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在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探討論文
時間:2022-09-21 05:08:00
導語:媒體在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媒體市場已經(jīng)形成買方市場的今天,媒體應該如何更好地結合實際,切實實現(xiàn)理論大眾化、基層化、具體化,使黨的理論為大眾認同,被大眾掌握,并被大眾自覺地用來指導自己的實踐,擴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覆蓋面和影響力、吸引力,這些都是當下理論界和新聞界關心的問題。本文結合新聞學相關問題,對媒體如何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現(xiàn)代化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新媒體;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理論宣傳;接近性;以人為本
理論是意識形態(tài)的高層次組成部分,它是現(xiàn)實生活的反映和概括,又能動地影響和指導現(xiàn)實生活。這是我們對媒體理論宣傳的基本認識。我國的媒體一直以來在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及輿論引導方面都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黨的十七大報告在論述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部分,提出“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宣傳普及活動,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這為媒體的理論宣傳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
一、媒體在理論宣傳中可以發(fā)揮其特有的優(yōu)勢,從而使廣大群眾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在思想上認同在情感上相通”得以實現(xiàn)
媒體的發(fā)展離不開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正因如此當今科技的飛速發(fā)展,使我們的生活充斥著媒體帶來的聲音和影像:坐在家里我們可以隨時打開電視或是收音機“耳聞目睹”世間百態(tài);走在路上,馬路旁、地鐵站內(nèi)隨處可見或靜或動、或大或小的宣傳和廣告;就連乘車時,您都會看到“移動電視”。今天的大眾傳播媒體已經(jīng)成為了現(xiàn)代生活的一部分,可以說作為受眾不必刻意追求就能“盡攬世界風云”。這種及時公開并且具有廣泛的受眾群體的特點也正是媒體在進行宣傳時的優(yōu)勢所在。
(一)媒體的“及時性”對理論宣傳意義。媒體的理論宣傳不同于理論專著、理論期刊,它還具有新聞的共性特征,即真實性、時效性、導向性、通俗性。媒體可以第一時間將黨的理論政策進行上傳下達,及時對重大信息進行權威解讀,及時解決人們在實際工作中出現(xiàn)的思想問題和認識問題,從而使讀者從媒體理論宣傳中獲得思想啟迪。媒體在進行理論宣傳時選題要有強烈的時代感,要與實踐合拍,要能及時反映社會發(fā)展動態(tài),善于及時用理論思維的方式分析新形勢、新情況、新現(xiàn)象、新矛盾和新問題,及時對干部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重點、難點、疑點問題予以科學的解答。
(二)媒體的“受眾廣”對理論宣傳意義。由于媒體在進行信息傳播時,它的目標群體就是廣大人民群眾。理論宣傳借助媒體的這一優(yōu)勢可以使黨中央的政策決定能夠得以廣泛地傳播,從而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大眾化。我們黨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實踐中極其注重與群眾在“思想感情上打成一片”。正是這一點,才使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有了無比堅實的群眾基礎。為了使馬克思主義理論貼近群眾,提出:“洋八股必須廢止,空洞抽象的調(diào)頭必須少唱,教條主義必須休息,而代之以新鮮活潑的、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①鄧小平提出:“與人民打成一片,同人民建立血肉不可分離的關系。”②同志要求我們的文化建設“要堅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yōu)秀的作品鼓舞人”。③同志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經(jīng)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統(tǒng)一。”④我們黨歷來都堅持在思想上、工作中與群眾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這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能夠實現(xiàn)大眾化的前提和基礎。
二、以此為基礎,如何使媒體的兩種優(yōu)勢更好地發(fā)揮作用
(一)媒體的理論宣傳要不斷創(chuàng)新,增強輿論引導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在進入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以后,我國的傳媒,為適應市場經(jīng)濟的需要,不僅在報道內(nèi)容與形式上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傳媒自身也必然會發(fā)生變化,而且事實上也發(fā)生了許多重大變化。但這不意味傳媒所有方面都需要改變,而是有變有不變。公務員之家
要變的是理論宣傳如何與“新媒體”相結合,更好地發(fā)揮新媒體在理論傳播中的優(yōu)勢。重視現(xiàn)代傳播手段的綜合運用和創(chuàng)新。當今媒體的發(fā)展可謂是日新月異,“新媒體”在傳播信息越來越迅速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宣傳上的問題。現(xiàn)在某些官方網(wǎng)站,或者內(nèi)容單調(diào),或者網(wǎng)頁內(nèi)容長時間得不到更新,降低了這些現(xiàn)代媒體對受眾的閱讀魅力,這是需要引起重視的問題,要避免新媒體、老內(nèi)容,或無內(nèi)容的網(wǎng)絡尷尬情形。現(xiàn)代傳播媒體作為一種新鮮、快捷、時尚的傳播手段,需要好好研究其傳播特點和規(guī)律,不能有“皇帝的女兒不愁嫁”的心理,不是建個網(wǎng)站就自然能有好的效果,對其傳播、接受規(guī)律、受眾心理應認真研究。
另外,在新形勢下,堅持正確的黨性原則,把握正確的理論導向,這些是不能變的。“要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陣地意識,要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嚴格宣傳紀律,做到守土有責,在重大問題、敏感問題、熱點問題上把好關、把好度。”
(二)媒體的理論宣傳必須堅持“以人為本”。
宣傳規(guī)律與新聞傳播規(guī)律有共通之處。媒體在進行信息傳播時,會把信息的“接近性”作為新聞傳播的一個重要件。這里所說的“接近性”即是否與受眾所生活的環(huán)境相接近、是否與受眾的利益相接近、是否與受眾的心理相接近。宣傳是一種活動,直接目的在于通過一定的方式影響他人的意識,使其接受宣傳者的某種觀念,最終目的是期望接受宣傳的人能夠以宣傳方式進行某種活動。而具有“接近性”的理論宣傳理容易引起受眾的共鳴,也更容易吸引受眾去學習并貫徹至實踐中。媒體也應該在理論宣傳中“通過對大道理的細化、柔化和實化,以深入淺出的方式把大道理講近、講實、講活。面向時代,貼近現(xiàn)實生活,不諱言問題,不回避矛盾,抓住群眾所關注的熱點、難點和疑點,因材施教,對癥下藥,解疑釋惑,把真理變成群眾聽得懂、能理解、愿接受,入人心、得人心、暖人心的大實話。把講道理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在講道理的同時,扎扎實實地為群眾解難題,讓群眾從中領悟大道理,接受大道理。理論宣傳教育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⑤
總的來說,媒體對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推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目前的宣傳還存在一些薄弱之處。比如,在對理論進行傳播時,宣傳手段、宣傳語言過于生硬,難以深入人心;媒體對群眾的理論掌握水平不夠了解,經(jīng)常在宣傳中出現(xiàn)重復或宣傳不到位的情況。媒體更好地進行理論宣傳并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這是一個長期、潛移默化的工作,媒體要制訂具體的工作計劃,把理論宣傳大眾化納入到工作總體規(guī)劃中去。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一項艱巨而重要的工作,把這項工作做實做好,不論是對于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教育者、研究者、管理者,還是對于當今的媒體,這既是一種新的挑戰(zhàn),也是一種新的機遇,更是一項新的光榮責任。
參考文獻
①《選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②《鄧小平文選》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③《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④《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
⑤《學習方永剛當好宣傳員》作者:徐德榮《黑龍江日報》,2007年。
精品范文
10媒體活動宣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