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農村音樂教學探討
時間:2022-07-03 04:41:00
導語:關于農村音樂教學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音樂教育不是培養音樂家,而是培養人”。此觀點明確了以全面發展人為根本目的的音樂教育和塑造完美人格為最終目標的接受主體教育,在農村中學音樂教學過程中,落實音樂教學的這一功能,如果老師不從多方面努力,很難兌現音樂課的育人作用。
【關鍵詞】音樂教育;農村初中;育人作用
本文就針對農村初中音樂教學的一些不良現狀發表膚淺見解,以此引起同行的探討和相關部門的重視。
一、人們對音樂學科的認識不到位,觀念滯后
首先,農村初中音樂教學的薄弱與傳統意義上的“應試教育”始終關聯,部分學校領導對包括音樂、美術、體育在內的所謂的“副課”重視程度不夠。從筆者本校和周圍中小學音樂課程的開設情況來看,絕大部分學校對音樂課的開設明顯漠不關心,其資金投入和授課時間嚴重偏少。加之大部分農村初中學生家長的文化程度都比較低,對音樂課的認識有偏見,認為音樂課與孩子的成績沒有關系,并有家長認為開設音樂、美術等課程是浪費時間。農村的初中學生由于受各方面條件限制,對音樂課的認識也不夠,有部分學習較好的學生認為音樂的開設沒有意義,而學習成績中下的學生則以音樂課為“趣”,認為此課程可成為活動課。
其次,學生思想未解放。對于音樂來說,中學階段既是建立音樂興趣的時期,也可能是轉移的時期。他們已經能把探索的視線對著自己了一舉一動會產生什么樣的后果,別人怎么看自己、評價自己,都會是他初中生所關注的。雖然也有一些人會大膽的當眾表現自己,但大部分中學生還是顯現一定的“閉鎖性”,他們小學時對老師提的問總是能積極舉手,毫無顧慮,中學則是在自己沒有把握時決不舉手,原因就是怕答錯了,有損“形象”。比如:我給初二的學生講五線譜知識,講解過后考考他們,要到黑板上畫高音譜號和低音譜號,如果我說:誰行的話就請自己舉手上臺來,那時學生是絕對不會上前來的,哪怕我說:畫錯了也沒關系,畫對了有加分等等之類的話,也都是無效的。學生表現的是,不愛動或不屑做,其實這些舉動的背后,是他們的羞怯心理在“作怪”也是思想沒解放的原因吧!
二、農村地區初中生,受地域環境條件限制,學習起點低
一是環境造就人和影響人。我們在現實中尋找答案。農村初中的學生來源復雜,基礎參差不齊,甚至有的學生在小學根本沒上過象樣的音樂課,連哆、來、咪都不認識,進初中了,一下子要進入深層次的音樂欣賞教學就無從談起。舉個例子,在初中二年級下冊的管弦樂器欣賞教學中,作曲家舒曼大提琴獨奏曲《夢幻曲》,可以說是全世界婦孺皆知的一首曲子,但是我們農村地區的學生一無所知,這首曲子主題簡潔,具有動人的抒情風格和芬芳的幻想色彩,旋律線幾經跌宕起伏,婉轉流連,使人不覺中被引入輕盈飄渺的夢幻世界。學生學習接受的反應讓我很失望。由此,我覺得欣賞教學不是很單一的就放首曲子給學生聽,從小我們就要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
二是由于我國目前還是以應試教育模式為主,貧困地區農村初中的學生自然是應試教育的受害者。他們進入初中時幾乎不識簡譜,更不用說五線譜,音樂教學活動難以進行。他們對音樂知識的了解幾乎為零,大部分學生都不能完整、準確、獨立地唱完一首歌曲,而只是會哼唱一些簡單的流行歌曲。平時,西部農村的孩子能夠接觸的音樂基本上都是電視等媒體上的一些流行音樂,并且深受其影響。他們認為所謂的音樂就是一些流行歌曲。而上音樂課,理所當然認為老師教學時應該教些流行歌曲才對,當教師講授音樂基本樂理知識、分析著名音樂作品時,西部農村孩子普遍表現出缺乏熱情、感覺枯燥無味。
三、音樂教學設施較為簡陋和專職教師隊伍缺少
(一)音樂教學設施情況
我國的教育經費投資仍處于短缺的狀態,有限的資金大多流向城里的學校、重點學校,無暇顧及處于弱勢的農村初級中學,而流入西部農村初級中學的資金更是少之又少。近年來,隨著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分派到西部農村中小學的經費在逐年增加,但此部分經費大多都用于校舍的改造擴建、實驗室的改造擴充;還有所謂的主課也搶了重頭戲,而用于音樂教學設施的經費微乎其微。在西部農村,鄉鎮初級中學音樂的教學設施僅僅是一架電子琴,甚至絕大多數還為一臺錄音機。而到村級初中,則連錄音機等最簡單的教學設施也沒有配備,更不用說專用的音樂教室及配套設施。
(二)音樂師資問題
我國有被歷史所證實“名師出高徒”的古訓,而且這個古訓在教育界已經被普遍認可。就目前狀況而論,我國廣大農村從事基礎音樂教育的教師不僅數量不足,而且專業素質也不高。根據調查,“有20%左右的音樂教師沒有專業學歷,30%的音樂教師是兼職音樂教師,6.6%的教師不喜歡音樂教學工作,89%的教師沒撰寫過音樂新課改教學方面的論文,83.3%的教師沒參加過音樂培訓,98%的教師沒參加過任何音樂比賽”(郝云霞:《遼寧省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現狀的調查與思考》)。西部農村初中的音樂教師中高學歷的少之又少,絕大部分只是中等師范或大專學歷。許多教師文化素質低、音樂知識面窄,沒有經過專業系統的學習與訓練,缺乏歌唱、演奏、即興伴奏等音樂教學的基本功。西部農村音樂教師絕大部分認為自己的職業無發展的前景,對自己的將來不抱有任何希望,因此缺乏鉆研音樂教學的動力。這樣的教師隊伍現狀,勢必影響學校音樂課程的教學質量和廣大農村學生素質的培養。
綜上所述,當前西部地區農村初級中學在音樂教學方面,隨著國家政策的扶持,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基礎教育有所改善,只是學科教育的偏見還存在著不良現象,這些現象能否得到改善與消除已經不是一個教師,也不是一個學校的事情了,而是以“應試教育”為主的大環境教育模式,亟需改革才能改變的現狀。落后地區教育的不平衡,對孩子們來說是很不公平的。如今,只有我們每個人、每個教育工作者、每個學校和每個家長都關心支持西部農村初中音樂教育,我們堅信荒漠將變成綠洲、變成希望的田野,西部這片熱土上將綻放更多更美的音樂之花。
- 上一篇:國際法上征收與補償的原則詮釋
- 下一篇:人格權商品化的發展與保護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