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農林高校應用統計學人才培養探究

時間:2022-07-30 08:19:14

導語:地方農林高校應用統計學人才培養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地方農林高校應用統計學人才培養探究

摘要:地方農林高校應用統計學專業應有自己的行業定位,所培養的畢業生也應有自己的市場歸屬,相應地也應有自己的培養模式。因此,從專業定位、人才培養模式、人才培養方案及人才培養方案實施等方面,探討地方農林高校應用統計學專業人才的培養有著重要的意義。結合安徽農業大學應用統計學專業人才培養的實踐所構建的“FMAE”模式及其實施策略,對同類型、同層次的應用統計學專業人才培養有著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地方農林高校;應用統計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同一個專業,在不同地域、所屬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高校,培養目標應有所不同。因而,專業定位、人才培養方案、人才培養方式都應有所差異[1]。文章從以上幾個方面,結合安徽農業大學實際情況,分析和探討地方農林高校應用統計學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并介紹我們的一些做法和探索。

一、科學合理定位,打造自己的專業特色

科學合理定位是所辦專業適應市場經濟需要,也是所培養的學生能面向社會、符合社會需要、立足社會的前提。只有科學合理的定位,才能結合所屬學校的實際背景,打造自己的專業特色,產生品牌效應,才能做到不同學校同類專業錯位發展,避免教育資源的浪費[1]。結合安徽農業大學的實際情況,我們認為:首先,地方農林高校應用統計學專業的定位,應服務于地方經濟建設,尤其是服務地方的農業以及農業經濟建設,為地方培養和輸送專業人才。其次,作為地方農林高校的應用統計學專業,不能照搬傳統的統計學專業本科培養模式,不能盲目攀比,應定位于主要培養有實踐經驗和動手能力的應用型、實用型人才,這保證了所培養的畢業生有較強的實際工作能力,順利走向社會。最后,作為農林高校的應用統計學專業,還要考慮和其他農林類專業的結合,這也符合學校總體規劃和發展的需要。總之,作為地方農林高校的應用統計學專業,主要培養能服務于地方經濟建設,尤其是服務于地方農業以及農業經濟建設,有較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農林專業背景的應用技術型統計調查和數據分析人才。

二、應用統計學人才培養“FMAE”模式的構建

(一)“FMAE”模式

有了科學合理的定位作為指導思想,結合安徽農業大學實際情況,經過三屆統計學專業學生的培養,初步構建了地方農林高校應用統計學專業人才培養的“FMAE”模式。即“Foun-dation(厚基礎)、Method(學方法)、Application(重應用)、Em-ployment(利就業)”,同時也作為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的指導思想。“厚基礎”,就是加強學科基礎課程和專業基礎課程的教學,這也是考慮到不同學生未來發展的不同需要。有了扎實的學科基礎和專業基礎,培養的畢業生未來就有更多的選擇。“學方法”,就是課程設置避開一些繁雜的數學、統計理論,加強統計方法和統計軟件的教學。“重應用”則是加強實踐教學,加大實驗、實習課程的比例。所做的一切目的就是“利就業”。保證培養的學生有較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實際動手能力,符合社會的需要。

(二)人才培養方案制訂

安徽農業大學統計學專業從2009年開始招生,隨著對專業定位認識的提高和招生對象的變化,人才培養方案幾經修訂,逐漸完善。2009年版的人才培養方案實際上是數理統計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受傳統人才培養模式影響較大。課程設置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理論課多且難,實踐環節除了實驗課幾乎沒有實習。結果是“教也難、學更難”,許多同學紛紛要求轉專業。隨著統計學成為一級學科,以及對辦學定位的再認識,從2013級開始,專業名稱也改為應用統計學。2012年,借學校修訂人才培養方案之際,我們對應用統計學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較大的改動。砍掉或壓縮部分理論課程,增加了統計方法和統計軟件課程學時及實驗、實習環節學時。設置了生物統計和經濟統計兩個專業方向供學生選擇。總體上,課程難度下降了,實踐環節增多了,農林特色有所體現。2013年,學校微調招生政策,應用統計學專業改為文理兼招。本著因材施教的原則,人才培養計劃再次修訂。此次修訂,考慮到文科生的實際情況,把數學分析、高等代數兩門傳統的基礎課改為高等數學和線性代數。把一些理科色彩較濃的專業課打包改為統計專題講座,課程難度大大降低。同時,基礎課高等數學、線性代數還開設了習題課,體現了“厚基礎”的思想。統計方法、統計軟件課程設置漸成體系,體現了“學方法”的思想。實踐環節大大增加了實習學時、增設了專業綜合實習,體現了“重應用”的思想。新開設的統計調查與分析、統計綜合評價及統計實務創新創業實踐課程也是“利就業”的一種有益嘗試。同時,還鼓勵、組織、指導學生報考與專業相關的各類證書,如統計師資格證書、證券業從業資格證書、會計業從業資格證書等,實現“學歷+證書+實踐”的多元化培養目標。

