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技能提升策略

時間:2022-08-11 10:33:55

導語: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技能提升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技能提升策略

摘要:在現如今新聞傳播速度快速發展的前提下,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已經開始采用創新型的發展模式。“互聯網+”思維與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相結合的模式也逐漸被各大高校所采用。因此,本文將會從“互聯網+”思維與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實踐技能提升策略方面進行詳細的論述。

關鍵詞:互聯網+;廣播電視;實踐技能;策略

一、引言

眾所周知,在現如今“互聯網”的時代中,新媒體行業發展的異常迅速,尤其是對于本科院校的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來講,其專業擴招的人數在日益增加。對于這門行業來講競爭也異常激烈。因此,處于這種環境中,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更要與“互聯網+”進行結合,這樣才能夠讓廣播電視行業進行持續的發展。

二、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發展的現狀

在現如今的信息傳播過程中,人們所觀察的角度漸漸從書本和紙質的報紙上轉移到了手機上。對于手機的使用狀態來講,人們更加青睞于短視頻以及各種段子的瀏覽,從而忽略了身邊人的陪伴。當人們在刷短視頻的過程中,使用者會在一定程度上淡化對于時間的觀念。有很大一部分人表示,自己刷手機沒多長時間,抬頭一看表已經過去了兩個小時。這種心理上的認知錯覺使我們感受到了碎片化時間對我們生活造成的影響。因此,任何事物的出現都有利有弊。例如,在原本熱鬧的飯桌上,本來全家團圓應當歡聲笑語,但是漸漸地發現,大家都變成了低頭族,這種現象的出現使人們之間的感情會漸漸變淡。而對于信息傳播方來講,利用碎片化的時間更能夠吸引人們的關注,從而使流量也大為活躍。但是,在當今信息傳播如此迅速地時代下,使人們的審美大大降低,人們被一條條永無止境的小視頻占用了大把的時間。對于網絡上紅人的審美顯得如出一轍,此類現象也讓我們社會應當采取重視。除此之外,對于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來講存在的挑戰也越來越多,因此,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更要跟緊時代的潮流進行改革。提倡用“互聯網+”思維和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結合起來,努力實現雙方的共同提升。

三、利用“互聯網+”思維來進行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實踐提升的意義

對于實行“互聯網+”思維來進行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結合能夠更好地體現廣播素材搜集的及時性。眾所周知,廣播電視請求的是新聞的及時性,因此,利用網絡+廣播電視的方法能夠更好地對發生的事件進行確認和進一步的修改,從而保證其真實性。通過采用網絡+廣播電視的方法能夠適應當代新聞的發展趨勢。除此之外,在現如今國家的發展過程中,“互聯網+”的創新思想也已經在各行各業中實現結合。除了在電視廣播中,像餐飲業、服務業、交通行業都已經開始與“互聯網+”進行結合。通過兩者相結合的方式能夠更好地提升本行業的核心競爭力。

四、“互聯網+”思維與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實踐技能提升過程中的阻礙

(一)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基礎設施建設不足

對于“互聯網+”思維與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現如今的各大高校已經意識到兩者結合的優點。但是,部分的高校在基礎設施的建設方面還存在著發展的阻礙。例如,在江西科技師范大學的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教學中,由于基礎設施不足的問題而造成了“互聯網+”與該專業較難結合的現象。首先,對于近些年相對火爆的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來講,人數相對于較多,即使是在高校中也無法做到人人兼顧。其次,在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中,高校由于經費不足,使得攝影的場地以及相關的一系列專業場地不足。這些原因都使得“互聯網+”思維與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實踐技能不能夠實現有效地結合。各大高校應當采取措施來解決此類現象的發生。

(二)學生們學習廣播電視編導方式單一

對于現如今信息如此發達的社會,學生們對學習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思想也應當進行創新。在本科院校中,對于廣播電視編導此門新興的專業,其每年的報名人數相對較多,由此就造成了資源不能夠進行合理的分配。此外,對于廣播電視編導這類實操性的課程來講,本科院校的教師們大多數采取的通過教材進行講解,隨后將學生們帶入實際操作的場地進行學習。在此過程中,學生們僅僅是接收到單一的信息量。并且在此學習過程中,教師們也沒有利用當今發展的互聯網技術來進行教學。而本科院校的學生們也沒有極大地利用網絡上的資源進行與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結合。由此造成了“互聯網+”思維與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不能夠實現更好地結合。

(三)師資力量較弱

對于廣播電視編導這門專業來講,其中報名的學生人數較多,從而造成了師資力量不足的現象。此外,對于廣播電視編導這門新的專業來講,本科院校對于此類專業進行的招聘工作還尚未完善。其中,本科院校對于博士和碩士教師隊伍較為短缺,直接造成了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教師職位的空缺。此外,由于博士或者研究生學歷的教師畢業之后,更加愿意去大城市進行教學和工作,而對于某些本科院校來講所處的地方較為偏遠。再加上對于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來講,精通此專業的人才畢業之后更愿意去社會的公司進行工作。而對于教師這個行業來講,對于其還具有約束性。其原因就是本科院校對于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教師進行的考核機制較為單一,因此,不能夠更好地發揮出其才能。

