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素質教育對策論文

時間:2022-04-06 09:00:00

導語:文化素質教育對策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文化素質教育對策論文

摘要:加強文化素質教育是高質量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將文化素質教育貫穿于大學教育的全過程。文化素質教育應該成為商科院校素質教育的主體,必須確立文化素質教育在高等學校教育工作中的基礎性地位。樹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師資和教材建設。

關鍵詞:商科院校;文化素質;教育

Abstract:Strengtheningtheculturaleducationforall-rounddevelopmentisahighquantitytalentedpersondevelopmentofimportanceconstitutethepart,mustthewholeprocessthattheculturaleducationforall-rounddevelopmentpiercesthroughtoeducateintheuniversity.Theculturaleducationforall-rounddevelopmentshouldbecomethecompanythecorpusofthesectioncollegeeducationforall-rounddevelopment,mustestablishtheculturaleducationforall-rounddevelopmenttoeducatethefoundationpositionintheworkatuniversityandcollege.Settinguptheallneweducationprinciple,turntoeducatethereformineducationdeeply,strengthentheuniversitystudent''''steachersandtheteachingmaterialconstructionoftheculturaleducationforall-rounddevelopment.

Keywords:commerceandsciencecollege;culturaldiathesis;education

一、我國高校實施文化素質教育的現狀

我國從1995年提出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這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培養“四有”新人,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的一項基礎工程;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改革人才培養模式,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一個重要措施。

新形勢下,高校的文化素質教育出現了一些新情況:在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中,傳統的單學科教育只重視專業基礎知識教育,而忽視適應經濟建設與社會進步的通識教育;只重視基礎理論教育,而忽視有利于培養大學生創造能力的文化素質教育。我國高等學校的文化素質教育存在的問題是多方面的,如專才教育的培養模式、對學生發展的自主性重視不夠的問題。

二、國際視野中的文化素質教育

世界各國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針對高等教育在人才培養上存在的問題不僅調整了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而且在課外活動、教學方法、教學管理制度等方面進行改革,將文化素質教育貫穿于整個教育過程。

(一)確立新的通才教育的培養模式。當代的通才教育結合當代社會對人的發展的客觀要求以及人自身發展的實際需要,既重視對學生進行文、理等多方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以及健全人格的培養,又重視對學生進行某一學科、某一專業的專門知識和技能的訓練。

(二)調整課程體系。世界各國都對既有的課程體系進行調整,加強普通教育,促進文、理科的相互滲透和綜合。在美國,高等學校基本上都要求學生在本科階段學習有關人文科、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課程。

(三)重視學生的獨立學習與研究。在課堂教學中,講授仍是主要的教學方法,但教師的講授以重點、難點為主,講清學科主要脈絡以及前沿問題,目的在于指導自學、啟發思考。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獨立意識和創新意識。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世界各國還十分重視課外活動在實施文化素質教育中的作用。課外活動不但可以豐富學生的生活,而且可以為學生提供展現自己才能、弘揚個性風采、提高組織管理能力的機會。

三、新形勢下商科院校人才素質培養要求

(一)思想道德素質和政治品質

商科院校的人才培養應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學生非智力因素,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加強大學生自身修養、錘煉優良品德。培養大學生在新形勢下以改革開放為核心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開拓進取、勇于創新、艱苦奮斗、務求實效的時代精神。

(二)專業知識和人文科學知識

商科學生必須掌握一定專業以及與專業相關的有一定寬度和深度的知識。不僅要具備現代生活所必需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還要具備成熟的思想,要求他們具有自我發展的能力和一定的人文科學知識,能以較寬的視野研究專業性問題。

(三)心理素質

經濟社會競爭激烈、互相依存,要求商業人才具有較強的心理素質,能夠正確面對困難和挫折,具備吃苦耐勞和百折不撓的意志;要有高度的使命感、責任感和事業心、進取心,有敬業精神、創造精神和頑強的毅力,要有自信、樂觀、公正、相容等心理品質。

(四)能力素質

商業人才除如閱讀能力、理解能力、自學能力、表達能力等一些基本能力之外,應該具備創新能力、應用能力、適應能力和合作組織能力。商科院校學生只有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和社會化程度,注重應用技能的提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滿足人才市場的需求。

四、商科院校加強文化素質教育的對策

加強文化素質教育是高質量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將文化素質教育貫穿于大學教育的全過程。商科院校對大學生加強文化素質教育的主要方法和途徑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對文化素質教育給予充分的重視

文化素質是人才素質中最基礎的方面,而大學時期是個體文化素質成長的關鍵時期,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開展得如何關系到大學生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養成,關系到大學生精神境界和智慧水平的提升。因此,文化素質教育應該成為商科院校素質教育的主題,我們必須確立文化素質教育在高等學校教育工作中的基礎性地位。

(二)樹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商科院校應樹立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樹立以育人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切實把高等教育的工作重點轉移到以育人為中心的軌道上來,切實為學生的成長成才負責;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關心學生的發展和需要,以學生能否適應社會市場經濟需要、是否符合社會對經濟管理人才的各項素質要求為教育評價標準,大力推進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調動學生學習和接受教育的積極性和能動性,根據社會需要發展和完善其各項素質。

(三)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深化教學方法的改革,實現教與學的互動,把傳授知識與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人文精神和創新精神結合起來。用涵蓋文、史、哲、經、法、藝術、現代科技、自然科學等九大學科門類的知識內容來構成多學科交叉的高校課程體系,為大學生提供科學素養、人文精神、創新能力所需要的廣博而豐厚文化底蘊的支持。

(四)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師資和教材建設

加強文化素質教育需要一大批思想素質好,業務水平高,教學經驗豐富的師資隊伍。高水平的文化素質教育必須有高質量的教材作保證,建立一套科學、完整的教學體系,科學整合第一、第二和第三課堂、互相促進的大學生文化素質課程結構體系,組織有關專家編寫出版符合學生實際,富有學校特色,高質量、高水平的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專用教材和系列叢書,開設必修課和選修課。教材建設要突出實用性、針對性和趣味性。

(五)營造良好校園文化氛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校園文化對學生陶冶情操、拓展綜合素質、塑造自我具有重要的意義。商科院校應將文化素質教育滲透到多姿多彩的校園文體活動中,通過舉辦專題講座、學術報告、電影晚會、演講辯論比賽體育文化活動增強學生如組織、策劃、團隊協作、口才,分析和解決問題等能力,提高大學生人文科學素養。

參考文獻:

[1]張愛梅.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與人的全面和諧發展[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7,(1):154-156.

[2]裴印山,武士勛.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方法與途徑[J].德育研究,2007,(8):80-81.

[3]劉承斌.我國高校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考試研究,2007,(2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