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實驗綜合實踐活動教學意義

時間:2022-08-24 08:52:41

導語:初中物理實驗綜合實踐活動教學意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物理實驗綜合實踐活動教學意義

【摘要】物理是一門實用性學科,它源自生活,豐富于實驗,又服務于生活,通過揭示自然事物的運動發展規律將自然與人類社會進行有機聯系,其中豐富的理論指導提高了人類利用工具的技能水平。因此,在物理學習過程中,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物理教學的過程中也更加不能忽略對學生物理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采用綜合實踐活動的方式進行輔助教學十分必要。

【關鍵詞】綜合實踐活動;初中物理;物理實驗

物理在傳統教學中常帶給學生枯燥、單調的直接感受,學生面對冗長的概念描述和計算公式,難以短時間理解、記憶和運用。因此教師在針對這一學科特點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給予學科理論知識與實驗活動相結合的教學方式以充分重視,為學生提供兼具趣味性和學科內涵的物理實驗活動設計,在實驗的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學科內涵的精煉融入,更要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和物理實踐能力的培養。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忽略物理學科的實踐性而進行的實驗活動,不僅會使學生失去對物理學習的興趣,也忽略了物理學本身所蘊含的獨特魅力和實用功能。

一、傳統物理學實驗的弊端

(一)教師物理實踐意識較差

傳統物理教學基本圍繞應試教育試題要求進行,教師將教材中的物理理論和計算方式進行重點標注,要求學生進行背誦和運用,將理科學習變成了文科學習,這歸根結底是因為教師的物理實踐教學意識不強。這種教學方式不僅消磨了學生對物理學科的學習興趣,更使物理學喪失了其自身應有的學科魅力,使學生在實驗實踐方面的能力得不到有效培養,這對于學生日后的物理學習是非常不利的。

(二)實驗操作難度較大

在理想環境中,實驗操作對重量、場地、環境、器材精密度都有一定的要求,但實際操作中,教師很難在每節課中都做到充分的試驗準備,不僅大大影響了日常教學的進度,也導致了實驗時間不夠充分。另外,物理實驗的過程需要有足夠的理論基礎支持,這對于學生物理理論的掌握程度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但由于學生在物理學習的悟性和理解能力上存在差異,教師在進行物理實驗指導時,進度不能同步推進,導致理論和實踐的指導脫節,進而導致物理實驗的效率低下,無法收獲良好的物理教學效益。

二、在初中物理實驗中采用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的意義

(一)簡化煩瑣的物理實驗設置

相對于物理實驗教學多層次、多步驟的特點,綜合實踐活動具有更加方便、更加簡潔,也更加快速的優勢,可有效幫助教師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開展物理理論的教學,豐富物理教學的內容和形式。

(二)降低物理實驗的理論難度

初中物理學科的大部分內容還停留在基礎理論知識的范疇,在學生的基礎學習過程中,如果由于物理理論過于復雜而壓制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將不利于課程的有效開展。而綜合實踐活動具有可操作性強、靈活度高、自主性強的特點,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操作熱情,讓學生樂于動手,更能滿足學生樂于探究自然發展規律的天性,讓學生在“神奇”的物理實驗現象中主動挖掘規律、主動總結結論,在好奇心的驅使下進行自主的物理實驗活動,避免了枯燥的理論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更提高了他們的綜合素質。

(三)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

綜合實踐活動一般都會以分小組合作的方式開展,這有助于學生之間互助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通過實踐活動,學生在小組內部交流、統籌和操作,不僅在此過程中學會了分享、交流和溝通的技巧,更能夠在實踐的過程中發現彼此的長處或缺點,互相改正或學習,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因此,綜合實踐活動能促使學生勤于溝通、樂于助人、虛心學習,在實踐活動中努力融入集體,積極參與討論,勇于發表自己的看法,并樂于聽從他人的意見,不僅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學到相應的物理知識,更學會做人的道理和與人相處之道。

