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思政教育措施及思想特征

時間:2022-08-29 04:44:31

導語:90后思政教育措施及思想特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90后思政教育措施及思想特征

一個時代的青年有一個時代的鮮明特征,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深入發展、經濟利益關系日益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成長起來的“90后”大學生在思想觀念、性格心理、理想信念、人生態度上所彰顯出來的新特征,已不可避免地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新課題。必須深入分析“90后”大學生思想新特征,在此基礎上進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研究,以提高其針對性和實效性。

一、“90后”大學生的思想特征

(一)政治立場堅定,但政治觀過于現實

“90后”大學生出生并成長的社會大背景是我國的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這給國家與社會帶來了生機勃勃、不斷向上的活力與前景,使當代大學生倍受鼓舞。因而絕大多數“90后”大學生政治立場堅定,認同并擁護社會主義制度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熱切盼望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取得新的進展和成果,于國家能夠早日實現現代化,于個人能夠提供更多更好的發展機遇。但同時,“90后”大學生在政治觀上卻表現得過于現實,對關系到國家和社會發展前途的重大事件如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等漠不關心,對競選班干部和學生會干部卻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對于他們而言,國家大事似乎顯得太過遙遠,而當選班干部和學生會干部卻有著現實的利益。

(二)個性獨立,但過于以自我為中心

“90后”大學生個性獨立,有較強的主體意識。他們生活在經濟飛速發展、知識信息極大豐富的時代,優越的物質條件和海量的知識信息使他們充滿自信,對很多事物敢于持批判的態度;不“人云亦云”,習慣于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來判斷和接受前人的結論,而不是直接接受;自主意識強烈,不喜歡別人過多的干涉和打擾,喜歡用與眾不同的方式去獲得外界的關注,極力表現自身的與眾不同。但同時,“90后”大學生過于以自我為中心,由于他們大都是獨生子女,是整個家庭的中心,從小受到整個家庭的完全照顧和愛護,久而久之,便養成了張揚、任性的個性。他們重視個人利益但社會責任感淡漠,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但又不懂得如何尊重別人,只注重自己的感覺而忽視他人的感受。

(三)渴望成功,但理想信念淡薄

近20年來,伴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涌現出一大批從一文不名到擁有巨額財富的商業精英,即所謂的“草根英雄”。出生并成長于這一背景下的“90后”大學生有著強烈的成功渴望,他們大都不再崇拜歌星影星,而以“草根英雄”諸如馬云、李彥宏、馬化騰、俞敏洪等為榜樣和偶像,談論這些人的成功經歷時或“眉飛色舞”或“慷慨激昂”,仿佛在談論自己的明天。但同時,在“90后”大學生中又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理想信念淡薄的現象。他們往往缺乏理想信念和人生規劃,抱著“得過且過”、“及時行樂”的生活態度,或沉迷于網絡游戲,或在課堂上呼呼入睡,逃課、補考成為部分大學生的生活常態。甚至于非常嚴肅的最能體現理想信念的“入黨”,也僅僅是為了今后有更好的發展。

(四)思想早熟,但心理承受能力不強

相對于“70后”和“80后”大學生而言,“90后”大學生成長于經濟高速發展、知識信息極大豐富、網絡文化日益繁榮的年代。他們過著相對優越的物質生活,感受著社會日新月異的變化,通過互聯網接收著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和文化。物質優越和見多識廣使他們的思想和行為比“70后”和“80后”更加早熟,面對一些社會問題時表現得更為理性和寬容。但同時,他們的心里承受能力和抗挫能力卻相對較弱。相對于“70后”和“80后”大學生而言,“90后”大學生的家庭環境相對優越得多,在成長過程中受到的困難和挫折也相對較少。優越的家庭環境、平坦順利的成長道路使他們缺乏受挫能力的鍛煉,導致他們心理承受能力相對較弱,抗挫能力不強,容易受到傷害,進而產生自卑、焦慮、失落、迷茫、困惑和悲觀厭世等諸多心理問題。

