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犯功利思想及改造對策研究論文
時間:2022-10-25 04:00:00
導語:押犯功利思想及改造對策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當前押犯功利主義思想主要表現為:重利輕義、見利忘義、惟利是圖;價值天平失衡,實惠心理突出;投機意識較強,吃虧心理較重;改造目標短期性和低層次性;權利意識明顯增強,義務意識有所減弱。其主要成因包括:趨利弊害的生物本能成因;經濟、自由、待遇等利益驅動的社會成因;監管改造獎勵機制的誘導成因;市場經濟條件下改造手段異化趨勢成因等。本文提出,為克服罪犯不良功利思想的負面影響,應正確處理激勵與約束的關系,引導罪犯樹立高層次、長遠改造目標;實施全方位綜合考核與獎懲機制,力避考核依據的一維性和獎懲的隨意性;強化罪犯價值觀教育,注重罪犯思想本質改造;教育罪犯樹立正確的義利觀,做到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相結合。
關鍵詞:功利主義改造目標激勵約束機制權利義務
當前押犯對個人利益的關注度呈上升趨勢,功利主義思想日益嚴重,并表現出一些新的特點。一些罪犯在改造中,不能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義利觀,而是按照個人主義、利己主義的價值評判標準,來認識和處理義與利的關系,凡是對自己有利的就做,對自己無利的就不做,急功近利,惟利是圖,甚至為了達到個人私利而不擇手段,不計后果。罪犯功利主義思想及表現,對罪犯改造產生了一些負面效應,影響了改造質量的提高。因此,調查、分析、研究押犯的功利主義改造問題,采取有效對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押犯功利主義改造思想、行為表現
(一)重利輕義、見利忘義、惟利是圖。
生活上,一些罪犯追求"高消費",為滿足個人享樂,不顧家庭經濟承受能力,吃講營養,用講時尚,給精神上本以十分痛苦的親屬,又加上了沉重的經濟負擔。勞動上,偷奸耍滑,不愿出力流汗。一些押犯好逸惡勞,為了逃避勞動,有的弄虛作假,謊報數量;有的敷衍了事,要數量不管質量;有的甚至通過裝病企圖逃避勞動。改造上,但求早日受獎,不求改造思想。一些押犯不重視思想的提高、惡習的矯正,只觀注眼前的實惠,未來的好處。有的認為什么都是假的,只有減刑、假釋才是真的;監獄里的改造無關緊要,唯有出監后能撈大錢才最為重要。有的罪犯以個人利益為中心,以勞動改造為條件,提要求,要待遇,爭獎勵。一些押犯對國家、集體利益、他人利益漠不關心,對由于自己的犯罪對受害人造成的巨大傷害,也滿不在乎;對自己的切身利益、得失,看得勝過一切。一些罪犯把市場經濟"等價交換"原則帶到改造中來,一旦達不到減刑、假釋等個人利益不能實現,就消極改造,破罐子破摔。問卷調查表明,68%的罪犯表示最關心的是個人的受獎和減刑,對國家、集體、他人利益表示關心的僅占32%。
(二)價值天平失衡,實惠心理突出。
