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時間:2022-10-10 10:51:41

導語:微博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微博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摘要:21世紀,隨著生產力的高速發展,利用微博等傳播媒介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成為可能,更是一種方向。尤其在如今的高等院校,微博儼然成為大學生交流信息的重要平臺,毫無疑問,微博具有雙重屬性。本文首先從微博的基本知識入手,著重介紹微博的內涵和特點;然后分析微博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影響;最后立足于微博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進一步提出相應的研究措施。

關鍵詞:微博;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如今,人類儼然跨進了一個新時代——微時代,微博作為其特有的產物,憑借時效性強、覆蓋面廣等優勢,在社會各領域扮演著關鍵角色。截至2015年6月底,新浪微博中可以明確識別學生用戶,含在校大學生37760362人,占72.52%①,很顯然青年學生群體已成新媒體——微博的主力軍,因此,如何更好地指導大學生正確運用微博,是進一步改進和完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考慮因素。

一、微博概述

在我國,微博的代表主要有兩家,一是新浪微博,它是由新浪推出的服務平臺,用戶可以通過網頁、WPS頁面和手機短信等方式140字以內的信息,包括反映老百姓生活的真實事件、周邊人或事的趣聞軼事或者娛樂圈的資訊等。從2009年8月14日起,新浪微博作為信息共享服務中心,打破了人際交往的時空限制,用戶的活動范圍不再限于熟人,陌生人或者粉絲與名人之間也可以實時互動,如此無限循環,信息實現了最大范圍的傳播;一是騰訊微博,除了具備與新浪微博類似的功能,如評論、轉發、關注等外,其特別之處在于涵蓋的內容更豐富、種類更廣泛,如QQ空間、朋友網,因此在某種程度上說,它更是一種社交網絡平臺。

(一)傳播速度之快

微博作為大眾傳播媒介的特有產物,在網絡化、信息化的今天,正日益縮短著傳播所需要的時間和空間距離,往往可以在一個事件剛一發生就迅速并且及時地進行傳播,甚至可以實現同步傳播。2016年3月3日“兩會”期間,微博作為社交媒體成為大眾視野的一大新亮點。第一,在報道形式方面,微博以“兩會直播”和“兩會云直播”形式全程進行直播,并對關鍵議題進行預告,同時在微博平臺上重要的議題直播片段和熱點話題的討論片段等,讓網友直接參與跟自己切身利益有關的話題;第二,在報道內容方面,“三農”、環保、軍事等相關視頻轉發、點贊效果尤為明顯,其中“最萌服務員”短視頻被轉發超過3000次,截至14點,關于“兩會”的話題總閱讀量已經超過42億次,討論量超過200萬次②。

(二)影響力之強

隨著3G、4G網絡和WIFE技術的不斷發展,無論是個人、企業還是國家,只要有手機、平板電腦、手提電腦等通訊工具,都可以用微博進行暢聊。個人可以利用微博形式多樣的傳送方式,如發送帶有圖片、視頻的文本,發送語音對話等,在網絡通達度良好的情況下,實現視頻聊天、語音對講,使雙方溝通更加情感化、便利化。同時,信息一經微博服務平臺傳播后,影響很快表現出來甚至呈現增值之勢。事實上,微博用戶在進行一系列的行為方式時,總是帶有一定的目的性,并非某種非條件反射或條件反射,而是有意圖的、自覺的精神活動。③如一個人在十幾個小組會議上講的話,如經過大會傳播,其影響范圍遠遠低于經過微博的傳播,同樣的,一個先進人物的事跡,僅通過會議的形式進行報道,影響范圍可能只有一個社區、一個縣,但是如果利用微博這個平臺進行宣傳,其影響范圍可以到達全國乃至全世界。2015年由劉德華、井柏然主演的以“打拐”為主題的電影《失孤》,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事實上,從2011年開始,微博“打拐”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熱點。2008年3月,退伍軍人彭高峰因一時疏忽,自己的孩子被別人抱走,從此走上了漫長的尋子之路;2009年,微博在中國初露頭角,鄧飛④在新浪微博上第一次發了彭文樂的照片,一年多過去,該微博被全國網友轉發了6000多次,終于在2011年2月1日,小文樂有了新線索,在尋找小文樂的三年多時間里,許多明星也轉發了此微博,像趙薇、王菲,一條“救他”的簡短微博也意味著這一次微博打拐尋童贏了。

