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技術與對外漢語課程教學的融合
時間:2022-01-01 08:50:31
導語:多媒體技術與對外漢語課程教學的融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前言
隨著教育的改革的不斷深入,國家以及社會對于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傳統環境下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當前教育的需求,因此,教師必須尋找一種新的教學模式,進而提升我國的教育。我們都知道,近幾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科技水平的提升,社會已經逐漸變為科技的課堂,既然是這樣,教師為什么不能將這個科技大學堂帶入課堂中呢?眾所周知,多媒體技術具有將抽象轉為具體的功能,其可以對文字、圖像、聲音、動畫等信息進行處理,形成聲、像、圖、文并茂的多媒體教學系統,進而實現視、聽、觸、想等多種方式的形象化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課堂的教學效果。由此可見,多媒體技術與對外漢語課程教學的融合勢在必行。
2多媒體技術與對外漢語課程結合的意義
在對外漢語課程教學中結合多媒體技術共具有以下幾點意義: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二,調節課堂學習氛圍;三,提升學生主體地位。
2.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傳統的教學環境下,大部分教師采用應試教育,忽略興趣教育的重要性。在多媒體教學的結合下,教師可以很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進而給予學生學習的動力。例如,在講解作品《紅樓夢》時,傳統的教育環境下,教師會采用直接授課的方式講解課本上的內容,多媒體環境下,教師結合多媒體技術,以Flash或者是幻燈片的方式給學生們播放一系列與作品內容相關的圖片或者是視頻。進而激起他們的好奇心,進而提升課堂的教學效果以及學生的學習效果。
2.2調節課堂學習氛圍
傳統的教學環境下,大部分采用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整個課堂氣氛十分煩悶,導致學生學習沒有激情,進而使得學生的學習缺乏積極性以及主動性。多媒體環境下,教師結合多媒體技術,采用聲圖并茂的方式進行授課,例如,在講解納蘭性德的詩詞時,教師可以將這些內容制作成PPT,然后配上一定的音樂以及關于這部分內容的誦讀,這樣一來,大家可以既看到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知識,又可以欣賞到關于這部分內容的講說以及解讀,而不是像傳統的教學一樣,只是一味的看教材。這種聲圖文并存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還可以調節課堂的氛圍,使課堂的學習氛圍變得更加輕松、愉悅。
2.3提升學生主體地位
傳統的教學環境下,教師過于注重教師的主體地位,卻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而在多媒體技術的參與下,教師更加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例如,在講解《三國演義》時,教師除了會像傳統的教學環境下一樣,采用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以外,還會采用“三問三答”“、小組討論”以及“小組競賽”等多種方式進行授課,進而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性,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例如“,三問三答”法,教師在講解課程之前,可先根據教學內容設置三個相關的問題,然后讓學生進行回答,一方面可以起到設置懸念的作用,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也可以檢驗學生的預習情況。
3對外漢語課程教學中結合多媒體技術的教學方法
在藝術設計理論課程教學中,若想良好地實現多媒體技術的結合以及滲透,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一,壓縮教學法;二,多媒體教學法;三,引導教學法。
3.1壓縮教學法
由于對外漢語是一門史實性學科,所以很多教師將其視為金科玉律,認為其是不能被增加、壓縮或者遺漏的,因此,在講解時,顯得十分吃力,學生學起來也感覺壓力很大。在多媒體技術的支撐下,我們可以采用壓縮教學法進行教學。例如,在講解《語氣助詞的功能時》時,我們不必像傳統的教學模式下一樣,一個詞語一個詞語的講解,而是采用圖表壓縮法,將不同的助詞所具有的的不同的功能制成一張表格,然后為學生講解。這樣一來,既可以降低教師的教學壓力,又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同時還可以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
3.2多媒體教學法
傳統的教學環境下,大部分教師喜歡采用一黑板、一本書、一只筆的教學模式,這樣的教學模式沿用了數百年甚至上千年,不僅沒有新鮮感,而且會使課堂顯得十分單調、枯燥。而在多媒體技術的參與下,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法,即摒棄原有的黑板、書本以及粉筆,將其制作成一份圖文并茂的PPT,利用播放PPT的方式講解課程,既充滿新意,又可以省下板書的時間,同時利用多姿多彩的PPT還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調節課堂的學習氛圍。
3.3引導教學法
在多媒體技術的參與下,我們不僅可以采用壓縮教學法以及多媒體教學法,還可以采用引導教學法進行教學。例如,在講解《近義詞》時,我們就可以采用引導法進行教學,例如,我們可以先利用大屏幕播放一段文字,讓大家找出該段內容中有幾對近義詞,分別是什么,進而起到引導的作用,讓大家意識到這節課所要講解的內容是與近義詞相關的,從而起到引導的作用,將大家的思緒由課外引到課內。又例如,在講解語氣助詞“了”的作用時,也可以采用這種方法,教師可以先播放一系列含有語氣助詞“了”的句子,進而讓大家感受“了”在不同的句子中的不同作用以及含義,從而起到引導的作用,為接下來的講解做下鋪墊。
4結語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在21世紀的今天,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學習優秀的人才,更需要的是能夠很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全能人才,因此,教師應該努力尋找新的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模式,進而更好地提升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效率。
作者:孫艾琳 單位:沈陽師范大學
- 上一篇:問題導學在高中物理課堂中的運用
- 下一篇:病理學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