一些罪犯價值天平傾斜,不愿對社會、他人承擔責任,只想向社會、他人索取,人生價值觀錯位。調查結果表明,有69%的押犯希望多掙分,多減刑,獎金高一點,生活改善多一些。一些罪犯考慮的多是自己的損失、痛苦,而不愿反省罪責,少有負罪和內疚感。盲目追求實惠,有利的就上,得不到實惠、好處,就牢騷滿腹。如罪犯張某因為未被評上改造積極分子,而消極改造,到處抱怨,即是其不良實惠心理的表現。押犯在功利思想與實惠心理的驅使下,一方面增強了自身改造的積極性與能動性,另一方面也造成在改造中斤斤計較,爭分要分,勞動上討價還價,過分計較“報酬”,干什么都與獎分掛鉤,有好處就干,沒好處靠邊站。在“三課”教育中,有76%的押犯對職業技術、市場營銷、醫學等實用技術內容最為感興趣,一些罪犯認為思想教育太空洞,文化教育沒有用,只有學一些實用技術,才對自己有好處。在學習目的方面,58%的罪犯是為了掌握一定的知識和技能,38%的罪犯是為了得到獎分。可見罪犯對實用技術和掙分減刑最為關注,表現出較強的功利思想,實惠和實用心理較為突出。
(三)投機意識較強,吃虧心理較重。
大多數押犯懾于專政的威嚴,不愿直接對抗改造,信守"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好漢不吃眼前虧"的原則,內心世界一般不愿公開,習慣于隱藏真實想法,偽裝出積極改造、認罪服法、服從管理的形象,在改造中,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見機行事,看佛燒香,表現出較強的偽裝性和投機性,企圖既達到目的而又逃避或減少懲罰。一些押犯一入監就熟悉環境、熟悉干警、熟悉同犯,能很快適應環境。而對艱苦的勞動、清淡的生活、嚴格的紀律卻難以適應,百般抵觸。有些罪犯改造態度不端正,不愿真正改造自己的靈魂,而是偽裝積極,干警面前賣力表現,干警不在時,便得過且過,敷衍了事。調查表明,有34%的押犯表示"希望通過找關系活動,爭取早點出獄",有23%的罪犯經常關心"如何處理好與干警的關系"。一些罪犯信奉,只要與干警處好關系、得到干警的信任和重用,就能多得獎分,早日減刑回家。有的罪犯千方百計托關系、走門子,調改造崗位,要獎勵;少數押犯信奉"錢能擺平一切"、"有錢能使鬼推磨",為了達到調換工種、獲得行政法律獎勵的目的,指使親屬向干警請客、送禮、甚至行賄錢財,拉攏腐蝕干警,褻瀆了法律的尊嚴。如罪犯崔某長期裝病,企圖通過社會關系達到保外就醫的目的。一些押犯罪責感差,吃虧感重。不愿深刻反省自己的罪惡,不認為自己接受刑罰是罪有應得,而是覺得事出有因,情有可原。覺得耽誤了人生享樂,錯過了發財機遇,感到吃虧太多,損失太大,心理不平衡。
(四)改造目標表現出明顯的短期性、低層次性。
當前一些押犯的改造行為目標,表現出較大的短期性和低層次性,與監獄總體行刑目標發生一定程度的偏離異化。許多罪犯以"想方設法取得干警好評,爭取多減刑;回家以后千方百計掙錢,彌補失去的青春"為改造目標,有些罪犯把改造目標集中在掙分、得獎、獲減刑上,或者為了爭取寬管而改造,為了安慰親屬而改造,改造目標短近,而且層次偏低,真正自覺自愿改惡從善、矯正犯罪心理、立志重新做人的并不多。調查表明,有79%的押犯把獲得減刑、假釋和早日回家作為自己的主要改造目標,明確表示把改造思想、改過自新作為改造目標的僅占押犯的21%。一些罪犯不是自覺改造犯罪心理,進行思想本質改造,而是偽裝積極,爭取信任,以期獲得獎分、減刑等利益。
(五)權利意識明顯增強,義務意識有所減弱。
罪犯被依法判處刑罰,入獄服刑改造,對法律知識、特別是有關刑事法律問題比較關注。調查表明,有62%的押犯了解刑法、刑訴法、監獄法等法律知識,對與自己的犯罪和改造有關的法律特別熟悉。在改造中,一些主觀上認為自己無罪或判刑過重的罪犯能主動提出申訴,表現出較強的法律意識。與此相關,罪犯的權利意識也逐漸加強,有72%的罪犯對監獄法規定的罪犯權利非常熟悉,有些罪犯利用監獄法保護自己權利的意識較強,對個別干警的打罵、體罰行為,能加以檢舉。另一方面,當前押犯的道德意識和義務意識有所下降。些罪犯缺乏起碼的道德意識,對社會公德和倫理規范滿不在乎,堅持自己的一套錯誤的做人原則。