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文化活動探討
時間:2022-11-24 03:43:00
導語:農村文化活動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現時期,與日益提高的物質生活水平相比,農村文化建設和發展顯得較為滯后,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現和諧社會的目標不相適應。加強農村文化建設,尤其著眼于開展豐富多彩的農村文化活動,既是當前農村、農業、農民實現持續健康科學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提高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能力、構筑農村和諧社會不可缺少的內容之一。
一、積極開展農村文化活動的重要意義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鄉風文明”。農村這個廣闊的天地,是各種落后、反動文化易于滋生和發展的薄弱環節,特別是宿命論、有神論等思想和觀點,修廟塑神、買賣婚姻、重男輕女、虐待老人等現象還比較嚴重。積極開展農村文化活動,通過活動宣傳馬克思主義、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謳歌好人好事、宣揚先進文化、闡述黨政國策、鞭撻丑惡落后現象等,移風易俗,陶冶世人,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歷史意義。農民喜聞樂見的小品、相聲、魔術、戲曲等各類文化活動形式,都極大地豐富著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時也是幾十年、幾百年來形成的優良傳統文化,它是維系當地人民群眾共同生活的一種世界觀和一種價值觀。有利于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形成鄉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二、當前開展農村文化活動存在的主要問題
1、思想基礎不夠牢固。上世紀80年代前期,鄉鎮領導把文化站作為推動各項中心工作的工具使用,自然十分看重。搞市場經濟,對只起教化作用而不出直接經濟效益的文化工作來說,領導的注視點自然就會有所偏移。過去,群眾出于求娛樂、求教育的心理動機,積極參加文化活動,集體還給記工分,更加刺激了參與積極性。現在,電視走進千家萬戶,群眾的文化需求得到了一定的滿足,參與文化活動的積極性自然也就大打折扣了。
2、組織基礎不夠牢固。一是鄉鎮文化工作人員隊伍薄弱,人員配備不足且分工、兼職較多,整體素質亟待提高。二是農村文化站工作癱瘓,名存實亡。很多鄉鎮文化站一年到頭,根本無法舉辦一次農村文化活動。三是村級沒有文化指導員,文化工作沒有“腳”,難以站穩。
3、經濟支持不夠有力。一是經濟欠發達,財力捉襟見肘,農村文化活動投入有限;二是村級集體經濟十分薄弱,自身造血功能缺乏,文化活動開展難度極大;三是社會力量參與支持仍然缺位。
4、文化陣地不夠鞏固。一是現有文化活動陣地流失現象嚴重,設施荒廢,硬件不姓“文”。有的鄉鎮一無文化專干,二無文化辦公活動場所,“一塊牌子、一張桌子、一個章子”的現象很普遍,有的還是“一無牌子、二無桌子”。二是由于集體經濟薄弱,新建文化活動陣地開展文化活動難度較大。
5、軟環境建設投入不足。農村文化活動中軟環境建設方面的投入還遠遠不能滿足村民的文化需求,各種樂器、道具、書籍嚴重缺乏,農村文化建設工作者缺乏培育新文化的耐心和勇氣,隊伍渙散,職能錯位,軟件不姓“文”。
三、如何開展農村文化活動的建議
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文化娛樂活動是農村文化建設的“催化劑”。面對新一輪村民不斷增長的文化消費需求,開展農村文化活動的過程中應該處理好幾方面問題。
(一)深化認識,營造農村文化工作的基本環境
縣鄉鎮政府部門要加大對群眾文化工作的領導和管理力度,站在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重視群眾文化事業的發展,經常對群眾文化工作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幫助解決工作中的問題和困難,各鄉鎮應將文化工作納入雙文明建設目標管理范疇,改變那種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要花錢寧可不要的現象,使農村文化走出“無事干、無人管、無所作為”的誤區。