三、“FMAE”模式的實施策略

(一)調整課程體系結構,由重理論轉向重方法、重應用

隨著專業的科學合理定位、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課程體系結構重心也由傳統的重理論輕應用向加強實驗、實習等重應用轉移。一方面,砍掉一些與統計專業相關程度不大的基礎課,如大學物理課程等;另一方面,整合課程體系結構,形成了學科基礎課與專業基礎課模塊、專業核心課(統計方法與統計軟件)模塊、專業選修課模塊及實踐環節模塊。其中,對一些統計專業不可不開設的理論難度較大的課程,采取打包改為統計專題講座。實踐環節增加了專業綜合實習和專業創新、創業實踐,學分達到總學分的近30。課程體系總體上向簡單實用轉變。

(二)加強專業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學術和教學水平

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才有可能培養出優秀的學生。為保證達到人才培養方案制定的培養目標,我們在教師隊伍建設上及各課程教師的配備上加大力度和精心部署。

1.提高全體教師對專業建設重要性的認識和參與專業建設的積極性。

2.對人才培養方案設置的課程,按各教師的專業方向和研究方向及早布置,并以課程小組的形式,對教學內容的取舍、課程的教法集體討論。對有些比較新的前沿課程,通過外出進修、培訓等方式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

3.在各課程的教師配備上,充分發揮各教師的優勢和長處。比如,基礎課程安排有經驗的老教師擔任。他們相對責任心強,有耐心、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人生閱歷。在教學中,不僅能傳授知識,還能加強和鞏固學生的專業思想、培養學生的專業素質,能很好、很快地把學生引入專業學習的正軌。又如,一些前沿的專業課程安排年輕的博士、碩士擔任,他們有朝氣,能給學生帶來最新的專業研究進展,活躍學生的學術思想。事實證明,這種配備方式效果非常明顯。

(三)加強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搭建實踐教學平臺

實踐教學是專業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適應社會需要的一種重要手段。因此,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就顯得尤為必要。我校統計學專業開辦時間短,實習實訓基地還不夠完善和成熟,我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實習實訓基地建設:依托專業的行業背景,建設綜合實習基地;挖掘社會資源,建設實習實訓基地;結合專業課程實習,建設社會實習實訓基地;以自主創業為導向,以學生為主體,建設專業實習平臺;參加別的院、系的實習實訓。(四)加強輔導員、學業導師隊伍建設,保證人才培養方案的落實和執行再好的人才培養方案,若不能得到有效落實,也不能達到理想的目標。近幾年的實踐證明,通過加強輔導員、學業導師隊伍建設,可以大大加強人才培養方案的執行力度。一支有著專業背景、認真負責的輔導員、學業導師隊伍,是人才培養方案得到有效落實和執行的有力保障。為了保證人才培養方案的落實,我們為各年級學生配備了專業教師兼任輔導員和學業導師。事實證明,專業教師兼任輔導員和學業導師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執行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主要表現在:有利于專業思想的穩定和學風建設;可以指導、督促專業課程的學習;可以指導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可以指導學生的就業實踐。

四、結束語

通過幾年的實踐,我們體會到,只有找準自己的行業地位和市場定位,形成自己的特色,才能使我們培養的統計學專業學生找到自己的歸屬。初步構建的人才培養“FMAE”模式和制定的人才培養方案應是動態的,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地完善。學校的辦學條件和人文環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培養。人才培養方案的執行需要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和輔導員、學業導師隊伍;專業特色的形成,人才培養模式的完善都需要我們持之以恒地努力,任重而道遠。

作者:劉愛國 武東 畢守東 單位:安徽農業大學

參考文獻:

[1]趙良慶.地方高校要走深度融合協同創新之路[N].中國科學報,2013.

[2]羅良清,郭露.新專業目錄下統計學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中國大學教學,2013(5):29-32.

[3]趙斯鴻.對統計學專業建設的思考[A].大學數學課程報告論壇論文集[C].2010:197-199.

[4]李志強,王艷明.市場需要什么樣的統計人才[J].統計教育,2006(4):28-29.

[5]程士富,杜金柱.對統計學課程、學科和專業建設的幾點思考[J].統計教育,2005(7):4-6.

[6]李金昌.關于統計學專業本科教學的幾點思考[J].統計教育,2005(5):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