一些罪犯對自己法定義務不愿承擔,他們權利講得多,義務講得少,一味要求權利,回避義務。有些罪犯動輒申訴、控告、檢舉,但對自己逃避改造義務的行為卻百般辯解,不愿正視。一些押犯采取功利主義的態度,對待權利和義務,強調權利行使,輕視義務履行,不僅擾亂了改造秩序,妨礙了其他押犯權利的行使,同時也導致其自身權利被限制或剝奪。少數押犯對權利和義務的關系認識不清,有的忘記了自己的身份,提出超越法律規定的權利和要求;有的無視權利和義務的一致性,重權利,輕義務,或者只要行使權利,不愿履行義務;有的甚至以行使權利為名,行反改造之實。
二、押犯功利主義改造思想的主要成因
(一)趨利弊害的生物本能成因。
罪犯雖然處于特殊的監管改造環境中,但其自然屬性是無法泯滅的。作為社會化程度偏低或社會化進程受挫的個體,罪犯趨利弊害的生物本能得不到道德、理智的有效制約,其趨利性表現得更為明顯。在此趨利弊害本性的支配下,一些押犯會本能地趨向于自由、舒適、享樂等利益,而盡可能地逃避痛苦、拘禁、艱辛等有害因素。例如,有的罪犯在改造中本能地隱藏個性,對干警唯唯諾諾,百般討好,以求自保或得到照顧。這里面就有趨利弊害的生物本能因素。趨利弊害本性是罪犯功利思想形成的生物本能基礎。如果任其發展,則會造成極端自私自利的人格傾向和表現,影響罪犯的改造進程和改造效果。
(二)經濟、自由、待遇等個體利益驅動的社會成因。
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社會屬性是其根本屬性。當前,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社會經濟利益關系錯綜復雜,人、財、物的流動加速,多元化的利益主體正在有序無序的分化,功效和利益成為人們追求的現實目標,個人利益成為人們行為的重要推動力。而無論是性欲型還是財產型罪犯,都是因追逐刑律所禁止的的非法利益而被執行刑罰的。罪犯在服刑期間,其自由和其他權利被依法限制和剝奪,犯人之間客觀上存在著基于獎金、獎分、減刑而展開的競爭,并且日趨激烈。在此情況下,一些罪犯把其功利目標主要集中在受獎、減刑、假釋、掌握必要的職業技能等個人切身利益上,并且想方設法使個人利益最大化。因此,在改造活動中,基于合理或不合理的需要等利益驅動,構成了罪犯功利思想的社會成因。
(三)監管改造獎勵機制的誘導成因。
我國對罪犯的刑罰政策,堅持以改造人為宗旨,并在刑罰執行過程中,建立了較為科學系統的獎勵制度,促進了罪犯的改過自新。百分考核、以分計獎和罪犯低工資制的實行,一方面極大調動了罪犯的勞動、學習、改造積極性,另一方面也強化一些押犯的功利主義思想,使一些罪犯的功利目的更加明確、具體、直接。具體改造實踐工作中,獎勵杠桿作用加強,一定程度上存在重生產勞動考核,輕思想改造表現考核的傾向,這也客觀上誘導了罪犯不良功利思想的產生。單純的獎勵手段的利用,特別是獎勵手段的濫用,會助長罪犯不良功利思想的形成、強化,致使罪犯追求實惠和個人利益的公開化和普遍化。少數押犯信奉"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一切都以是否利己為轉移,不擇手段撈取個人私利,想方設法爭分、要分、要獎勵。一些罪犯把其直接改造目標定位在獎勵、減刑、假釋等功利目的上,卻淡化了思想本質改造。某監獄刑釋人員潘某,在服刑期間因具有較強在組織能力和勞動技能,多次被評為改造積極分子,但其犯罪思想未得到真正矯正,潘某出獄后不久即因惡習不改犯下滔天重罪,已被依法執行死刑。這個案例不能不讓我們反思和警醒,并引起足夠的重視。
(四)市場經濟條件下改造手段異化趨勢成因。
