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文明實踐在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時間:2022-11-03 04:09:40
導語:讓文明實踐在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連續22、23年分別獲得鹽城市、江蘇省文明單位稱號的淮海農場,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軍墾傳統文化為引領,創新發展思想,推進移風易俗,不斷提高農場文明程度,真正讓文明之風深入人心。
一、秉承軍墾傳統文化打造好淮海品牌形象
淮海農場是由近1萬名中國人民解放軍步兵第102師官兵,于1952年4月,改編成中國人民解放軍農業建設第四師而創立的軍墾農場,在“生根、立足、生產”三大戰役中,創建了“艱苦奮斗、不怕困難、團結奮進、無私奉獻”的農建四師精神。將60多年前淮海農場這段光榮歷史挖掘好、傳承好、發揚好,并在溯源、提練和農場接續發展中,更好地打造出凝聚人心的力量。2019年2月,農場創建并培植的“軍墾文化”被評為江蘇農墾首批確立的特色子文化品牌。繼承軍墾傳統文化。農場把農建四師廣大官兵建場的光輝歷史以農建四師陳列館的形式進行包裝提升,使之成為國家AA級紅色旅游景區、江蘇省黨員教育實境課堂示范點;把拓荒者們的事跡以“創業的足跡、閃光的瞬間、壯麗的詩篇、歷史的篇章”結集出版,并形成《搖籃》系列叢書發行;在《淮海大地報》顯要位置開辟《銘記歷史——講述這方土地這方人的故事》專欄,將農建四師創建的《生產戰線報》上的典型文章進行刊載;在農場創業路上辟有約150米的文化墻,將軍墾傳統文化的文字圖片融入其中;把淮海公園打造成軍墾傳統文化主題公園,建有農建四師歷史浮雕墻,以師領導的名字命名了“‘桂蓮’曲橋”“‘明山’假山”等景點,將農建四師精神濃縮為“奮、奉、創”三個金色大字;在即將施工的農場城西塑膠環形步道上,設置了近百幅農建四師時期的老照片,讓軍墾傳統文化以有形的載體在新農場建設中彰顯新風采。傳承多元移民文化。淮海農場在建場過程中,為解決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分別接收了3000多名來自海門、如東、阜寧、淮陰、沭陽等縣的移民及周邊的群眾,安置了6800多名城市知識青年,他們帶來了各地豐富多彩的習俗和文化。這些在與軍墾傳統文化和本土文化的碰撞融合中,形成了多元包容的淮海文化。農場傳承軍墾文化的同時,注重保護好移民文化的物質形態,發揮了多元文化凝聚人心、教化職工、淳化民風的作用。弘揚良好厚德家風。農場建好用好道德講堂,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四德”教育,引導職工居民自覺做“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模范。通過把家風建設有效融入軍墾傳統文化,以家訓作為治家立業的遵循,把多年來培植的良好家風,潛移默化地激勵后輩人的成長,并在家風的傳承中有效地促進場風文明建設。
二、運用循序漸進理念奉獻好特色文化產品
淮海在特色文化產品打造上,用職工聽得懂、接地氣、善表達的語言形式,讓農場職工居民成為淮海特色文化的主角。搭建平臺開展群眾性宣傳教育活動。組織參觀農建四師陳列館,感受先輩們創建的軍墾特色文化;以節慶活動為抓手,將軍墾文化有效融入農場每年籌辦的廣場文化節、青年大講壇、職工讀書月等活動中;充分運用淮海大地報、微信公眾號、企業門戶網站、文化墻、櫥窗及手機等渠道,展示淮海兒女在時展、社會進步、文明創建征程中的精神面貌,以此來凝聚人心,引導職工居民樹立以場為家的理念,激發他們建設美麗淮海的決心和意志。組織籌建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的建設,是打通宣傳職工、教育群眾、關心居民、服務大眾“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舉措。淮海充分發揮職工居民廣泛參與各類志愿服務隊的力量,建成了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的志愿服務組織框架體系。立足淮海職工文化活動中心和10個居委會黨員活動室,統籌運用好現有資源,以有形的載體、豐富多樣的形式和配套化的服務措施,形成以“文”化“人”的感召力量,使這些載體成為傳播黨的聲音、弘揚軍墾文化、培植文明新風、提供便民服務的宣傳教育陣地和展示推介平臺。推動各類文化協會人才隊伍建設。多年來,在淮海文化協會建設上,農場涌現出了書法繪畫、太極拳(劍、扇)、廣場舞、健身操、扇子舞、音樂說唱、攝影等多個民間協會團體組織。農場在18個基層單位以志愿服務的形式,配備了職工群眾文化活動積極分子,讓他們在文化建設中發揮骨干帶頭作用,創作出一批反映軍墾傳統文化、立足農場振興、反映職工居民生產生活并符合新時代職工居民追求的文化產品。農場職工后代創作的情景劇《奮斗的音符》,憑借厚重的軍墾傳統文化題材、生動活潑的情景劇故事、唯美的舞臺表演特色,獲得了墾區廣大觀眾的喜愛,并受邀在墾區9家單位演出,好評如潮。
三、注重思想創建引領提升好和諧發展面貌
目前,淮海積極籌建江蘇農墾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在推進過程中,立足農場的資源優勢,聚焦淮海的目標定位,探索守正創新,在開創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的征程中,走出一條適合淮海的發展路徑。多措并舉推進文明實踐活動。在制度建設上,農場黨委結合實際,出臺文明實踐實施方案和配套建設等制度,用制度為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建設作保障。在陣地建設上,有效地整合黨建、社區、工會、宣傳文化等陣地,并在農場廣場、陳列館、學校、社區等公共區域有效聯結、多點開花。在思想教育上,通過“廣場文化節”“道德講堂”“黨員活動室”等陣地,以志愿服務為抓手,圍繞文明場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建設,把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打造成融思想引領、道德教化、文化傳承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基層綜合平臺,為文明實踐活動更接地氣樹立較好的樣板。有效發揮文明實踐帶動作用。淮海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不僅讓人們增強了學習宣講黨的政策、培育踐行主流價值,弘揚時代文明新風的底氣和責任擔當,更是讓理論宣傳工作在基層實起來、強起來、活起來。同時,淮海還以“文明共建”的形式,與經濟薄弱的臨海鎮新東村開展為期三年的“城鄉結對”,切實發揮文明單位的示范帶動作用,加強墾地基層黨組織和文明實踐所(站)的聯系和建設力度,實現了以黨建、文明創建共同發展的格局。
注重放大文明實踐示范效應。淮海注重通過體制機制創新,提升職工居民主動服務、志愿服務的熱情,真正讓職工居民成為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的主人;鼓勵職工居民通過不同平臺、不同載體,并立足淮海的實際,創作精神文明產品。通過引導文明實踐活動進一步緊貼職工居民需求,彰顯職工群眾意愿,在扎實有效、持之以恒的工作中,實現場風更文明、家風更良好、民風更淳樸,社會更和諧的嶄新景象。
作者:單祥忠 單位:江蘇農墾淮海農場有限公司
- 上一篇:思想政治工作在國企改革的作用
- 下一篇:公民教育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