農村文化活動工作得不到重視,主要受四種偏頗觀念影響:1、先后論。強調先發展經濟,后發展文化,先發展城市,后發展農村;2、讓道論。強調鄉鎮經濟基礎弱,文化建設要讓位于招商引資;3、難抓論。認為農村文化建設投入少、措施軟、見效難;4、自然論。走一步看一步,做多少算多少。
(二)拓寬思路,做好四類農村文化活動工作
豐富主流文化活動的開展。政府組織的送電影、送戲、送圖書“三送”活動,實在、適用、受益廣、見效快,應繼續擴大覆蓋面、增加頻率、豐富內容;鄉村組織的文體賽事、文藝匯演等公共文體娛樂,讓農民群眾自娛自樂、自品自賞,是文化生活的有益補充,應該給予鼓勵和扶持。
加強游散藝人的管理。農村長期形成的文化習俗,如操辦紅白喜事,請民間藝人唱戲,鑼鼓一敲,嗩吶一吹,男女老幼聚集,觀賞中接受文化傳播。對這些自發的文化活動,要因勢利導、注意培育,使其向積極、文明、健康的方向發展。
強化休閑文化的引導。文化站、農家書屋、村文化室內的書畫室、放映廳、圖書閱覽室、健身活動室、文藝創作室、棋牌室、籃球場、文化長廊等活動陣地需充分發揮引導農民開展健康、文明的休閑文化娛樂活動。有計劃、有組織的開展農村社區各類休閑文化娛樂活動。
抓好家庭文化的建設。家庭文化是村落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大力開展家庭文化活動,形成農村講科學、講文明、講道德的新風尚。
(三)積極主動,處理好文化活動中的三個關系。
在資金投入上,要處理好政府帶動與社會推動的關系。首先要爭取黨委和政府領導的重視。隨著經濟的發展,要讓政府要發揮在農村文化活動中的主導作用,逐年增加對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投入,應將文化活動經費列入財政預算逐步鞏固和添置文化娛樂設施和設備。其次,充分借助社會力量,推動社會力量參與文化活動,確立群眾文化群眾辦的思路,動員多方力量參與到群眾文化活動中,通過活動形成文化隊伍品牌,以文化養文化。
在內容建設上,要處理好發展現代文化與挖掘地方特色的關系。首先,用現代文化成果去占領農村文化陣地,是開展農村文化活動的重要任務。要大力宣傳黨在農村的方針政策,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把黨的農村政策和中心任務及時送進農村的千家萬戶。要弘揚主旋律,堅決掃除黃、賭、毒、封建迷信等社會丑惡現象,結合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教育,把農村典型的好人好事搬上舞臺,讓農民自演自說,在娛樂中得到啟發教育和鼓舞。其次,要順應群眾心理需求,創作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文藝作品,組織開展農村群眾喜愛的各類文化活動,如順應群眾求富心理,舉辦各類科技、職業技能培訓班等活動。青年男女希望通過活動增進交往,我們就舉辦流行歌曲演唱賽和小型交誼舞會等,既滿足了農民群眾對文化的心理需求,又活躍了農村群眾文化氛圍。
在活動形式上,要處理好政府搭臺與民間唱戲的關系。開展農村文化活動,政府組織是前提,民間自發參與是關鍵。政府要充當起農村文化建設領唱者的角色,每年有計劃定期組織開展文化下鄉、文化節會等農村文化活動,推動農村文化活動的廣泛開展。要讓農民做農村文化的主角,要走“政府搭臺、民間唱戲”的開放式農村文化發展模式。這樣,農村文化活動才更加豐富,農村文化舞臺才更加活躍。另外,如黑板報、宣傳欄不要老抄報紙、資料,應多宣傳黨委和政府的重大決定和本鄉鎮的大事。再如配合經濟發展中心,多舉辦本鄉鎮經濟發展成果展覽、科技示范戶典型展覽等等。
最后,還要培養和挖掘一批能力強、熱愛農村文化事業的文藝骨干、培養一支文化工作隊伍、扶持一批農民業余文藝團隊、完善一支農村電影放映隊,通過他們的帶動,讓群眾文化活動日益活躍起來。
與時俱進,開展農村文化活動必須直面現實,走出原有的怪圈,變“等、靠、要”的依賴性為發展才是硬道理的自覺性,變“求穩旁徨”的被動性為“無功就是過”的主動性,在國家群眾文化政策的指導下,迎接挑戰,走進屬于自己的天地,繁榮農村文化活動。
- 上一篇:少兒圖書館服務改革創新思考
- 下一篇:圖書館與和諧社會構建關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