現代化文明監獄的行刑思想重在矯正罪犯犯罪心理,換言之,即完成罪犯的重新社會化。但當前監企合一、政企不分的管理制度,造成生產與改造彼此沖突,相互制約。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監獄企業在市場競爭的壓力下,為了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必然造成教育改造工作為生產讓路的現實問題,改造手段本身也一定程度上出現了異化趨勢,背離了監獄的職能與宗旨。監獄與監獄企業二元價值目標沖突,既不利于保證監獄行刑效果,又制約了企業的效益提高。當前一些監獄在改造方面,只能盡力維持最基本的監管安全穩定,對提高教育改造質量感到力不從心。當前,多數監獄對分監區帶工干警和生產干警實行企業化管理模式,其工資、獎金與生產任務的完成情況直接掛鉤。在這種利益分配體制下,他們越來越注重生產任務的完成數量、質量,更關心自己的收入增減,更傾向于把獎勵措施用于調動罪犯勞動積極性上,對罪犯的思想改造工作往往應付了事,客觀上強化了罪犯的功利主義改造態度和行為方式,造成罪犯改造目標的偏離和異化,一些罪犯用市場經濟中等價交換原則來衡量自身改造活動,從而影響了改造質量的提高。
三、押犯功利主義思想的改造對策
(一)正確處理激勵與約束的關系,引導罪犯樹立高層次、長遠改造目標。
監獄機關最基本的行刑目標,就在于把罪犯改造成為守法公民和社會有用新人。因此,要切實處理好激勵與約束的關系、改造手段與改造目標的關系、具體改造目標與長遠改造目標的關系,樹立罪犯高層次、長遠改造目標。監獄干警要正確運用表揚、記功、減刑等獎勵手段,使其發揮正面激勵作用。同時,要加強監規紀律的約束、警戒作用,對投機改造、陽奉陰違的罪犯要加大處罰力度,使罪犯真正以改造犯罪思想、矯正惡習、積極向善為改造目標,避免罪犯把改造目標僅僅定位于得獎分、獲減刑上,克服淡化思想改造的不良傾向。根據罪犯自身情況,引導他們制定長遠改造目標規劃,并付諸實施。要通過深入的思想教育,引導罪犯重視高層次的思想和靈魂改造,樹立長遠改造目標。當前要努力構建符合市場經濟需要的“生存”、“發展”、“價值實現”等改造目標。監獄要根據市場經濟的要求,從有利于監獄生產,有利于罪犯出獄后就業謀生,有利于社會穩定的需要出發,突出職業素質教育的個性化、人性化和社會化,提高罪犯職業技能,為罪犯刑釋后實現人生價值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實施全方位綜合考核與獎懲機制,力避考核依據的一維性和獎懲的隨意性。
監獄對罪犯服刑改造表現,要嚴格依法科學考核。要逐步取消獎分與減刑的直接對應關系,可以把獎分作為重要參考依據之一,對罪犯的減刑、假釋問題要進行綜合考核、評定,采取集體合議制度,增強考核的全面性和公正性,避免單純從罪犯完成勞動任務多少和勞動能力方面進行考核,要根據考核罪犯勞動態度、認罪悔罪情況、良好行為養成情況、思想轉變等情況進行綜合考核,要避免獎勵感情分、關系分,杜絕考核的一維性和獎懲的隨意性。監獄要科學利用罪犯獎分和獎金的杠桿作用,可以嘗試拿出一定比例的獎分和獎金,設定為罪犯改造風險抵押金,制定科學的考核指標及獎罰規定,一季度考核兌現一次,根據罪犯思想、勞動、學習、生活衛生等改造綜合考核情況,實行累進計獎或扣罰。實踐證明,科學、系統、全面的罪犯改造風險抵押金考核獎懲制度,能夠發揮很好的激勵與約束作用,有效克服一些罪犯的功利主義改造思想,有利于矯正罪犯惡習,提高改造質量。
(三)強化罪犯價值觀教育,注重罪犯思想本質改造。
