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社區健康教育模式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14 02:32:00

導語:農村社區健康教育模式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社區健康教育模式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農村健康教育

【論文摘要】2006年我國政府1號文件,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政府的主要工作之一。廣大農村同樣是健康教育不容忽視的重要陣地,強調農村健康教育,是中國健康教育最基本的特色,是符合中國國情的。多年來,各地健康教育工作者根據自身的條件,結合當地實際,從多方面,多層次地對農村的健康教育進行了探索,創造了許多有益的經驗,目前雖然還很都不成熟和完善,但業已在我國人民健康事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6年我國政府1號文件,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政府的主要工作之一。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就是要加快農村教育、衛生等等事業的發展。廣大農村同樣是健康教育不容忽視的重要陣地,強調農村健康教育,是中國健康教育最基本的特色,是符合中國國情的。多年來,各地健康教育工作者根據自身的條件,結合當地實際,從多方面,多層次地對農村的健康教育進行了探索,創造了許多有益的經驗,目前雖然還很都不成熟和完善,但業已在我國人民健康事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為了總結分析各種健康教育模式的特點以供我們借鑒,本文就農村健康教育的幾種主要模式作一簡單的概述。

我國農村健康教育,從20世紀20年代就已有了“農村衛生實驗區”[1],開創了農村健康教育的先河。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國農村衛生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農民缺醫少藥的狀況得了明顯改善,健康水平大幅提高,農村健康教育工作伴隨著農村衛生工作的開展而得到發展。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主要圍繞除四害、講衛生,普及新法接生,加強水源、糞便管理,防治地方病、傳染病等方面展開。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農村在繼續開展重大疾病預防控制健康教育工作,落實農村初級衛生保健規劃目標的同時,各地還探索總結出一些富有成效的農村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如在農村愛國衛生運動領域開展的“改水、改廁、健康教育三位一體”工作模式;山西省“建立農村健康教育網絡,培訓家庭保健員”模式;福建永安市太湖鄉初保健康教育模式;江蘇鹽城市創建健康教育普及鄉(鎮)、健康教育村活動;遼寧的創建“衛生科普村”、“文明衛生村”等模式,以及許多省份開展的為農民編寫《健康教育讀本》、舉辦農民健康教育培訓班等活動。在農村地區的不同目標人群中起到普及基本衛生知識,提高健康意識,倡導健康行為的積極作用。1994年7月國家衛生部、全國愛衛會、農業部和原廣電部聯合發起了“全國九億農民健康教育行動”(后更名為“全國億萬農民健康促進行動”)。標志著我國農村健康教育事業進入了健康促進的發展階段:經過l0年的發展歷程,在我黨、我國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多部門的協作支持下,全國億萬農民健康促進行動已經發展成為由國家九部委共同參與的農村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知名品牌。并且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了統一的一種農村健康教育工作模式。

縱觀近年來的各種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基本可歸納為以下幾種代表性模式

1宣傳傳播模式

80年代初,健康教育剛剛重新起步,農村廣大健康教育工作者利用黑板報、宣傳欄、廣播、科教電影、宣傳畫、傳單等進行衛生知識宣傳,以要求“四有”即“天有一根線,村有一個欄,校有一堂課,隊里有人管”為其發展的高級形式。“四有”形式為各地發展起來的多種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基礎。宣傳傳播模式的特征是,單純地強調了宣傳的作用,以普及衛生知識為目的,注重宣傳活動的形式、規模與次數,而對所取得的效果和如何才能引起知、信、行等變化則較難評價。這種模式在我國農村健康教育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乃至現在的許多活動中,仍是以這種模式為主。

2系統教育模式

針對廣大農民最基本的衛生常識貧乏這一特點,山西運城等地運用各級行政部門的力量,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農民健康知識系統教育,用類似掃盲的方法,掃衛生知識盲,普及衛生保健知識,以集中上課、分期培訓家庭保健員為顯著特色,學完后要進行結業考試。如果說宣傳傳播模式是用衛生知識對全社區人群進行無目的散射,擊中機率低,那系統教育則是對社區中某特定人群進行集中掃射,擊中機率則大大增加,農民衛生知識方面的收效較大。由于此形式需有一定時間集中上課,在一些經濟較發達、空閑時間較少的地區,就難于組織實施;同時這種模式的運行還有賴于完善的基層健康教育網絡和專兼職人員隊伍。這種模式最早出現在山西,故通常稱之為“山西模式”。

