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人力資源現狀解析
時間:2022-11-26 04:02:38
導語:企業人力資源現狀解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文章根據吉林省衛生統計信息中心提供的數據,結合衛生人力數據庫,系統分析了吉林省中醫藥衛生人力發展現狀、趨勢、特點和存在的問題,從中醫藥服務人才培養、中醫醫師規范化培訓、推進高層次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等幾方面探析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并提出相關政策建議,為衛生行政部門決策、制定衛生人力政策與規劃、優化衛生資源配置提供科學依據。
[關鍵詞]中醫藥;人力資源;配置
醫療衛生行業是知識密集、技術含量高的行業,衛生人才是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支撐。注重增強中醫藥從業人員的隊伍建設是中醫藥事業健康發展的主要根本。中醫人力資源的數量、質量、結構與分布,將直接影響中醫衛生服務的質量和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建立完善醫學人才培養供需平衡機制。《中醫藥人才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統籌推進符合中醫藥特點的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工作,使中醫藥人才規模和素質得到較快提升,為打造健康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及滿足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群眾健康需求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1]文章就吉林省中醫藥人力資源配置情況進行調查研究,為日后促進吉林省中醫藥事業的發展提供參考依據。
1資料與研究方法
1.1資料來源。文章資料來源于2012—2017年《吉林省衛生和計劃生育統計年鑒》、國家統計局網站、吉林省統計局網站。1.2統計分析方法。主要采用描述性統計分析方法,所列統計數據及統計表由國家衛生統計網絡直報系統自動產出;采用Excel2007軟件建立原始數據庫對吉林省中醫藥人員基本信息進行比較分析;定性研究以政策硏究為主,并借鑒國內外中醫藥人力有關研究成果。
2結果
2.1中醫藥人員數。截至2017年底,吉林省中醫藥衛生人員總數達1.27萬人,比上年增加652人(增加5.40%)。其中,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1.03萬人,中藥師(士)2232人。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較上年增加662人(增加7.41%),中藥師(士)人員數較上年增加14人(增加0.06%),自2009年以來,吉林省中醫藥衛生人員數量穩步提升。截至2017年底,吉林省同類衛生人員共8.06萬人,其中,2012—2017年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與同類人員占比情況分別為12.84%、13.05%、13.29%、13.67%、13.89%、14.63%;2012—2017年中藥師與同類人員占比情況分別為28.49%、28.55%、27.46%、27.86%、27.97%、28.25%。2012—2017年吉林省中醫藥人員數分布情況見表1。2.2性別及年齡構成。如表2所示,年齡主要以35~44歲年齡段為主,占32.07%,其次是45~54歲,占31.75%;34歲以下人員占比較少。吉林省人力衛生資源性別構成中,吉林省執業(助理)醫師醫師男性占51.32%,女性占48.68%,其中,吉林省中醫類執業(助理)醫師,男性占60.2%,女性占39.8%,男性多于女性。2.3學歷及職稱構成。學歷主要以大專及以上學歷為主,占82.49%。執業(助理)醫師學歷本科及研究生比重高于其他類型衛生技術人員。其中,職稱以中級及助理為主,占74.84%,正高及副高占22.77%。本科及以上學歷所占比例較少。
3討論
3.1中醫藥人力資源存在的主要問題。(1)中醫藥人力資源配置不合理。目前,醫療機構中中醫藥人員所占同類人員比例偏低,不利于中醫特色的發揮。從事基層中醫藥服務人員數量不足,無論在總量還是在具體專科上都較為缺乏,吉林省現有中醫藥衛生人員總數達1.27萬人,距“十三五”中醫藥人才發展規劃還有一定的差距,不能很好地運用于基層衛生服務中。(2)中醫藥人員結構不合理。人才隊伍建設已成為發展中醫藥事業的關鍵因素,目前中醫藥人員學歷和年齡結構不合理,年齡結構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35~54歲,中醫藥從業人員結構兩頭輕,中間重。中醫從業人員職稱水平偏低,中醫藥人才結構層次有待優化,中醫藥人才隊伍規模數量有待提升,中醫藥教育資源和空間有待進一步拓展,高層次、高學歷中醫藥人才匱乏,人才培養的開放協同效應有待提高,終身教育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3)中醫執業(助理)醫師配置公平性有待提高,地區發展不平衡。中醫醫療服務補償機制有待健全。中醫藥教育資源和空間有待進一步拓展,人才培養的開放協同效應有待提高,終身教育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3.2建議。(1)加強中醫藥服務人才的培養。強化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加大政府財政投入,科學制定吉林省中醫藥衛生人力資源規劃,合理調配衛生人力資源,探索并完善職稱評定、人才培訓、進人和用人的激勵機制,營造良好福利待遇、制度留人的氛圍,加快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力資源的現代化發展進程。[2]加強城鄉醫療衛生機構中的中醫藥人員崗位培訓,規范和提高基層中醫藥醫療水平和服務能力,強化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加強中醫藥院校科研能力學科教育,重點支持建設一批中醫藥重點學科、專業和課程,深化醫教協同,推進中醫藥院校綜合改革。探索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師承教育模式,建立基層中醫藥服務人才隊伍培養長效機制。(2)推進中醫醫師規范化培訓。隨著醫改的推進和一系列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政策的實施,衛生人力總量和結構將會發生較大變化,人員素質也會有較大提高,這將直接關系到衛生服務的產出數量及服務質量。因此,結合醫改的人力發展目標和任務,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和培訓能力建設,不斷提高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水平。(3)推進高學歷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增強中醫藥學科建設,推動中醫藥創新人才培養,整合中醫藥科研優勢資源,進一步推進中醫藥傳承與創新,加強中醫藥重點學科建設,強化多學科交叉融合,著力培育一批中醫藥學科帶頭人和學科骨干人才。[1]推進中醫藥領軍人才和青年人才培養,打造一批在中醫藥科學研究領域造詣深厚、具有科技創新競爭力的中醫藥創新人才,形成一批中醫藥協同創新團隊,加快推進實施“人才強衛”戰略,促進中醫藥事業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甦.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印發《中醫藥人才發展“十三五”規劃》[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7(3).
[2]廖垚.引進、培養、留住基層中醫藥人才[N].中國中醫藥報,2016-04-21(003).
作者:陳碧心 王延博 陳 偉 谷佰健 蔡淑美 單位:1.長春中醫藥大學 2.吉林省衛生統計信息中心
- 上一篇:農村小學思想道德建設教學實踐方法
- 下一篇:思想道德建設下“孝道”智慧研究
精品范文
10企業市場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