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社會實踐活動的魅力
時間:2022-10-27 10:42:30
導語:淺談社會實踐活動的魅力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社會實踐活動對提升學生社會的實踐能力,增強學生綜合素質具有重要作用。社會實踐是指學生通過老師的指導,走出教室,去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形態,獲得社會經驗,提高實踐能力,加強社會的責任感所進行的社會活動。社會實踐活動是根據人的發展需要,健全學生的人格和價值觀體系,這些都只有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才能實現。本文就社會事件所面臨的困境和建立社會實踐活動的現實途徑來進行簡要闡述。
【關鍵詞】兒童研究;社會實踐活動;現實途徑
如今的教育體系不再是單純的依靠課堂教學,老師的灌溉式教育,學生需要和老師進行互動,和社會進行互動。社會實踐活動與課堂教學相輔相成,和合為一,這樣才能有助于兒童形成健全的人格,成為一個全方面發展的學生。而當前的社會實踐活動實施面臨許多現實的困境,造成關于兒童教育的社會實踐活動長期處于一種浮于表面的狀態,需要建造一個穩定發展的社會實踐活動機制,展現社會實踐的益處,推進素質教育的工作的開展。
一、社會實踐活動實施的困境
在沒有理論支持,缺少經驗,學校觀念的保守等條件的束縛下,使社會實踐活動難以開展。1.學校和家長重視課堂教育,忽視社會實踐活動。學校的傳統教育模式就是看重高分數,高成績,大部分學校所設置的社會實踐活動只是一張白紙,受傳統的課程觀影響,部分校長和老師的意識形態相對保守,導致社會實踐活動課程未納入關鍵性課程體系當中,社會實踐活動是課堂授課的延展,是補充。導致社會實踐活動的時間被其他課程占用,成為一紙空文。在社會實踐中,主要是體驗、感受、社會實踐、社會服務,沒有一套完整的體系保證時間和質量,以及所帶來的效果。斷斷續續的社會實踐活動難以取得好的成效,更難以達到預期目標。大部分家長受傳統教育觀念影響,對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采取不配合的態度,認為只是一種玩樂,還占用學生學習時間,影響成績,這都是家長對于社會實踐活動的誤解,要想長效的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還需要做好宣傳工作,加強大眾對于實踐的認知和理解。就像某所中學,學生上完學進入社會感覺就像斷片一樣,無法理解周圍的人在說什么,完全與社會斷離,這不是教書育人的目的。2.關于兒童的安全問題。在當前的大環境下,學生一旦出現問題,那一定是學校和老師的責任,擔心學生在社會實踐過程中出現安全問題,形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逃避心理,導致學校減少戶外活動,能不出去就不出去,完全的圈養模式,導致很多課外活動被取消,適當的安全意識可以有,加強防范,避免有安全問題,但是把握不好度就會導致逃避的行為態度。在組織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過程中安全保障不足,安全措施不完善,這些都會導致社會實踐活動的夭折。
二、建立社會實踐活動的現實途徑
1.建立安全責任分擔機制,保障兒童安全。安全問題需要學校、社會、家長、政府的共同努力,從制度上來說,出臺相應的責任分擔法律法規,明確參與者的責任劃分,建立完善的責任機制。在當前社會實踐活動中,政府、學校、家庭所承擔的責任比重劃分不明確,也沒有承擔起該負的責任,而學校承擔了他不該承擔也無法承擔的責任。這種狀況下,就需要各方面行動起來,政府制定相應的責任劃分機制,與學校、家庭、社會構成完整的教育環境。2.合理利用資源,建設社會活動基地。通過社區建立穩定的社會實踐活動基地,雙方都參與進來,學校積極與社區各部們協調,配合,促使活動安全有效的落實。這是為社會實踐活動規范化奠定基礎。學校和社區雙方都參與進來的這種模式可以有效加強學校、家庭和社會之間的聯系,有助于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也可以利用現有的學校資源,把閑置的教室充分利用起來,要注意考慮資源的優化配置,利用資源特點開展特色的教育活動,在節約、高效的基礎上,建立穩定安全的社會實踐活動基地,給學生的發展提供更加廣闊的平臺。譬如,依托社區資源建立學生勞動教育基地,讓學生近距離接觸瓜果農蔬,去認識去了解,通過近距離了解農作物的生長,當營業員了解價格,在金錢上有一定的意識,不至于四肢不勤五谷不分,也可以參加社區的文藝演出,加強文化蘇陽的熏陶。3.調整課程結構,完善教育體系。把社會實踐活動歸入學校的課程當中,通過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去完善和調整兩者之間的關系,社會實踐活動課程是一項復雜又長久發展的課程。它不僅涉及面廣,時間長,還需要根據學生的成長特點,發展階段,劃分不同層次來進行因材施教,本著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從學生的切實需要出發,充分調動學生關于社會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4.加強宣傳力度。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也需要家長的支持,因此,需要有關部門加大宣傳力度,給家長樹立正確的社會實踐活動的意識,使其能夠長效穩定的發展。也要讓家長認識到這是一門生認識社會,探索社會,改造社會,掌握更多的科學技術,用來解決實際問題的的必修課。
三、結束語
社會實踐活動的有序進行不僅有益于學生自身的身心健康發展,也有利于教育體系的完善,社會的團結穩定。
作者:杜運景 單位:吳江區菀坪學校幼兒園
參考文獻:
[1]姚依潔,丘晟,吳佩鳳,吳蓉雯,尹軼青.學科教學中的兒童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09(06).
[2]殷世東.論中小學社區服務課程的常態化開設[J].教育評論.2009(2):90-92.
- 上一篇:高中政治課社會實踐論文
- 下一篇:中班幼兒社會實踐能力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