3衛生科普村模式

有的地區叫做健康教育試點村、文明衛生村、衛生示范村等。“億萬農民健康促進行動”中的創建國家級“示范社區”(縣、鄉)[2]工作也類似這種模式。即是在宣傳傳播模式基礎上,加入組織、教育、干預的成分。基本是以村為基本單位,發揮村領導的作用。在運用多種宣傳手段的同時,注重農村村落整體面貌和農民知、信、行等方面的變化。創建衛生科普村的目標明確具體。福建西溪、江蘇鹽城、遼寧朝陽等均較早應用這種模式。鹽城、朝陽等地還把健康教育工作分解成具體目標進行管理,并在全市開展衛生科普村達標活動。此模式的優點在于具有更廣闊的適用性,能收到較明顯的實際效果,但在知識傳播方面,不如系統教育全面和效益高。問題是它的工作量大,特別是在當市場經濟為主導的條件下,工作人員的投入相對較大,不容易大面積推開。4初保模式

福建永安、三明等地緊緊抓住“初級衛生保健”戰略目標,配合“初保”各項目標的落實,做“初保”的龍頭,使健康教育事業有了較大的發展,為全國樹立了一個結合“初保”工作,發展農村健康教育的榜樣。“初保”模式的最大特點是避免了健康教育部門的孤軍作戰。健康教育作為初保工作中的一部分和落實初保各項戰略目標的工具,它與其它模式質的區別就在于,健康教育不再是單獨作戰的部門,它抓住2000年實現“初保”這一戰略目標的機遇,借助“初保”改善自身發展的外部環境系統,增強了對基層組織的約束力,有利于組織建設與管理。在2000年前,這種模式在全國大部分地區得到了推廣。

5準實驗模式

即當前的“項目拉動模式”依照目前流行的健康教育理論,強調對效果的評價,注重數據資料的收集,以客觀資料評價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其特點是本底資料完整詳細,工作前后設有對照組。目標和實施步驟明確具體,結束時有總體評價。江蘇省江陰農村健康教育試點村基本上屬于此模式。其優點是效果明顯可靠,但無法推廣

6組織-參與模式

“宣傳傳播”模式有點放任自流,而“教育干預”又有強制成分。江蘇等有些地區積極探索組織-參與模式,即在健康教育各項活動中,組織并爭取群眾的積極支持和參加,并在活動中改變自己的觀念和行為。其特點是能夠調動群眾內在的積極因素,避免消極抵觸情緒。如組織座談、聘請義務宣傳員、自編自演衛生文藝節目、組織衛生知識競賽等。這同樣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的支持。

以上是本人對我國各地各具特色的農村健康教育模式的簡單概括和分類,因為檢索資料不全,分析能力有限,整理得還很不全面,歸納得不一定準確,還有待進一步研究探討和同道們批評指正。

隨著理論和實踐的不斷深化,各地必將根據當地的發展條件,借鑒融合各種模式的優點,并不斷創新,形成嶄新的農村健康教育發展局面。但就目前全國健康教育工作總體發展趨勢來看,應該說是國家越來越重視,各方面支持力度越來越大,投入越來越多,但運行體制是個十分掣肘健康教育事業迅速發展的重要因素。從衛生部到省、市管理上下不通不順,消極一點說,在這種體制下很難出現更好的運行模式。所以,就當前來說,本人認為,以大眾傳播模式為主導,利用電視、廣播、報刊大規模知識信息轟炸,是當今無論在城在鄉,都是最好的模式,2003年的“非典”,一夜之間全國講衛生人人消毒洗手、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的一個調查隊在2001年去山西某縣調查時,發現該縣農戶90%以上家里都有“鈣中鈣”片[3]、貧困山村村民去藥店要買“藍瓶的葡萄糖酸鋅”,應該說是大眾傳媒的功勞。我們何不把有限的財力、物力集中一下,一方面搞好重點研究,從理論上豐富、完善健康教育學科,一方面充分利用大眾傳媒的覆蓋作用。2001年全國6省農村健康教育需求調查顯示,農民健康知識來源,在富裕縣有83.1%來自電視,貧困縣也有74.3%來自電視[4]。這是符合當前中國國情和農村實際需要的。

參考文獻

[1]胡俊峰,侯培森,等.【S】當代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2005年,585

[2]衛生部,全國愛衛會,等【S】.《全國九億農民健康教育行動規劃》,2002年

[3]衛生部,《中國農村主要衛生問題及相關背景》【EB】(http://).

[4]張麓曾,劉瑞蘭,等.中國農村社區健康教育現狀與發展研究報告【EB】,2006年,中國康潤生命文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