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女性教育人口問題
時間:2022-03-07 01:20:00
導語:淺談女性教育人口問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的人口問題曾經走過一段很長的彎路,建國初期缺乏科學預測和論證的鼓勵生育政策導致我國的總人口二十多年中劇增了一倍有奇。20世紀70年代中期起所實施的強勢計劃生育政策對于人口增長起了強有力的的遏制作用,我國育齡婦女的平均生育率已經從50年代的人均5至6個孩子降至目前的人均1.7個,但總體來說,新的世紀里我國人口工作的形勢依然嚴峻,有四個方面的問題最為突出:(1)人口數量居高不下。2005年1月6日,我國宣布總人口數達到13億,現在每年仍然要凈增800多萬人口;(2)人口質量不容樂觀;(3)老齡化問題困擾重重;(4)出生嬰兒性別比嚴重失衡。
這些難題使得未來幾十年中,我國的人口工作任重而道遠。莊子在他的寓言《庖丁解?!分?,將牛身上筋骨交錯的地方稱為“族”,這是宰牛過程中最為困難和關鍵的步驟,“族”的部分解決了,其它部分就會迎刃而解。人口工作中也有其“族”,縱觀人口工作的方方面面,這個“族”正是女性教育。
一、女性教育——人口工作之“族”
之所以稱女性教育為人口工作之“族”,是因為女性教育對于我國的人口工作乃至整個社會的發展都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女性教育的成敗直接關系到我國人口工作的成敗。具體而言有如下幾點:
(一)爭取女性教育權是當今各國平衡人口和人權的共同選擇
婦女是人類社會必要的“一半”,婦女地位的高低是衡量一個國家進步程度的重要標準。馬克思在1868年致友人路·庫格曼的信中深刻地、幽默地說:“沒有婦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偉大的社會變革。社會的進步可以用女性(丑的也包括在內)的社會地位來精確地衡量……”法國社會主義者傅立葉也曾說過:“在任何社會中,婦女的解放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尺度?!痹趮D女解放運動的過程中,婦女組織及其支持者為婦女爭取到了各種各樣的權利,如男女同工同酬、普及教育、貧民救濟、縮短工作時間、分娩撫養補助、婦女參政議政等等。在這些權利中,政治權是最顯象的,教育權是最基本的。
(二)女性教育是我國實現和諧性別比與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進入新世紀以來,構建和諧社會成為我國人民新的歷史課題。和諧的內在要求就是要化解各方面的矛盾,實現各種矛盾關系的對立統一。在影響社會和諧的各種矛盾中,人口問題不可不提。我國的人口問題困難重重,正如上文所說,其“族”正在于女性教育。男女出生比例失調、人口數量的下降和質量的提高、婦女政治地位的上升、社會的全面進步,都有賴于女性教育這個“族”的解決。只有婦女的社地位提升了,生活境遇改善了,社會才能實現男性與女性的真正平等,只有男性與女性和諧了,和諧社會才能名副其實。一個重男輕女的社會如果實行強勢的計劃生育政策,必然會導致女嬰出生比例下降、人口的性別結構發生偏斜。只有通過女性教育,提高女性的就業率和社會地位,喚醒其平等的性別意識,才能避免重男輕女的生育選擇。(三)女性教育是維持我國低生育水平的有效途徑
1975年以來我國強制性的限制生育政策對于降低生育率起到了強有力的控制作用,目前我國的育齡婦女平均生育率已經降到了人均1.7個孩子以下,但是這種強制性的控制生育方式也帶來人口老齡化、女嬰出生比例下降、獨生子女心理問題嚴重等種種負面后果。因此下一階段的人口工作一方面要繼續鞏固前一階段的成果,也就是要維持現有的低生育水平,另一方面還要保證新增人口的素質與性別結構的和諧,這就有必要大力開展女性教育??v觀各國的人口發展歷程,我們發現,凡是婦女受教育程度較高的國家和地區,平均生育率普遍走低。美國在20世紀70年代每名婦女平均生育子女數僅為1.7左右,目前美國婦女的人均生育率雖然回升到2個以上,但是有大學文憑的白人婦女,平均仍只生1.7個,有大學文憑的黑人婦女生育率則更低。