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主義音樂研究論文

時間:2022-01-23 09:34:00

導語:印象主義音樂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印象主義音樂研究論文

一、德彪西與拉威爾概述

1、德彪西概述

克勞德·德彪西(ClaudeDebussy1862-1918)是世紀之交歐洲音樂界頗具影響的作曲家、革新家,也是近代“印象主義音樂的鼻祖。德彪西是一個有影響但個性矛盾、評價復雜的人物,國外一些評論家認為:“他的作品揭開了另一個世界”“打開了一扇窗戶”。因為,德彪西在創作上強調感性體驗,他曾說過:“觀看日出比聽天元交響樂更幽裨益”,他的音樂規律實際上是在遵循這自己一時的感覺規律,所以,德彪西的作品沒有深刻的思想內容,大多是根據色彩學原理,重視濃淡不同的、豐富細致的音樂變化的結果,每一個抒情的細部都來自于“印象”,音樂是一種可感知的、節奏因素分明的音響色彩藝術,體現出德彪西作為印象主義音樂的創始人喜愛因為美學觀念上與傳統的不同所在。

德彪西于1873年考人巴黎音樂學院,在十余年的學習中一直是才華出眾的學生,并以大合唱《浪子》獲羅馬獎。后與以馬拉美為首的詩人與畫家的小團體很接近,以他們的詩歌為歌詞寫作了不少聲樂曲。并根據馬拉美的同名詩歌創作了管弦樂序曲《牧神午后》,還根據比利時詩人梅特林克的同名戲劇創作了歌劇《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鋼琴創作貫穿了他的一生,早期的《阿拉伯斯克》、《貝加摩組曲》接近浪漫主義風格《版面》、《歡樂島》、兩集《意象集》和《二十四首前奏曲》則為印象主義的精品。管弦樂曲《夜曲》、《大海》、《伊貝利亞》中都有不少生動的篇章。

2、拉威爾概述

以往的音樂藝術在形式結構、作曲技法及音樂表現等方面有著極為相似的共性特點。但是,德彪西的印象主義映月可以說是一個獨立的認知與審美范疇,任何后來的印象主義作曲家并未完全追隨德彪西的道路,各自又有新的發展。拉威爾就是在印象派技法中滲入了更多的傳統與浪漫主義音樂的因素。

莫里斯·拉威爾(MauriceRavel,1875-1973),著名的法國作曲家,印象派作曲家的最杰出代表之一。年月日,杰出的法國作曲家莫里斯·拉威爾出生在比利牛斯山谷靠邊境的一個小城西布恩。父親是個有瑞士血統的法國工程師。小拉威爾出生才幾個月,全家遷往巴黎。他七歲開始學鋼琴,進步很快,十四歲考人巴黎音樂院鋼琴預科,兩年后升人貝里奧老師的鋼琴班并同佩薩爾學習和聲。拉威爾的代表作品有歌劇《達芙妮與克羅埃》,芭蓄舞劇《鵝媽媽》,小提琴曲《茨岡》和管弦樂曲《波萊羅舞曲》。另外,他將穆索爾斯基的鋼琴獨奏曲《圖畫展覽會》改編為同名管弦樂組曲,使得此曲廣為流傳。1905年以后是他主要的創作時期,產生了《鵝媽媽》組曲、夜之幽靈》、一些歌曲及喜歌劇《西班牙時光》等。1917年他的母親去世,更使他陷人了嚴重的沮喪之中,健康急劇惡化。1932年他遭到一場車禍,頭部受傷。1937年12月19日做腦手術無效,于28日凌晨在醫院去世,享年六十二歲。

二、對二者的比較

1、音樂數量和范圍

德彪西的作品數量很多,而且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為鋼琴而作的。比如鋼琴曲集《意象集》、兩卷《鋼琴前奏曲集》、《兒童園地》等他的管弦樂作品中較為著名的有前奏曲《牧神午后》。另外他還寫了歌劇《貝里雅斯和梅里桑德》及一些歌曲等作品。拉威爾的作品所涉及的領域很廣。他是一位鋼琴音樂作曲家、歌曲作曲家和管弦樂作曲家。他在管弦樂方面的成就最為優秀,贏得了世人的稱贊。拉威爾對創作一絲不茍,被斯特拉文斯基比喻為“瑞士的鐘表匠”。拉威爾和德彪西都喜歡用中古調式和其他民族調式如東方調式等,都注重色彩……

但相比之下,拉威爾全音階和不諧和和聲要用得少些,調性觀念更強些,他的音樂織體更注重線條并喜歡用更寬廣的旋律,樂隊也更富有光輝和力度。拉威爾音樂創作的早期受德彪西的影響較大,配器上也受到里姆斯基一科薩科夫的一些影響。但拉威爾創作的后期卻與古典傳統特別是法國音樂傳統有著更密切的關系。拉威爾有西班牙血統,所以在音樂創作方面,他也寫了許多以西班牙的民間音樂為素材的、具有西班牙風情的作品。拉威爾的作品中最重要的就是他的管弦樂作品。其中較為著名的有《西班牙舞曲》、《波萊羅舞曲》等作品。

