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領導用人藝術

時間:2022-05-08 03:07:00

導語:新時期領導用人藝術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時期領導用人藝術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其中積淀的豐厚智慧和精華,是當代領導藝術寶貴的資源庫。在領導藝術中,用人藝術是領導干部必不可少的,是領導干部選人、用人,做事、成事的重要因素。筆者認為,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用人思想精髓,結合今天的實際解讀領導用人藝術,對于開拓創新當代領導工作大有裨益。以史為鑒,一位優秀的領導者,對待人才應該有以下幾種態度。

“慧眼識才,德才兼備”。選賢任能和德才兼備是識別人才、選擇人才的標準和方法,其前提條件必須是以慧眼識才。唐代文學家韓愈說:“世有伯樂,然后才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現代的領導者要善于發現、挖掘人才,努力成為新時代的“伯樂”。選拔人才應不拘一格,不能只看家庭出身、社會關系、學歷高低等等,要看他是否“德才兼備”——既要注重人的品質,又要注重入的才能。諸葛亮的用人之道便是選德才兼備的人才,如他所言“夫柱以直木為堅,輔以直士為賢”。對現代社會來講,擁有高尚品德和真才實學的人,同樣是當今人力資源開發的重點對象。選拔人才,“德”字當先。可德也有難識別的時候。古人云“大奸似忠,大詐似信”,又如論語)中提到的“巧言令色,鮮矣仁”。古代政治家也十分重視人才的“德”。如諸葛亮總結的八條衡量人才的標準:“夫為將之道,有八弊焉。一曰貪而無厭;二曰妒賢忌能;三日信讒好俊;四曰料彼不自料;五日猶豫不自決;六曰荒淫于酒色;七曰奸詐而自私;八曰狡言而不以禮。”這八條大多和“德”有關。一位優秀的領導干部,應善于通過點滴積累,辨別人才,把真正有才華、道德素質好,有著強烈事業心、責任感的人用到合適的崗位上來。

“知人善用,人盡其才”。選用人才貴在選賢知人,善任其能。一是用人之長,敢于用人。諸葛亮就深諳此道。例如三國時期的鄧芝、董允,能言善辯,機智過人,頗有“智將”之能,諸葛亮就讓他們做說客,出使東吳,以修盟好姜維,兼有“智將”、“仁將”、“猛將”之長,恪盡職守,思慮精密,又通曉軍事,諸葛亮就委以中監軍、征西將軍等重職。事實證明,諸葛亮善用智者,揚其所長、避其所短,方能在長期的兩陣博弈中立于不敗之地。二是巧用其“短”,不拘小節。人與人的短處和長處之間并沒有絕對的界限,許多短處之中蘊藏著過人之處。有人性格倔強、固執己見,但他同時必然頗有主見,不會隨波逐流;有入辦事緩慢,但他處理問題往往井井有條;有人性格不合群,但也有可能標新立異。清人顧嗣協寫過這樣一首詩:“駿馬能歷險,犁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舍長以取短,智高難為謀。生材貴適用,慎勿多苛求。”這首詩生動地說明了人才使用貴在量才而用、用當其才的道理。三是人盡其才。優秀的領導者還應在選才、用才時遵循“擇優上崗”的原則,即將最優秀的人安排到最合適的崗位上去,讓適合的人走到臺前,擔任重要角色;否則就會優劣不分,導致庸才的出現。“海納百川,容才雅量”。用才不易,容才更難。古人云“泰山不拒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源;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一個優秀的領導,既是帶路人,更是凝聚人心、運籌帷幄之人,因此,必須注重心理素質的修養,要有容才之量。三國時曹操手下的能人楊修,足智多謀,是個敢于指出曹操缺點的人,但曹操心胸狹窄,妒忌楊修的出色才能,想方設法除之而后快。戰國時趙國的藺相如面對大將廉頗的百般刁難,以國家安危為重,對廉頗寬容大度,以禮相待,最終廉頗負荊請罪,換來了“將相和”。以史為鑒,容才雅量就是要“容人之過、客人之短、容人之長、容人之異”。

“容人之過”就是要在不失原則的情況下,充分分析人才的失誤和不足,分清大節與小節、主觀與客觀、偶然與必然,給人才提供成長的機會;“容人之短”就是要善于理解和容忍人才的缺點和短處,只要缺點不影響工作便大膽委任,并在適當的時候加以引導和提示;“容人之長”就是敢于培養和重用有可能超過自己的人才,要允許下級比上級強,并且為上者要虛心學習他們的長處,以人之長、補己之短;“容人之異”就是要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廣納善議,充分調動人才的積極性。“循循善誘,育才有方”。當今社會人才培養愈來愈顯得重要。三國時期的劉備雖在“任人唯賢、用人不疑、禮賢下士”等方面為后人稱頌,但其感情用事,重用老人、舊部的弱點,直接致使后備人才力量薄弱,每逢征戰總是老將掛帥,最后導致“蜀國無大將,廖化當先鋒”的局面。一個優秀的領導者不但要知人善用,尊重人才,更應注意人才的培育工程。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人才培養機制,要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方法,采取多種形式加大對人才的培訓力度,全方位提高整體業務素質和專業水平,成功建設人力資本梯隊,推動各項事業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