(三)聚合程度明顯

所謂的聚合,從化學角度看,是指微博中用戶將分散的話題通過轉發、評論等機制使之成為社會熱點,從而實現人們靈魂的共鳴。發生于2013年4月的上海復旦大學投毒案,因林森浩在瑣事上對黃洋不滿,日積月累,最終在飲水機里注入劇毒化合物,類似的事件在20年前同樣發生過,清華大學的“朱令案”當時在社會各界也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有些網友感嘆“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也有網友說:“梁啟超先生說過,教育不是別的什么,教育就是教人學做人……”①很明顯,這些高材生只知一味學習,忽視了接受心理教育,雖然各高校配備了心理咨詢室,可是力度顯然過于單薄、形式化,而且學生并未意識到心理教育的重要性,事實上,教育不只是教書本知識,心理教育、道德教育也必不可少。

二、微博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一)積極影響

⒈世界觀方面。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要緊密結合時代特征,開展心理健康、校園文化等工作,同時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著力實現全面育人的目標。在現代化社會的今天,微博成為大學生生活的一部分,而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勢必會受到微博的影響?!胺霾环隼先恕雹谑录乖絹碓蕉嗟娜藢v扶老人這一行為表示擔心。2015年,微博上一則《女大學生扶老人被訛,老人:就是她撞的》帖子引起了網友的熱烈討論,微博中小袁自稱因扶一名老人,卻被對方誣陷為肇事者,希望通過微博平臺找到目擊者,一時間,各種聲音充斥網絡;不僅如此,發生于2013年河南鄭州的一位七旬老人摔倒后連稱“自己摔倒的”而后才獲得幫助;甚至有些市民遇到此類情況時,為了怕被誣陷,拿出手機錄視頻;2014年春節聯歡晚會小品《扶不扶》也折射了同樣的現實問題。在如今的21世紀,我們不能不反思,有著千年“禮”文化的中國,為何會出現這樣的事件,最根本的還是扶老人的成本與利益的嚴重不平衡,包括名譽成本、金錢成本和時間成本,當我國的法律無法解決熱心人的“后顧之憂”,那么“不敢扶,扶不起”的尷尬局面必然出現。③

⒉法制觀方面。這里強調的是大學生的法制教育。2014年《人民日報》曾在微博上一則新聞,名為《互聯網成泄密重災區大學生兼職謹防間諜利用》,主要指出一些大學生安全意識不強,法制觀念淡薄,僅為一己之私,遭境間諜以兼職為由利用,我們必須承認網絡泄密已經嚴重威脅到國家安全和利益這一事實。中國很多大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從未離開家,更莫提社會經驗,生活圈子只限于校園,進入大學后,面對外面形形色色的誘惑,自身辨別是非能力又薄弱,很容易被外界非法勢力利用。同時,微博用戶來自四面八方,微博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度并不能在短時間內得到證明,久而久之,很容易混淆大眾的視聽,顛倒黑白,嚴重影響網絡秩序,給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一定的阻礙。