2、曲風類型

人們容易把拉威爾和德彪西歸為同類的作曲家,但是他們的相異之處更為顯著,更為深刻。與德彪西相比,拉威爾更尊重古典形式,他的旋律線清晰,有時具有一種調式傾向。他的旋律更為廣闊、明朗和直率,采用的織體更多是對位性的。他沒有為了“印象主義”的效果而犧牲掉了輪廓的清晰。富有詩意的樂思展開,在他的創作中是首先要考慮的。拉威爾在曲式結構上遵循古典傳統,套曲曲式幾乎用于所有的作品,比較喜歡采用反復、模進和變奏的展開方法。在拉威爾的作品中經常出現舞蹈節奏,巧妙、歡快而富有變化,但并不復雜,他的節奏一般更強烈、更簡單一些。拉威爾的配器特別清晰,色彩豐富。他的大部分音樂都有明亮的光彩,和德彪西音樂中的微弱曙光形成對比。盡管他被認為是德彪西的追隨者,但他有自己獨特的風格,特別是在鋼琴寫作上,德彪西刻意在鋼琴曲中表現室內樂般的效果,而拉威爾則是針對音樂會的演奏效果。顯然,拉威爾把鋼琴作為演奏家表現絕技的樂器小提琴作品的創作也是如此,他把李斯特的技巧更為現代化,并采用自己獨特的和聲與旋律其鋼琴和小提琴曲均以演奏艱難聞名。

3、風格和配器

這一點上兩者的對立與差異是顯著的。德彪西的風格相對保守些,配器并不很復雜,屬于“純”印象主義。他的練習曲給人一種朦朧而處世不驚的感受。他的小品如阿拉伯風格隨想血、貝加瑪斯克組曲卿充滿了如歌旋律,摻雜浪漫主義色彩。《牧神午后》更是帶領人們進人古老的神話世界。拉威爾雖同屬印象派,但由于其創作稍晚于德彪西,其表達更現代化,情感沖突激烈,特別之處在于摻雜了爵士的元素。典型的就是大調鋼琴協奏曲。全曲配器精彩,鋼琴運用了許多爵士特有的彈法。

三、對水的描寫

德彪西和拉威爾的著名作品中都有對水的描寫,分別是兩首鋼琴曲《水中倒影》和《水之嬉戲》,個人更喜歡《水中倒影》。雖然二者都運用了擅長表達水的鋼琴從不同角度呈現出了水的意境,但是對于“水”這一至善至柔又變化無窮的物,配以看得見末不著的“倒影”,雖未真正接觸卻能隨著水和風波動、搖曳,描繪了一幅動靜結合的場景。顯然,德彪西的朦朧、抽象、簡單純樸的旋律更能將這種仿佛感覺得到又看不清的“印象”呈現在內心。相比之下,拉威爾的《水之嬉戲》則明快的多了,變化多端,表達也更具體。這一點在其另一名作《波萊羅舞曲》中有突出反映。

印象主義音樂是晚期浪漫主義音樂到二十世紀現代音樂的過渡,它盛行的時間并不長。然而,私以為這是所有音樂派別中最能表現人的“意識流”的了。德彪西卻可以天才的譜寫和描繪人精神中用語言都難以描述的朦朧感覺,的確另人驚嘆。而拉威爾的創作既繼承了印象派有不乏現代音樂的優秀作品,起到了承先啟后的作用也是十分令人尊敬的。

參考文獻

[1].趙京封.《歐洲印象主義音樂研究》.海南出版社.2003.6.

[2].王欣.拉威爾與德彪西之比較研究.文教資料.2005.(36).

[3].宋洋.印象主義音樂一德彪西和拉威爾的音樂.美與時代.200.33.

[4].陳向.榮德彪西和拉威爾的鋼琴音樂.藝術百家.2005.(2).

[5].劉進清.德彪西與印象主義音樂.探索與爭鳴.2003.9.

論文關鍵詞:印象主義音樂德彪西拉威爾比較

論文摘要:印象主義樂派喜歡反映微妙和難以捉摸的德東西,喜歡暗示和隱喻。所以模糊的輪廓,朦朧的色彩,不易分辨的色調變化,都是印象派音樂的明顯標志。其杰出的代表人物有德彪西、拉威爾等人。印象主義音樂是晚期浪漫主義音樂到二十世紀現代音樂的過渡,它盛行的時間并不長。然而,私以為這是所有音樂派別中最能表現人的“意識流”的了。德彪西卻可以天才的譜寫和描繪人精神中用語言都難以描述的朦朧感覺,的確另人驚嘆。而拉威爾的創作既繼承了印象派有不乏現代音樂的優秀作品,起到了承先啟后的作用也是十分令人尊敬的。本文僅對二者述以淺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