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高效教學策略探討

時間:2022-01-11 09:56:18

導語:小學數學高效教學策略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數學高效教學策略探討

摘要:新課程改革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體現新理念、新課標和新教法,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本文對小學數學高效教學策略進行了總結:包括了解學生,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多媒體教學,讓課堂更精彩;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聯系生活實際,提高課堂效率;運用學具,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教師也要做到善講、善練、善導,讓學生學會自學,保證課堂教學的實效。

關鍵詞:課堂教學高效教學策略小學數學

數學是人類生活的工具,是人類用于交流的語言,能賦予人創造性。數學是一種人類文化,不僅是一門知識,還是人類實踐活動的產物。數學是基礎學科,對學生以后的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而小學數學對學生以后的啟蒙也具有積極作用。課堂教學時間有限,為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掌握和學會知識,必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學的有效策略有哪些呢?為此,本文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和學生興趣總結了小學數學的高效教學策略。

一、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個性存在于每個學生自身,每個學生都是有差異的,教師首先要了解學生,清楚地知道每一個學生的興趣,知道學生的自身優勢和存在的缺陷,知道他們對新知識的認知程度和對舊知識的掌握程度,在課堂上做到有的放矢,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效率,減少學習障礙。“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作為教師自己,不需要面面俱到,教師自己是知識和方法的傳授者,是學生學習的引路人,但不是什么都代學生去做。教師要做到學生能做的、能懂的、能探索的,自己不講、不做、不教;對于學生有疑問的,值得去探討的,積極鼓勵學生在充分討論后得到結論,鼓勵每一個學生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成為主體。

二、多媒體輔助教學,讓課堂更精彩

科技的發展,促使使用多媒體與數學教學相結合已經成為趨勢或主流,多媒體輔助教學集文字、圖像、聲音、動畫等多種信息于一體,這改變了傳統教學“嘴+課本+黑板+粉筆”的教學模式。多媒體教學也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也減少了教師的備課時間,它圖文并茂、生動地展現每一個教學環節,更容易讓學生接受。如“對稱圖形”的講授,對于圓、五角星、等邊三角形、矩形、正方形等圖像之間的對稱問題,借住多媒體畫圖演示,增強直觀性、生動性。采用電化教學便會形象生動,學生記憶起來也非常清晰;又如,講授“三角形面積”是底乘以高除以2,可以通過多媒體演示,三角形面積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這樣既復習了舊知識又掌握了新知識,既有效解決了教學的重點,又突破了難點,讓學生在歡快的氛圍下度過課堂。

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習活動順利進行的保證,是提高學習質量的諸多重要條件之一,是學會學習的一個重要指標。是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會對學生的全面發展發生深刻的影響。在學習的早期階段,如果學習習慣在一定途徑下得到順利發展,并形成個體的一種需要,將會在以后的學習活動中發揮深刻的影響并成為導致學生在社會結構中位置分化的重要條件。因此,從小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助于學生今后學習能力的提高。做好課前準備,課中認真聽課、積極思考,課后認真復習,做好作業與檢查訂正。

四、聯系生活實際,提高課堂效率

數學教師在數學課堂里,根據教材,多設計一些與生活有關的數學活動,引導學生理解數學的真諦,學以致用,讓學生留意生活,觀察生活,利用學到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數學,這會激發學生強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他們學會在探索中思考,在思考中學習,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創新能力,也有利于對知識的復習、鞏固和延伸。例如,在學習“利率”問題時,教師假設給每一位學生1000元錢,讓他們尋找最佳的存儲方法,讓學生自己結組,到附近的銀行去詢問、調查,在詢問中讓銀行工作人員詳細介紹存款的時間以及對應的利率,學生可以邊聽邊算,直到獲得滿意的結果。回家后,去征求父母的建議,尋找最佳的存儲方案。這樣,學生在調查中,弄清楚了存儲知識,也提升了表達和做事能力。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油然而生,迸發出對數學學習的熱愛,品嘗到自己探求知識的愉悅,也給學生繼續學習搭建了很好的平臺。

五、運用學具,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學具的運用有助于打破課題常規,讓呆板的數學課堂變得靈動多姿,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來,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如在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時,教師事先準備好一定數量的長方形和正方形學具,然后在課堂上分組,讓學生親自拿尺子量一量長方形和正方形各邊的長度,比一比長方形和正方形在邊的數量和長度上有什么異同;又如,學習在學習完“長方體和正方體”后,可以讓學生親自動手用鐵絲去制作一個長方體和正方體學具,讓學生加深記憶;在學習“平均分”這個概念時,可以事先準備好學具(如蘋果、梨等)8個,演示一人得1個,另一個人得7個;一人得2個,另一人得6個;一人得3個,另一人得5個;兩個人各得4個。然后引導學生討論:第四種分法與前三種分法相比有什么不同?從而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讓學生更加清楚這個概念。這樣引導學生自己從動作中發現、思索、領悟、概括,獲得直觀的知識,促進思維的發展。小學數學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學好數學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重要意義,而好的數學課堂需要教師積極轉變觀念,逐步改革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在數學教學中的參與感,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主人,從而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構建高效課堂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高效課堂關注的是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全面發展,這對我們的教學提出了更高、更多、更新的要求,廣大教師面臨著教學的巨大挑戰。教學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更是肩負著重要責任。

參考文獻:

[1]楊愛東.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J].學周刊,2015(10):41.

[2]任佳.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7):18.[3]蔡有語.淺談小學數學應用題解決問題的策略[J].數學大世界:教學導向,2012(7).

作者:汪興軍 單位: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沙井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