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多媒體技術教學論文
時間:2022-06-27 10:55:36
導語:小學語文多媒體技術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激發興趣,提高注意力
古語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說的就是愛好學習的人比懂得方法的人更愿意學習,并且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尋找到快樂。從古語中我們不難看出,學習的興趣至關重要,能夠喚起學生們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多媒體以其強大的影像和聲音功能,能夠把語文教材中的真實圖像還原在課堂上,讓學生觀看影片的過程中,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潛移默化中學到知識,鞏固記憶,加深理解。比如:在學習到唐代詩人王維的《使至塞上》,其中的兩句寫道:“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樣的詩句距離現代社會較遠,由于學生生活閱歷有限,理解起來自然困難。所以,為加深學生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興趣,教師就可以選擇《紅樓夢》第四十八回中的故事,借助影視作品來創設情景。在第四十八回中香菱向林黛玉學詩,林黛玉告訴她先讀王維的詩,香菱就讀了王維的《使至塞上》,對“直”和“圓”兩個字進行討論。學生從香菱和林黛玉的對話中,就可以知道這首詩的意思,由此加深了對這首詩歌的理解,增加了學習的興趣,開拓了思維,提高了想象力。
二、應用圖像,降低教學難度
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困難主要在于語文內容有些情景是需要想象的,不能直觀的看到。由于有些學生的想象力匱乏,導致學生在學習起來比較難點。如何讓抽象的事物直觀化,這就需要借助多媒體技術來完成,方便學生更有效的理解學習的內容,從而攻克學習的難點問題。比如:在講到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蝙蝠的雷達》時,由于有些學生對蝙蝠的形象和雷達的形狀并不了解,也很難想象出來,無法找到兩者之間的關聯部分。所以,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蝙蝠飛行的圖片和雷達工作的原理,來建立起兩者的最初聯系。然后,利用動畫的形式,為同學們播放蝙蝠夜間飛行的影片,告訴同學們蝙蝠是哺乳動物,它之所以在夜間飛行不會撞墻,那是因為它具有超聲波引導飛行的能力,能夠感知前方的障礙物。教師再根據動畫播放雷達的工作方式,模擬雷達工作的原理,告訴同學們雷達是利用無線電波來探測物體的設備,它可以鎖定天上、地上、海底下目標的方向和距離,被廣泛的應用在軍事、航海、航空等不同的領域。接下來,教師可以提問:蝙蝠和雷達之間有什么共同特性。學生根據兩者之間的聯系,就很快知道兩者都是通過超聲波和電波來確定位置的,雷達的設計正是借鑒了蝙蝠飛行的原理。正是因為多媒體技術的引用,能夠使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蝙蝠和雷達的狀態,使抽象的事物變得簡單化,使教學中的難點問題有效得以解決。
三、創設氛圍,激發學生情感
情感是學生學習語文課本的重要體驗因素,帶有感情色彩的學習,無疑會加深學生對學習的理解,使學生能夠融入到課本描寫的環境之間,去體驗和感受作品中人物的悲歡離合,產生與人物情感之間的共鳴。比如:在講到小學語文課本第十冊七單元的內容《豐碑》,這是一篇描寫紅軍一支部隊在云中山行路時,將軍發現了一名因為沒有穿棉衣被凍死的老戰士,這名老戰士是軍需處長,他為了把棉衣讓給其他戰士,自己在寒風中被凍死的感人事跡,歌頌了這名老戰士舍己為人的思想。這類的教學課程,由于學生生長在幸福的年代,對戰爭年代了解的相對比較少,教師需要利用多媒體技術去還原那個烽火戰亂的年代,播放一些紅軍當年抵抗外來侵略者打仗的紀錄片,來增加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激發起學生對那個年代的情感。課堂講解時,設置大雪紛飛的場景,把同學拉回到那個戰爭的年代,然后在播放軍人在大雪中行走的影片,讓同學們感受在這樣氣候惡劣的條件下,應該是什么樣的身體狀況,學生會回答很冷,最后通過描述讓學生們體會到課文中所要表達出的中心思想。
四、播放聲音,感受課本環境
多媒體聲音、圖像技術的應用,在一些課本中也會產生不一樣的效果。比如,在學習小學二年級《雷雨》課程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設計制定精美的畫面,也可以播放影視作品中描寫《雷雨》的這段經典片段,來加深學生對雷雨天氣的理解。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們自由想象自己再打雷、下雨天是什么樣的?讓學生用語言描寫出來,通過這樣的描寫,把學生的想象力充分調動起來,然后教師根據課本中描寫的內容,從烏云、閃電、雷聲、到下雨、雨停這個階段逐一引導。滿天的烏云,這時屏幕上呈現的是烏云密布,黑云遮天的情景,大風肆意的吹著地面上的一切,閃電越來越亮,雷聲越來越響,屏幕上開始頻繁的出現閃電,并且發出著轟隆隆的雷聲,接下來開始下雨,雨由小到大,遮住了視線什么也看不清楚,雨小了太陽也出來了,天空開始放晴。這一系列多媒體過程的展示,充分把雷雨天氣的情景直觀的表述出來,使學生加深了天氣的理解,由此增強學生的感官認識,最后根據課本需要直接導入主題。雖然多媒體技術在語文課堂中的應用給語文課堂增強了趣味性,提高了教學水平,帶來了諸多好處。但語文教師還需要在使用多媒體上需要注意三個方面的原因,只要把握了這三方面問題,才能更好地發揮多媒體的作用,才能更好地為學生服務,提高教學質量。
1.多媒體的應用上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們必須充分的認識到,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語文是一門語言課程,必須要多與學生進行課堂交流,教師切不可引入多媒體后,只演示不交流,影響學生語言天賦的發揮。
2.多媒體的應用上要注意與教學資源合理整合。多媒體具有視圖、影音等功能,能夠使學生產生樂趣,但教師不能忽視課堂教學的重點,學生產生樂趣并不等同于會學,所以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生直觀演示的同時,還要加強引導,加強提問,注重課本,才能促使多媒體技術與課本的有效結合,才能發揮出教學資源優勢。
3.多媒體的應用上不能完全拋棄黑板教學。如果一味的運用多媒體技術,學生往往會對其產生強烈的依賴感,對課本教材的重點知識把握不清,所以教師還應以黑板教學為主,以多媒體教學為輔助手段,運用多媒體技術應該適可而止。
五、結論
總而言之,多媒體技術教學對小學語文教學影響深遠,對于激發學生興趣、提高教學質量至關重要。所以,我們必須要打破固有教學模式,敢于研究探討新的教學方法,有效發揮多媒體教學作用,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和想象能力,進一步促進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推動整個小學語文教學的變革。
作者:崔紅麗 單位:公主嶺市懷德鎮雙榆樹小學校
- 上一篇:物理多媒體技術教學論文
- 下一篇: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