在中國大陸周邊的受儒家文化影響的國家和地區,近年來出生率更是低得出奇。2000年到2005年,澳門婦女平均每人生0.84,為世界最低,香港為0.94,為世界第二低,韓國為1.23,排世界第七,日本為1.33,排第21。這些地區都有沒有限制生育政策,但是生育率比我國強硬的計劃生育政策所創造的生育率還要低得多,主要是因為這些地區婦女受教育的機會增加,男女平等觀念越來越深入人心,經濟發展和女性教育程度的提高使婦女獲得大量的就業機會,改變了舊的生育觀,越來越多的婦女選擇了事業,放棄了生兒育女的傳統職責??梢?,我國人口要保持低生育水平,也應當盡快將女性教育納入到人口工作日程表當中。
(四)女性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質的關鍵
人口素質的內容包括身心健康素質、文化素質、各種能力等,這些方面都可以通過女性教育來促進和提升。相比之下,受教育程度較高的婦女在健康生育意識、培養子女方面顯然要更稱職一些。對于孩子來說,受過高等教育的母親相當于一個訓練有素的家庭教師,母親良好的文化素養和正確的教育理念將使孩子有更多的發展空間。
(五)女性教育能優化人口結構,為經濟和社會發展保駕護航
從經濟意義上講,女性教育為社會提供了更多可供選擇的勞動者和各種人才,廣大婦女憑借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同樣為社會創造出巨大的財富。有關研究證明,真正“不適合女性”的工作是極少的。女性特有的一些生理和心理特點如責任心、細致敏感、對職業的
忠誠、耐力持久、規則意識強等,使她們在某些領域內做得比男性更加出色。事實證明,女性在我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已經并將繼續發揮不可缺少的作用。
二、漠視女性教育——人口工作不能承受之輕
雖然女性教育在人口工作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但是真正意識到這一點的人口工作者或社會工作者并不多。女性教育受輕視跟落后的性別觀念有關,在封建落后的兩性觀中,女性被看成是男性社會的附屬物和調味品,是事實中的“次等公民”,時至今日,歧視女性和輕視女性教育的情況仍然俯拾皆是。根深蒂固的重男輕女思想影響著許多中國人,即便是相當高層的人物或者是有相當文化素養的人士也不例外。在中國政府為失業率高漲而廣求對策的時候,就有位在中央工作的領導者(男性)公然提出要“讓婦女回家”。錯誤的觀念自然導致種種輕視女性的怪象,中國女性參政率之低是顯而易見的,即使是已經參與到政治生活中的婦女,能夠發揮的實際作用也微乎其微,在許多正式的官方文件里,都聲稱領導班子里配備了女干部,這些女性干部在工作中絕大多數是配角,真正在一個單位任正職的如鳳毛麟角。實質上女性正職干部少并不是女性本身不能,而是環境使她們不能。輕視婦女的結果必須是輕視女性教育,各種自稱受到了輕視的部門或行業大多可以舉出具體的數據來說明其受輕視程度,比如教育部門聲稱2006年全國財政教育支出4752.7億元,僅占當年GDP的2.27%,在財政支出中不足15%等等,這些數據跟發達其他國家或國際基本標準一比,差距一目了然。而女性教育至今沒有明確的主管部門,相關的部門對此也沒有過多考慮,所以我們甚至無法拿出切實的數據來證明它本身的存在。我們只能從以男性為主角的教育體系中剝離出一部分,再從婦聯等相關部門的工作中提煉出一部分來考察女性教育,從中我們發現當前我國的女性教育存在如下幾個較為明顯的問題:(1)虐殺或遺棄女嬰。實際上這一過程在女嬰出生前就已經開始。(2)女童失學及虐待女童。我國封建社會的婦女基本上沒有受教育權。(3)教育中不恰當的性別差異觀念灌輸。(4)教育內容的男性視角。(5)對女性的就業岐視和婚姻歧視。(6)對女性的職業教育和再教育缺乏。(7)女性教育方法的不恰當。關于如何實現男女平等,很多人存有困惑,不少人教條地認為男女平等就是男女在各方面完全一樣。
- 上一篇:監察局工作安排意見
- 下一篇:淺談流浪兒童調研報告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