五、提升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實踐技能的具體方法

(一)利用新型手段來進行學習

在現如今電商模式快速傳播的時代,網絡直播已經成為當代的主流。面對此日新月異的時代,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學習方式也應當采用直播的方式來讓手機使用者能夠更多的貼近當代的時代主流。對于現如今發達的數字經濟來講,廣播電視編導專業這門課程的安排應當抓住機遇快速發展。在現如今的直播間中,學習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也應當一改之前傳統的方式,通過幽默并且有節奏的語言方式,能夠更加吸引人的注意,對于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傳播也提供了好處。此外,電視新聞主持人也應當跟進時代的潮流,面對現如今的流量大咖要進行商業上合作。通過與當今的王牌主播進行帶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人的眼球,同時,也增大學習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熱度。除此之外,利用數字經濟的福祉,在2020年突如其來的肺炎疫情中,青年一代對于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也是保持在了一個很高的水平上。作為青年一代也愿意通過網絡直播的形式對于廣播電視編導專業進行學習,或者是通過一些熱門的學習軟件來進行學習。例如,網易精品直播課等等,通過此類形式切實地提高了學生們對于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學習的興趣。

(二)完善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基礎設施建設

在進行“互聯網+”思維與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實踐課程學習的過程中,各大高校應當利用現成的網絡設施來進行對于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實踐學習。在傳統的學習中,學生們僅僅是從課堂上對于廣播電視編導專業進行了系統的學習,但是在真正實操性的課程上學生們卻不能夠進行更好地學習。因此,學校可以建設相關的攝影場地,或者是建立專業的教學場地,對于此類場地本科院校要進行擴建。此外,對于場地中的基礎設備也要進行更新換代。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對于場地的要求較高,其中本科院校也應當在燈光、攝影機、場景、道具等方面讓學生們得到滿足。除此之外,利用現如今的“互聯網+”環境,能夠創造出不一樣的視覺體驗。本科院校可以將“互聯網+”思維與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實現結合。在網絡平臺上進行課程的多元化設計,設立屬于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特有的公眾號,并且在上面定期更新每期的主題。本科院校也可以成立自己的工作室,通過直播的方式來進行廣播電視的宣傳,這樣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基礎設施不足的現象。此外,學生們也能夠在上面自己的作品,利用現如今發達的網絡信息技術,能夠實現“互聯網+”思維與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完美結合,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們的實踐能力。

(三)增強學生們學習廣播電視編導的實踐能力

本科院校在對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人才進行培養的過程當中,要注重實踐的學習,條條框框的理論不能成為今后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人才培養的依據。上文提到要想實現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創新發展離不開現如今發展迅速的“互聯網+”。所以,本科院校要利用“互聯網+”的思維,加強與企業之間進行合作,從而提高學生們學習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能力。一方面,本科院校應當多安排學習些由本國經濟體制下的案例而改編成的書籍,讓學習的廣播電視編導人才更能夠將理論更好的付諸實行。同時,在分析案例的學習過程中,本科院校也應當打破傳統的靜態分析以及特殊情況的分析,結合市場進行不確定性的理論研究,從而能夠多角度、多方面的了解廣播電視編導的知識。通過這種方法的實施更能夠將理論和實踐融合起來,促進廣播電視編導人才培養的實施。另一方面,企業也應當設立更多模擬隊伍,例如像工作室等等,采用模擬一系列的規劃活動,模擬團隊的人員可以共同制定相關的決策。從而讓這些虛擬的廣播電視編導隊伍參與到企業的工作中去,在其中可以進行對于廣播的采編以及編輯,通過此類方法使廣播電視編導人才實現質的飛躍,能夠讓人才真正地從枯燥的理論而變為實際。

六、結束語

總體來說,采用“互聯網+”思維與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相結合的方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該專業的發展能力。此外,在這兩者的結合過程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阻礙。但是,“互聯網+”思維與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也應當跟上時代的步伐進行創新型的改革。并且努力克服各種難題,實現“互聯網+”思維與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金燦.“互聯網+”思維與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實踐技能提升策略[J].教學方法創新與實踐(英文),2020,003(001):122-124.

[2]吳茜.“互聯網+”思維與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實踐技能提升策略[J].喜劇世界(下半月),2020,649(07):48-49.

[3]郝君.以用戶思維為核心的新交互式教學模式研究——以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為例[J].河南教育(高校版),2019(012):106-108.

[4]馬兢,任宏良.民辦高校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實踐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9,466(10):102-105.

[5]申宇.廣播電視編導的創新思維能力分析[J].新聞研究導刊,2015(005):111-112.

[6]裴珍珠.廣播電視編導創新思維培養的探討[J].中國傳媒科技,2012(014):107-108.

作者:吳楊爽 單位:重慶移通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