一小學

第二篇

一、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缺乏數學教育理念的更新

當前,我國小學教師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教學理念相對陳舊。很多小學數學教師對一些前沿的、新的數學教育理念的學習較少,對數學新課程改革后的教育理念認識不上去,只是字面意思的了解,不能真正地領會到其內在含義,偏重于形式的變化,雖然教學模式比較創新,但是在教學設計上缺乏合理性,導致內容空洞,影響小學生的數學學習。

2.缺乏教學設計理論和方法

現階段我國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普遍缺乏足夠的教學設計理論和方法。調查顯示,教師對于教學設計的理解,就是教案的設計和備課,沒有區別教學設計與傳統備課的差異,對教學設計認識不全面。另外,一些教師雖然認識到了教學設計的先進理念,但是不能把教學設計很好地應用到實際教學中,在教學過程中缺乏教學策略,不能合理選擇教學媒體,導致教學設計理念得不到真正的貫徹和落實。

二、原因解析

1.小學數學教師的自身素質偏低

教師作為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引導者,首先要有過硬的專業素質。從知識層面來說,教師充分掌握專業知識,并對知識有著廣泛的涉及。另外,教師也應具有合理有效的教育方法,能夠結合小學生的個性差異,運用自身所掌握的知識量,通過不同的教育方法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在教師設計方面,也應該進行一定的創新,要突破以往的教學模式。這些就要求教師要加強自身的專業知識水平,改善教學模式,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2.小學數學教師的在職培訓不系統

一些學校在進行教師在職培訓時,只注重對少數人,導致很多教師從來沒受到或者很少受到教學設計的培訓,使大部分教師對教學設計理論、方法和技能的了解較少甚至一點都不了解。在培訓時,教學設計體系不全面,使一些小學數學教師缺乏對教學設計的整體認識,培訓只是流于形式,培訓內容與教學實踐缺乏聯系,沒有實際的操作價值。另外,在培訓時,教師對教學設計的理論和方法都表現出很高的興致,但是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由于教學任務的繁重和一些其他的教學雜事,使教學培訓不能與教學實踐長期結合,導致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能有效地應用教學設計的理論和方法。

3.學校對教學設計的管理制度不完善

一些學校在對教師教案進行管理進而檢查時,缺乏合理有效的方式,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教師的教學設計。當前,我國在教師教案檢查上并沒有相關的規定,沒有統一的標準,沒有固定的檢查人員,在檢查時只注重數量,忽略對質量的要求,檢查結束也沒有對教師進行意見反饋。另外,一些學校對教案檢查的目的,僅僅是為了了解教師工作態度,教師浪費了很多時間去抄教案,沒有足夠的實踐對以前的教案進行改進和完善。合理有效的教學設計能使教學活動更具有科學性,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專業化水平。當前,我國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設計時,由于各種客觀和主觀的原因,對教學設計理論和方法認識不上去,不能將教學設計理論很好地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導致教學設計不能充分地發揮其教學價值。所以,教師應不斷地提升自身的素質,對教學方式進行創新,逐步解決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高教學質量,使小學生得到數學能力的培養和數學成績的提高,為日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作者:侯斌工作單位:新疆石河子121團第一小學

第三篇

1目前小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1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對科目的興趣是影響該生是否能夠學好的關鍵因素。導致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不好的原因,主要在于課堂上教師沒有把握好學生與教師主客關系[1]。雖然教師在教學中起到引導作用,但卻忽視了作為主體的學生,一味的講解,沒有給學生足夠思考和發揮的時間,致使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對老師和答案產生依賴心理,形成了枯燥的課堂氛圍。課外作業較多,題目沒有新意,也是導致學生興趣下降的原因。

1.2教學目標混淆

明確教學目標,是作為一名教師必須做好的一項基本工作。在每一節課前,確定該節課的教學目標,能夠有目的地進行教學,有利于課堂教學工作的有序進行。而在現今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著不重視教學目標或者是混淆了教學目標的問題。因各個班級的教學進度不同,容易導致課程內容安排的混亂,課與課間沒有做到很好的課程內容的銜接,這就使得教學目標確立困難[2]。另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混淆了教師的任務,一味地講授知識點,卻忽視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培養,形成不合理的教學怪圈。

1.3教學方法陳舊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新課改的實行,舊的教學方法正影響著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機械式的習題訓練和照本宣科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產生厭倦心理。在教學內容上,習題老式,缺乏創新和實際應用性,沒有使得教授的知識和現實應用相聯系,導致了學生盲目地學習理論卻意識不到知識的實用性,就使得學生不能很好地認識學習的目的。

2小學數學教學問題優化方法

2.1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得從老師的教學方式上進行改進。摒除陳舊且枯燥的教學模式,課堂上可采用情景法或游戲法引導學生進入課程內容的問題,對提出的問題進行分小組討論后各自發言得出結論,對學生的結論進行補充,進而歸納總結當節課的主題和知識點。通過讓學生自行討論總結得出的知識點,更能加深學生對該知識點的記憶,潛移默化中提升了學生學習的興趣[3]。在習題的練習上,在基礎習題的基礎上可適當增加創新應用型題型,讓學生在做題中找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增強數學的趣味性。引導學生將知識點與實際應用相結合,使得學生能夠了解到數學的實用性。

2.2確立明確的教學目標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由于數學科目具有較強的邏輯性,而小學生正處于思維模式逐漸形成的時期,這就需要教師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對學生進行引導教學。這要求教師在課堂中呈現較為清晰的思路和思想行為意識,有助于教師課堂教學行為和教學設計的完善。教學過程中,教師帶著明確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開展教學,使得學生能夠在很好地掌握了基礎的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想象力。此外,教師還需要不斷完善自身的素養,特別是情感教學上,能夠起到“寓教于樂”的作用,不斷擴充數學知識的廣度和深度,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學的質量。

2.3以“學生主體地位”為先進行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僅僅起到引導的作用,應該端正在教學中師生的主次地位[4]。課堂中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教師的引導為輔?;A的知識點的傳授是需要一定時間的,講師應該很好地把握講課的時間,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在課堂上將知識點進行理解吸收,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設置學生提問和分組討論的環節,將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到位。例如可以在講解例題后,讓學生進行思考和提問,或者讓學生分組進行設計題目,交換小組進行解答等。這樣不僅能夠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積極主動地探索和研究問題,還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3結語

作為系統性較強且有著復雜內容的數學學科,需要訓練學生掌握推理能力、觀察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作為步入數學殿堂第一步的小學教學,需要引起教師的格外重視,對存在的問題進行透析并得出解決方案,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為中學學習數學奠定良好的學習基礎。

作者:杜學哲工作單位:河南省南陽市臥龍區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