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術語的調與調性探究論文
時間:2022-12-17 02:56:00
導語:音樂術語的調與調性探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本文通過對國內外幾部著名音樂基礎理論的研究歸納,對音樂理論中的常用詞匯—調、調式、調性進行了細致的辮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力圖使之便于在今后的研究及實踐活動中達到一定的共識。
在音樂活動中,有關調與調性及與“調”字有關的詞匯很多。比如:調、調式、調性、大調、小調、同名調、平行調、移調、轉調、調號、調高等等。在這里,有些概念的理解與解釋是一致的,而對于有些概念的理解與解釋則是莫衷一是,眾說紛紜。這種狀況給音樂活動,特別是音樂教學與研究帶來了很多不便與麻煩。由于在音樂活動中有關“調”的詞匯使用率很高,同時由于不同觀點的爭論也很多,所以筆者力圖在有關問題上發表一下個人的見解,作一下澄清的努力。
1.與“調”字有關的眾多詞匯中,爭論最多的是“調”與“調性”
什么是“調”?“調是調式的音高位置”(李重光著62年版《音樂理論基礎》41頁)。李重光在84年版《基本樂理簡明教程》和92年版((基本樂理》中寫道:“由基本音級所構成的音列的音高位置叫做調。”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答案。而孫從音在《基本樂科教程》中寫道:“調”是調式一詞的簡稱(98頁)。童忠良在《基本樂理教程》中寫道:“調的主要含義是指調式音階中主音的音高位置”(57頁))。以上共有四種截然不同的解釋。
什么是“調性”?李重光在62‘年版《音樂理論基礎》中寫道,“調(包括主音高度和調式類別)本身所具有的特質叫做調性”(41頁)。“調式所具有的特性叫做調性”(李重光92年版《基本樂理》120頁)。“調性是調式的音高位置”(斯波索賓《音樂基本理論》100頁)。“調式和調高的結合叫做調性”(孫從音《基本樂科教材》98頁)。還是四種不同的答案。關于“調”和“調性”這兩個概念的解釋出人如此之大簡直讓人茫然、混亂,無所適從。
與“調”字有關的諸多概念中,分歧最大的要算上述兩個概念。我們知道,在我國近現代音樂發展的過程中,前蘇聯的音樂和音樂理論對我們的影響是很大的。.這里包括汪啟璋翻譯的斯波索賓《音樂基本理論》和赫伐斯琴科的《音樂基不理論習題》。關于“調”的概念,斯波索賓教材中沒有答案,或者可以說沒有這個概念。在我國音樂論壇上不僅有“調”的概念,而且對這個概念出現了眾說紛紜的狀況。從李重光三種不同版本的基本樂理教材來看,對“調”的概念仍在探索和論證過程中,而以上三種版本兩種不同的解釋,都沒有使音樂界、音樂理論界形成統一認可的局面。比如象孫從音和童忠良等理論家們各自為政的解釋乃至大相徑庭的觀點,使人們感到非常困惑。這樣也迫使人們形成具有一定傾向性的觀點或獨到的見解。
2.雖然關于“調”和“調性”的爭論很多,但關于“調式”的爭論卻基本沒有。因為這個概念和“調”與“調性”關系密切。所以有必要在這里重申一下。什么是“調式”?眾多理論家們的觀點基本上是一致的,雖然在個別詞匯的使用上有些微差。這就是:幾個音圍繞著一個主音形成的體系叫做調式。雖然孫從音把“調”看成“調式”一詞的簡稱,也只低調的局限在了“本教材”中。然而他對調式一詞的解釋也基本上是雷同的。與“調”字有關的諸多概念中,有獨立意義的只有以上三個:調、調式、調性。其他與“調”字有關的詞匯不是這三個概念的直接運用就是省略運用,或是在這個基礎上派生出來的。
“調”這個概念雖然在斯波索賓樂理中找不到,但它是被廣泛認同和流傳的,李重光62年版本中說:“調是調式的音高位置。”斯波索賓樂理中說:“調性是調式的音高位置。”按照二者的邏輯,調就等于調性了。我們可以設想:斯波索賓所說的“調性”就是李重光所說的“調”。這樣李重光可以省略“調性”這個概念了。但事實是李重光又提出“調性”這個概念:“調(包括主音高度的調式類別)本身所具有的特質叫做調性。"(62年版《音樂理論基礎》)。不過對于這個“特質”沒有舉例,沒有明確說明。這樣這個“特質”似乎就變成了空洞抽象、毫無實際意義的文字游戲。調和調性這兩個概念從此就混淆在一起。繼而還殃及“調式”等其他概念,關于它們的解釋就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然而在李重光82年版《基本樂理簡明教程》和92年版((基本樂理》中修改了關于“調”的概念。說明“調”是“調高”的“調”,是“基本音級所構成的音列的音高位置”。“由于音列中任何基本音級與變化音級都可以作為調式的主音”,顯然這種解釋是占不住腳的。但這種解釋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它的積極意義在于他試圖把“調”這個概念與調式、調性相混淆的狀況中剝離出來,單純地解釋為調高的“調”,為我們給“調”作合理的解釋提出了方向性的建議。
3.什么是調?我認為:調是音的高低位置。這個“音”當然是指樂音,它包含了各種意義上的樂音。它可以是單音、音列、音階、主音、官音等等,但不是指音與音之間的相互關系。調可以不依附其他因素獨立存在,它只是單純的音的高低位置。比如我們有時單憑調號就可以確定調,不論其內在關系如何。
那么如何確定調?在一般情況下可以直接依據調號來確定。比如三個升號是A調,不管是西洋調式還是民族調式。兩個降號是降B調。當然A大調音樂是A調,#f小調音樂也是A調、b商調式音樂也是A調。當然在五聲調式中省略調號的情況屬于例外。再一種方法是用Do音的高度來明確調。在這里側重聲明,是用首調唱名法找出它的Do音。此Do音的音高就是調名。比如f小調音階,它的Do音在降A上,所以它是降A調。公務員之家
什么是調性?我認為:調和調式的結合叫調性。
明確調性首先要明確調與調式。以上講了調的明確法。明確調式由音階的性質和作品風格來確定。調式音階的主音加調式類別即為調性的名稱。比如。大調,包含了主音高度和調式類別,即為調性名稱。再比如f小調音樂作品,調是降A,調式為小調式,調性為f小調。
綜上所述,我認為“調”是單純的音的高低位置。“調式”是幾個音以一個音為中心形成的結構關系。而“調性”則是它們兩者的結合。那么轉調的“調”可以認為是“調性”的簡化,因為無論是調的變化,調式的變化,或兩者同時變化,都可以認為是轉調,所以轉調的“調”可理解為調性的簡化;大調、小調的“調”為“調式”的簡化;“調高”指的就是“調”;移調的“調”則可作兩種解釋:1.因為作品只作了高低位置的變化,在這里只有單純的音高變化,所以直接作為調來解釋。2.因為調性中包含有調,調的變化意味著調性發生了變化,所以也可做“調性”解釋。事實上無論調的變化還是調式的變化,都可認為是調性的變化,因為兩者都是構成調性的組成部分。
以上論述,是借鑒了幾家學說以及音樂實踐當中的習慣性用語歸納出的觀點,供大家商榷。
- 上一篇:民族地區新農村社會學透析論文
- 下一篇:探高中語文教學流行化趨勢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