三、綜合實踐活動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一)加強學生自主學習理論知識的積極性

正所謂“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任何實踐活動都離不開牢固的理論依據作為指導,實驗可以驗證理論,但實驗不能代替理論,想要讓學生有足夠的理論儲備,就必須讓學生對物理學科的內涵有足夠的認識,提高其學習理論知識的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綜合實踐活動的設計和準備工作時,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科最近發展區”,針對學生掌握的理論范疇開展有針對性、簡單易懂、易于操作的實踐活動,讓學生不僅有興趣參與,更能從參與中體會到理論落實實踐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培養學生樂于探索、主動探索、高效探索的能力。例如在教學“力的平衡”這一章節時,教師可以根據教材中給出的“人象大戰”的圖片作教學引入,組織學生進行拔河比賽,讓學生感受“二力平衡”的狀態,即在同時受力的情況下,繩子的中心仍舊可以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而通過身體不斷“下壓”和“后仰”的戰略性動作,可以一定程度上加大繩子的“后坐力”,其原因就是身體的重量更多地壓在繩子上,導致了“二力平衡”被打破,進而會讓繩子改變“靜止”的狀態。

(二)通過社區實踐提高學生統籌實踐的能力

在社區類實踐活動中,需要有完備的計劃設計和安排過程,這就需要教師加強對學生的引導,有組織、有目的地進行統籌安排,在實驗結束后還要進行實驗報告的總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活動開始之前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包括收集資料、學習實驗流程、熟練記憶相關的知識點等;在活動進行的過程中,教師要將主動權交予學生,鼓勵學生針對問題設計實驗、觀察實驗現象、總結實驗結論,討論解決方案,并逐漸形成實驗結果,生成實驗報告。教師作為過程中的指導者和旁觀者,只在學生面對無法解決的困難時給予適時的指導即可。例如在學習“壓強的增大與減小”這一章節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建筑中關于壓強的應用”這一課題的設計和研究。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將壓強、壓力和受力面積的關系進行熟練的學習和掌握,針對“p=F/S”這一公式進行基礎運算練習;然后再通過實地考察,尋找現實中可能存在壓強應用的建筑,例如橋梁、華表、鐵軌等,進而制定路線,設置實驗活動的調查項目、觀察步驟和對可能遇到問題的預判;在實地考察的過程中,教師要在保證學生安全的情況下,多鼓勵學生進行量測和壓力實驗,增加學生的實踐活動體驗,豐富學生生活經歷;在活動結束后,教師要監督學生進行實踐活動總結,及時生成實驗報告,并將報告以正式的形式進行批閱、裝裱,增加實踐活動的儀式感,提高學生對于自主實驗的成就感和重視程度。當然,綜合實踐能力對教師的理論領受力和綜合實踐能力都有較高的要求,教師在實驗設計的過程中,不僅要注意學生對于實驗內涵的理解和學科知識的落實程度,更要對學生的自主操作和動手過程進行監督,幫助學生在安全、順利的環境中開展實踐活動。實地社區實踐活動因其耗時時間長、步驟較為復雜的特點,要求教師必須要充分結合學生所學和能力范圍來設計實驗主題,盡量在有限的時間里增加學生的學習收獲和提升他們的學習進度,幫助學生實現實踐和理論知識的雙豐收。

(三)注重學生心理發展,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

鑒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發展要求,教師在進行綜合實踐活動評價的過程中,也要注重形式感和語言把控,不僅要充分重視學生在設計中的細節評價,更要注重維護學生的實驗積極性;在評價中要不吝鼓勵,多用肯定和激勵的語句對學生的勇于嘗試和探究精神進行有針對性的表揚和贊賞,其目的是讓學生樹立學習物理學科的自信心;對于學生的不足和錯誤,教師也要注意進行針對性評價,對于理論性的錯誤,教師要有耐心地進行指正和教導,對于因為惰性和缺乏興趣而導致的實驗錯誤,則要以激勵為主、教育為輔,幫助學生形成學習興趣和動力,培養學生樂于探索、熱愛實驗的物理學習習慣。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對于初中物理的學習,綜合實踐活動作為實驗活動的輔助和延伸,具有更多的可操作性和靈活性,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章節理論知識的要求和不同學生學習進度的情況進行有機調整,幫助學生學會應用物理并在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找到物理學習的成就感和團隊合作的樂趣所在,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學生未來的物理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艷珍.利用綜合實踐活動拓展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實踐探索[J].求知導刊,2020(02).

[2]諸雨.基于綜合實踐活動拓展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路徑探析[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0(23).

[3]邵少春.基于綜合實踐活動拓展初中物理實驗教學[J].數理化學習(教研版),2021(01).

作者:李珍 單位:山東省鄒城市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