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先進和諧文化思考

時間:2022-11-24 03:38:00

導語:弘揚先進和諧文化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弘揚先進和諧文化思考

[論文提要]經濟欠發達地區鄉鎮文化站開展工作一直是整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中的難點。本文步作者幾年來在實際工作中的的得,提出了較為符合實際的幾點體會和意見,可為農村文化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借鑒。

[關鍵詞]經濟欠發達地區鄉鎮文化站和諧文化

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說: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愿望。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各項社會事業得到了良好的發展,但在經濟欠發達地區存在著共有的特征:那就是經濟發展較慢,文化發展也相對滯后,尤其是鄉鎮基層文化站,更成為文化建設的薄弱環節,已成為當前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不可忽視的問題。

文化彰顯一個時代的精神,文化體現一個區域的品位,文化營造一個地方的和諧。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文化工作絕不能固步自封,裹足不前,而要窮則思變,始終站在改革發展的時代前列,起到時代急先鋒的作用。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聯合下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意見》明確指出:“解決好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是全黨和全國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滿足廣大農民群眾多層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徑,對于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實現農村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因此,愈是經濟欠發達地區,愈是要更加重視文化工作,使鄉鎮文化站成為鄉鎮公共文化服務的平臺,為農民群眾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精神產品,成為普及、傳播、弘揚先進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廣大農民群眾文化娛樂的主要場所。

一、創新體制機制

堅持按中辦、國辦27號文件明確指出的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基本指導思想辦事:“多予少取放活”。加大政府投入,調整資源配置,深化體制改革,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實現和保障農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筆者認為:這方面迫切要求縣鄉鎮主要領導人能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貫徹落實中辦、國辦精神的高度出發,能從構建和諧社會的大局出發,切實關注地方文化事業的發展,對文化站的人財物運作實行全方位的改革,對人事制度改革實行干部公開招聘、競選,引入競爭機制,建立責、權、利相統一的運行管理機制。對資產管理上,可按照實際情況,有選擇地運行“公有民營制”、“股份合作制”、“目標責任制”等模式進行運行,其中尤以“股份合作制”最為適合當前經濟欠發達地區,通過股份經營,適當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形成以政府投入為主,吸收社會經濟成份共同投資興辦,投資人參與管理的運行機制,既搞活文化,又減輕政府的財力負擔。

二、強化大局意識

作為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文化工作者,筆者認為:解決自身問題的最好辦法是強化自己的政治意識、陣地意識、創新意識和服務意識以及參與意識等。文化站工作直接面對廣大人民群眾,和群眾聯系最緊密,貼得最近。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激發文化創造力,提高文化軟實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風貌更加昂揚向上。要積極參與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切實發揮好自己的功能和作用,履行好自己的職責。文化站要充分發揮圖書室、活動室等文化陣地作用,積極引導群眾讀書學習。開展文化科技中心戶的創建和完善工作,加強與宣傳、科技、法制、教育、衛生、計生、稅務、工商等社會職能部門和企業經濟部門的密切聯系,把文化活動與時事政策宣傳、普法宣傳、經貿、旅游、科技培訓等各種活動結合起來,參與到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的各個層面,在參與中求繁榮、求效益,在參與中顯示價值和活力。同時,整合文化資源,拓展服務渠道,增加服務內容,改善服務方式,要為地方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務,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服務,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服務,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

三、積極開展活動

活動是文化的生命。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群眾文化活動,是文化站工作的切入點。要貼近群眾生產生活實際,豐富和活躍農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作為經濟欠發達地區,即使受經濟困難的制約,在做好陣地內日常工作的同時,也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陣地外文化活動:一是緊抓節日契機搞活動。可以開展春節前為敬老院、烈軍屬寫春聯上門,參加獻愛心、送溫暖,春節期間舉辦迎春書畫展、象棋、撲克、乒乓球賽、有獎猜謎、地方戲曲演出等;“五四”期間可舉行青年歌手卡拉OK比賽;“六一”可以參與學校搞少兒文藝節目匯演;“七一”可以搞一次黨的基礎知識競賽等。二是與部門單位緊密配合搞活動。吸引企事業單位冠名贊助有關文化活動,努力創造“雙贏”局面。另外,如工商的“3.15”、國土“6.25”、安全生產宣傳月、生育文化進萬家等,都是文化站展示職能的大好舞臺。三是圍繞鄉鎮中心工作搞活動,大力開展以招商引資、勞務輸出、農業科技培訓、新農村建設等工作為主要內容的文化宣傳活動,經常演出一些自編自演的貼合實際、服務大局,既讓領導滿意,又讓群眾喜歡的文藝節目,增強文化站服務鄉鎮黨委、政府中心工作的能力。四是服務群眾搞活動。文化站要緊密團結和依靠地方文藝團體和小分隊,經常性地給予指導和協調,幫助解決困難,促使地方文藝團隊不斷發展壯大。在此基礎上,努力開展送戲、送電影等文化下鄉、下村活動。與人民群眾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五是超前謀劃搞活動。每年文化站都要及早拿出方案,適時舉辦一至二次大型文化廣場活動,以此打響品牌。對此,要盡早謀劃,拿出預算方案上報地方黨委、政府,盡可能多爭取活動資金,增添文化發展后勁。六是參與全局搞活動,可以與本地區友好,友鄰鄉鎮適時舉辦一些聯誼文化活動。邀請雙方的主要領導參加,以此增強鄉鎮間的友誼,同時也為領導的相互交流是供良好的服務平臺。

四、提升思想素質

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鄉鎮文化站干部,必須要樹立遠大理想。作為黨的干部,崗位就是舞臺,職務就是責任,經濟上落后,就預示著我們要比別人吃更多的苦,流更多的汗,作更多的貢獻,沒有這種境界,就干不好鄉鎮文化事業。人的潛能是無限的,有壓力才能有動力,才會有爆發力、創造力。經濟上欠發達,思想上不能欠發達,輕輕松松絕對不會成功,鍥而不舍才能今生無悔!文化工作的難度越大,越是組織的信任,越是時代的需要。要引以為自豪,引以為驕傲,要以文化人的胸懷和氣魄,做到以文化人,潤物無聲,做一個無愧于歷史、無愧于社會、無愧于文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