(二)消極影響

隨著互聯網的迅速普及,微博作為新興傳播媒介,日益成為大學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使用微博,我們可以隨時隨地觀看政治性、娛樂性、生活性新聞,而且實時地與好友進行聊天等,但是,在現代社會中,微博這一載體被人類“異化”了。④第一,從傳播學的角度看,傳播主體總是根據自身的特點、需求、利益去尋找一些特殊階層和群體進行傳播。的確,微博這個網絡平臺也是如此。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形成的關鍵階段,在進行思想判斷和行為選擇易缺乏主見甚至盲目認同和吹捧他人的意見和觀點,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正是利用大學生這一特點傳播低俗、不健康的內容,甚至誘逼大學生成為間諜,而微博上各式各樣的內容更會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造成沖擊和困擾。不僅如此,由于微博帶給大學生很多便利,也造成他們對微博的過度使用,部分大學生沉溺于關注和被關注,上課刷微博,走路刷微博,甚至利用微博惡搞老師和同學,更為嚴重的是這些學生寧愿選擇生活在虛擬世界,也不愿在現實世界與人交往,生活被異化,學習被異化,人際關系更被異化了。第二,從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看,中國傳統的教育載體是學校,學生需在學校學習才能獲得知識,這種模式不僅主題明確、內容正確、學習氛圍濃厚,更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大學生學習的范圍不再僅僅是學校,網絡對于大學生來說更具有吸引力,但是微博的出現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學校、政府教育工作的話語權,一些不合法、不健康的信息進入大學生的視野,一旦缺乏強有力的法律依據,高校、乃至政府也不能及時對這些信息進行有效把關,難以扮演好把關人的角色,在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穩定性方面沒有起到積極的保護作用。有人曾這樣評論微博:“這是一個強大的病毒式傳播工具,重要的信息經過用戶的判斷和轉發,便會穿透無數無聊的留言,脫穎而出!如果你有足夠多的跟隨者,傳播病毒的能力就會發生病變?!雹僬驗槲⒉┯脩舻亩鄻踊?、言論的自由化,很容易腐蝕涉世不深的大學生的心靈和思想,弱化大學生的道德責任感和馬克思主義信仰。同時,正因為微博可以突破時空局限性,匯聚國內外的眾多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也給國內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一定難度,比如,西方國家利用微博滲透他們的核心價值觀——人權高于主權、自由、民主。如果國家沒有類似的法律對策,那么我國大學生勢必會成為西方價值觀的俘虜。

三、在微博廣泛使用的大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研究

(一)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素質

如何更好地在大學生這一群體貫徹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一步鞏固馬克思主義在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指導地位,是關于國家命運的重要保障,更關系著高校人才的培養。微博越來越成為大學生暢聊的重要媒介,它給大學生帶來很多便利之處的同時,也造成了很多負面影響,這也更讓我們意識到微博背后更深層次的意識形態影響。高校在對大學生進行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時,要把握以下原則:第一,方向原則。樹立正確的輿論導向,利用微博,整合網絡資源,傳播正能量,如通過微博服務平臺分享具有勵志與榜樣的人物和事件,在這個過程中,讓廣大大學生接受到更多的積極信息,從而產生更多的情感共鳴。第二,主體原則。積極調動大學生的參與性,充分尊重大學生的主體性,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看成形式化活動,要采用青年大學生樂于接受的語言方式,利用大眾化的微語言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顯性到隱性,從被動到主動,全方位地向大學生貫徹實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學生自身更應該理性對待微博資源,健康文明地利用微博,不斷提升自身抵御不良信息的能力,在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同時,培養理性的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二)建立有效的政府監督機制

隨著網絡越來越充斥著大學生的生活,其自身的不安全、不穩定因素也時時刻刻圍繞在大學生的周圍。如2016年2月28日,任志強在微博上持續違法信息,影響惡劣,相關部門根據《全國人大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和《國務院關于授權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負責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法律法規,責令新浪、騰訊等有關網站依法關閉任志強的微博賬號。因此,從國家層面考慮,應針對微博的特點、內容、方法等,建立健全相應的法律規范,更好地凈化網絡環境,最大限度地切斷各種負面信息的傳播途徑。雖然從2000年至今,我國先后出臺了《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電信條例》等相關規定,但是法律發展完善的程度遠遠跟不上現代科技水平的發展速度。根據微博發展現狀,如何加大對微博類的實時聊天軟件工具的監督和管理,建立健全具有普遍適用性的網絡倫理和道德標準,以法律的強有力的特征為用戶創造綠色的安全網絡空間,這是值得國家考慮的。

作者:趙婧婧 單位:安徽師范大學政治學院

參考文獻:

[1]陳王柏,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李正良.傳播學原理[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7.

[3]游清富.論大眾傳媒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J].渝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6).

[4]田仲金.微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及其對策研究[D].吉林大學,2014.

[5]陳妍.倫大眾傳媒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影響力及其對策[D].華東師范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