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紫砂壺的投資與收藏
時間:2022-08-08 03:17:13
導語:中國紫砂壺的投資與收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紫砂壺的鑒別與鑒定
選擇紫砂壺,對紫砂的鑒定首先要從紫砂的泥料陶土入手。宜興紫砂陶器所用的原料分為“紫泥”、“綠泥”和“紅泥”三種,統稱紫砂泥。其中,“紫泥”是生產紫砂陶器的最普遍、最主要的泥料。“紫泥”原料外觀呈現紫色或紫黑色、紫棕色,是“甲泥礦層”的中上部,形成的穩定性較差并且不延續;“綠泥”是紫泥原料礦層中的夾脂,產量稀少,收縮率不宜控制不宜制作,燒制過程中常與“紫泥”相互調和、合成拼料;“紅泥”的原礦位于“嫩泥礦層”的底部,色澤純正,在燒制過程中收縮率偏大,因此在制作過程中多被用來制作小壺。除上述功用外,“紅泥”和“綠泥”也經常作為“粉狀土”被用作圖繪茗壺表面。
紫砂茗壺首先要取決于泥料是不能否認的,這也是最基本的要素。但是,在選擇收藏或投資紫砂壺的過程中,除了要對泥料特性有所了解之外也應該考察其“工”。所謂“工”指的是紫砂茗壺的制作工藝,談其工藝必先了解其形制。紫砂壺大致分為“幾何形體”、“自然形體”與“筋紋形體”三種類型。這三種類型的紫砂壺制作技術與工藝上的要求都是嚴謹與成熟的,不能武斷地進行等級區分。“幾何形體”類型的紫砂壺,我們俗稱為“光貨”,大部分為幾何造型,常見的有“圓貨”與“方貨”兩種。“圓貨”的要求特點是“圓、正、勻、穩”。圓,觀其外形要圓潤飽滿,而內在的審美要見骨見肉,不能缺少圓中節奏的變化;正,制作上要體現出嚴謹規范,端正體態;勻,要細致觀察紫砂壺要求其蓋、肩、腹、底、嘴、把、足與壺體各部分過渡處的比例是否勻稱,講究渾然一體;穩,在造型的節奏中要有穩定之感,要充分體現出“光貨”特有的古樸、沉穩的節奏韻律。“自然形體”類別的紫砂壺,俗稱為“花貨”,是一種模擬自然物體形象或各種物象形態的制壺手法,經過創意構思提煉,運用浮雕、半圓雕等雕刻手法設計加工成的茗壺造型。選擇“花貨”造型紫砂壺的通用法則是要求造型自然通透,不能做作,要有重點地抓住自然形體中的形體本質特征。“筋紋形體”類型的紫砂壺俗稱“筋瓤貨”。這類形體造型的紫砂壺特點就是將壺體俯視面分為若干等分,把流暢自然的筋紋組成于精密嚴謹的整體結構造型中,形成一個統一的自然整體。我們在選擇筋紋形紫砂壺時要注意以下基本要求:身蓋齊同,紋理相配,互相映襯,紋理清晰流暢,明暗分明,口與蓋之間準縫嚴密,等分精確壺蓋方向可任意置換并不影響筋紋的吻合與精準。
2、紫砂壺的市場定價
紫砂壺的收藏價值與市場定價歷來是愛好者與收藏者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然而,很多紫砂愛好者在對紫砂壺市場定價問題的認識上卻存在誤區,常見的兩種誤區為:(1)盲目投資大壺,認為紫砂壺定價取決于其容量;(2)教條尊崇職稱,認為紫砂壺作者的職稱越高其價值也越大。就紫砂壺容量而言,目前市場上常見的容量為100毫升、200毫升、300毫升以及350毫升等規格,這很容易使大家陷入一個誤區——容量越大的紫砂壺價格越貴。其實,這是錯誤認識。資深紫砂壺藏家朱銀木表示:“容量定價法僅適用于同一作者的不同紫砂壺作品,或者是處于同一藝術水準的不同紫砂壺作品。在這個前提條件下,有可能為同等大小的紫砂壺定出相對合理的價格范疇,也有可能相對大容量的紫砂壺價值更高。”可見,容量只是紫砂壺定價的一個參照系,紫砂壺作者及紫砂壺作品的藝術造詣與創作制作難度才是判斷其價值的主要因素。因此,紫砂壺的價值與價格最終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我們在投資時必須要結合其容量、制造數量、藝術特點與作者等因素進行綜合判斷。
就紫砂壺制作者而言,依職稱定價的做法在業內備受質疑。隨著紫砂壺在拍賣市場上的火熱,名家大作成為市場普遍追逐的熱點之一,“職稱”成為紫砂愛好者在選擇上的一項重要標準。有不少初入紫砂收藏圈的藏家或投資者對掛有“高級工藝美術師”等職稱的紫砂制作者十分信任,認為這是國家認可的標準。其實不然,在業界紫砂制作者的職稱從高到低依次為研究員級工藝美術師、高級工藝美術師、工藝美術師、助理工藝美術師與工藝美術員,“高級工藝美術師是其中的第二等級。此外,當代紫砂從業者良莠不齊,不少從業者并沒有將心思放在如何提高技藝上,而是一味地追求高職稱,然后利用自己的高職稱將原本價值不高的作品賣出高價。據統計,宜興“高級工藝美術師”的招牌已經開始泛濫,具備工藝美術員職稱的紫砂制作者更是突破千人,但這些從業者中有多少真正符合標準的難以統計。因此,我們應該高度重視這一現狀,不能過分迷信這種“職稱定價法”。
如今的紫砂領域確實沒有一套量化的標準,這也是現如今紫砂市場的魅力之一。雖然在藝術創作上不應該有所謂的“標準”,但是在市場上,確實給許多藏者和投資人帶來一些煩惱與尷尬。所謂“不以大師論紫砂,而以品質定勝負”的觀念是理性而正確的。但是在中國當下的市場環境下這種正確觀念又顯得很理想化,不切實際。
自2010年席卷各個拍賣會的一場紫砂風暴過后,2012年的紫砂業界依舊很強勢。有區別的是,今年紫砂投資整體上趨于理性增長,投資與收藏的空間與潛力依舊會被繼續開發放大。據一些紫砂界資深人士分析透露,2012年的紫砂市場出現了一個強勢的信號——許多優秀的紫砂作品供不應求。經過幾年的磨練與沉淀,中青年作者的紫砂作品正式確立了自己的“江湖地位”,其作品價格多為3000元至20000元不等,有些“少壯派”的代表作品價格還會更高。中青年作者逐漸被國內外行家所重視,不僅說明了投資者的戰略眼光,同時也說明他們的作品將成為今后紫砂投資和收藏市場的主力軍。而老一輩名家的作品則一往無前地走進各大拍賣行,成為高端收藏者趨之若鶩的收藏珍品。
縱觀整個紫砂壺收藏市場未來仍有較大的升值空間,這是不爭的事實。國內的經濟環境、通貨膨脹率以及人民幣升值等原因對紫砂壺收藏投資的影響并沒有我們預期的那樣顯著。最起碼就現今看來能短期影響整個國內紫砂行業價格走向的誘因并不多也不明顯。“增值”還是“保值”這個話題,就紫砂收藏業界來說,“保值”就是最大的“增值”,只賺不賠的現狀依舊還會延續。所以,增值空間巨大同樣也給大家設置了許多“門檻”。
- 上一篇:知識失業與教育投資風險及防范
- 下一篇:中國式管理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