要把合理、合法的獎勵與深入細致的思想本質改造結合起來,有效減少或杜絕罪犯不良功利思想的影響。一是要多與罪犯進行心理對話,解決罪犯思想及實際問題,使罪犯認識到個人要在對社會貢獻中實現人生價值,以出色的表現獲得政府的認可和承認,實現自身價值。對功利思想嚴重的罪犯,要剖析錯誤,講清危害,使罪犯明白,功利主義改造行為的實質是虛假改造,容易滋長犯罪思想,個人欲望膨脹,極易導致違規違紀行為的發生,甚至誘發重新犯罪行為。同時,監獄干警要牢固樹立專政意識、懲罰與改造相結合意識,對投機改造、反改造等行為,要嚴厲打擊,決不能心慈手軟,姑息遷就。二是要教育罪犯承認犯罪事實,查找犯罪根源,認清犯罪危害,認識到法律的嚴肅性和法院判決的公正性,明確自己的犯罪行為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從而真正認罪服法,自覺接受改造。三是要通過法制、道德、形勢、政策和前途等思想教育,多角度地剖析其主觀世界,找準思想病根;破除罪犯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思想,樹立其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四是要通過勞動改造,洗刷罪犯心靈的污垢,使罪犯認識到勞動的艱辛和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從而不斷端正勞動態度,克服好逸惡勞、不勞而獲思想,樹立勞動光榮的觀念,養成愛勞動的習慣。
(四)教育罪犯樹立正確的義利觀,做到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相結合。
首先要使罪犯明確社會主義義利觀的內容、要求,教育、引導押犯確立正確的義利觀。讓他們懂得,社會主義義利觀的"義",主要是指崇高的精神理想追求和高尚的道德行為,一切有利于社會和人民群眾的事情是“義”;社會主義義利觀的"利",主要是指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長遠利益和國家的整體利益,以及在此前提下合法的、正當的個人利益。教育罪犯要把權利與義務結合起來,樹立把國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與尊重公民個人合法利益的社會主義義利觀。其次,要使罪犯明辯義利,見利思義,以義制利。教育、鼓勵、引導罪犯,通過認罪服法、遵守監規、認真參加"三課"學習、積極參加勞動改造、徹底改造犯罪思想等正確途徑,獲得經濟、行政和法律獎勵,早日獲得人身自由。教育罪犯改造中絕不能弄虛作假,損人利己,見利忘義,應多對國家、對社會、對他人作貢獻。教育押犯在處理義利關系時,應堅持“義為利本”,“以義制利”,把接受教育改造放在第一位,把接受物質獎勵、減刑假釋放在第二位。再者,要教育罪犯正確處理利己與利他的關系。教育押犯在處理自己與他人利益的關系時,要相互謙讓,寬容大度,以和為貴,融洽人際關系,化解利益沖突。最后,教育罪犯把履行義務與維護合法權利有機結合起來。教育罪犯認識到,沒有"無權利的義務",也沒有"無義務的權利",引導他們充分履行改造義務,依法行使權利。教育押犯認真履行改造義務,嚴格遵守監規紀律。教育罪犯依法行使權利,在自己合法權利受到侵害時,應主動向管教干警匯報,通過合法的途徑和方式來解決。嚴禁罪犯以行使權利為名,行反改造之實,對實施以行使申訴權為理由,長期纏訴,以行使休息權為由抗拒勞動改造等反改造行為的,要依法進行懲戒處罰,并做好思想教育轉化工作。
- 上一篇:病案信息化管理研究論文
- 下一篇:學校健美選修課特點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