(五)崇尚創新,但持久力不足

良好開明而的家庭教育、寬松自由的成長氛圍、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的社會環境、信息爆炸網絡互聯的時代背景使“90后”大學生的思想更為開放,易于接受新事物,他們大都崇尚創新精神和探索精神,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渴望突破傳統、打破常規,反對因循守舊,當今開放多元的社會也為他們提供了展示創造能力的舞臺。但同時,“90后”大學生的持久力和專注力卻相對不足。一方面,由于每天都在接收來自于世界各地的、各個層面的豐富而龐雜的信息,面對各種各樣的選擇和誘惑,他們很難在某一事物上停留更多的時間,付出更多的精力;另一方面,由于他們的心理承受力和抗挫能力不強,一旦在某一事件中遭遇挫折和打擊,他們就很難再有堅持下去的勇氣和持久力,往往半途而廢。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

(一)改革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建設好主陣地

1、整合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非常龐雜,涵蓋思想道德修養、法律基礎、中國近代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當代國際經濟與政治等各個方面。而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總課時又較少,如果面面俱到,教學效果則很難實現。因此必須加強課程內容的針對性和現實性研究,吸收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和文化建設中的最新成果,結合學生普遍關心的國內外正在發生的經濟、政治、文化事件和社會熱點問題,使教學內容能充分反映時代的特點和要求,切實解決學生遇到的思想和行為問題,并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加強對學生進行政治辨別能力、道德判斷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文化理解能力、研究創新能力的培養,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上的理論性和實踐性、知識性和實效性、政治性和科學性的高度統一。

2、創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方法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須根據教育對象的新變化、新特征,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和創新,改變陳舊的注入式教學、“滿堂灌”式教學、知識傳授式教學,創新啟發式教學、探究式教學、能力培養式教學,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程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具體來說,可以采取案例教學法、網絡教學法、情景教學法、專題講座教學法、說理引導教學法、社會實踐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

(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質,打造好隊伍

1、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素質青年學生正處于政治意識的覺醒和政治觀點的形成時期,針對“90后”大學生政治觀過于現實、理想信念淡薄的特征,思想政治理論課必須承擔起政治引導的責任,培養學生的政治意識和覺悟、樹立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要完成這一任務,作為馬克思主義傳播者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自身必須具備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和豐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感染學生、引導學生,讓學生從懷疑馬克思主義到信服馬克思主義到信仰馬克思主義。同時他們必須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和人格精神,以自身的道德力量和人格力量感染學生、引導學生,課上課下、時時刻刻都要成為學生效仿的道德楷模和人格楷模。

2、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面對“90后”大學生思想行為的新變化,在當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輔導員要成為學生的人生導師、學習教師和生活良師,對輔導員的素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這就要求高校必須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要對輔導員進行相關的業務培訓和指導,同時提高他們的學歷層次,引領他們走專業化、職業化、專家化的道路。

(三)培育和諧健康的校園文化,營造好氛圍

“90后”大學生個性獨立,思路敏銳,自我選擇性強,趨同意識很淡,習慣于通過親身實踐認識過程來接受的結論,更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對他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僅靠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輔導員的“言傳身教”是不夠的,還要有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一個和諧健康的大學校園文化,不僅能發展學生的智力,擴大視野,使個人特長得以發展,補充課堂教學的不足;更能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陶冶其性情、潛移其品性、培養其情操、塑造其人格。因此,必須培育和諧健康、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營造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氛圍。通過校園文化環境、文化氛圍、文化活動來影響和教育學生,塑造其優良的個性品質、積極向上的情緒和良好的心理狀態,培養其持久力、堅毅力和創新力。

(四)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建設好制度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校各部門的聯動合作,形成合力。“90后”大學生因其個性獨立、過于以自我為中心、抗挫能力弱,對他們教學思想政治教育尤其需要教學、管理、服務等各部門的通力合作。因此,必須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建設好制度,使各部門的合作更加緊密,充分實現各工作部門的優勢互補,從而適應“90后”大學生思想特征的新變化,發揚其優勢,彌補其不足,將他們培養成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