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對科技創新工作的思考
時間:2022-09-17 10:42:48
導語:淺談對科技創新工作的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對科技創新工作重大意義的認識
1.1加快科技創新,是當今世界共同關注的問題
縱觀當代世界發展的歷史,依靠科技進步實現國家富強,正是世界許多發達國家的共同經歷,科技發展不僅決定經濟增長的速度,而且對綜合國力、社會經濟結構以及人民生活產生巨大影響。現代經濟的發展,市場優勝劣汰的激烈競爭,最終也體現在科技實力的競爭上,體現在科技與經濟結合的緊密程度上。事實證明,加快科技創新,已成為當今世界共同關注的問題,任何國家和地區要實現經濟的騰飛必須緊緊抓住科技創新這個關鍵環節。
1.2加快科技創新,是平涼市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
目前,本市科技進步雖然有了較大發展,但與發達地區相比,其對經濟增長的作用還十分有限,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貢獻的份額明顯低于發達地區。而本市市場經濟越發展,對外開放越擴大,同先進地區經濟越接軌,我們就越需要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步伐。如果不能不斷地取得科技成果并把它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就不可能拿出高質量的、先進的、有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手段,就難以在無情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擴大戰果、立于不敗之地,就要被動、吃虧和受制。可見,能否更快地把更多、更好的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是關系到平涼市市場經濟發展的前途和命運,關系到平涼市綜合實力能否更快提高和加強的大問題。只有實行倚重科技進步和科技創新的發展戰略,才能真正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全面推進,并不斷取得新勝利。
1.3加快科技創新,是促進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的切入點
近幾年來,雖然本市采取了改革開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等重大經濟戰略和經濟政策,使經濟有了較快增長。但從整體上看,這種較快增長的背后仍然掩蓋著勞動生產率低下、經濟效益不高、產業結構不合理和市場競爭能力不強的矛盾,科技與經濟結合不緊密的問題始終沒有得到很好地解決。要促進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是通過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充分發揮科技進步和科技創新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也只有實現了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才能真正落實“經濟建設必須依靠科學技術,科學技術必須面向經濟建設”的總方針,才能真正實現科技與經濟的緊密結合。
1.4加快科技創新,是平涼市推進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客觀要求
高新技術的轉化應用,對推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和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具有強大的推動作用。一方面,解決經濟結構中產業結構層次低,整體技術裝備水平不高,能耗、物耗高,產品性能落后,缺乏市場競爭力等關鍵問題;另一方面,將實現集約型經濟增長,提高生產活動和經濟發展的科技含量,以較少的投入換取更高的產出。同時,科學技術產業化,有利于開拓新的產業領域,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發展,擴大就業。因此,本市加快科技創新步伐,努力提高科技進步在經濟增長中的貢獻份額,促進產業、產品結構調整,最大限度地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加速經濟發展,這也是適應經濟發展和社會需求結構變化的客觀要求。
2對平涼市加快科技創新工作的建議和意見
做好加快科技創新的宣傳工作,在全社會營造一個重視科技進步、重視科技創新、重視科技成果轉化的良好氛圍。對在科技創新中作出突出貢獻的企業、單位和個人給予獎勵,并重點宣傳,樹立典型,做好經驗推廣工作。突破影響科技創新的觀念、體制、機制、政策等方面的障礙,積極探索建立有利于科技創新的體制和機制,探索技術與資本融合的模式,形成加速科技創新的新思路、新舉措。大力發展促進科技創新的科技中介機構、技術研發中心、生產力促進中心、中試基地、孵化基地,構建科技創新平臺。完善科技資源配置方式,建立健全績效優先、鼓勵創新、協同發展、創新增值的資源分配機制和科技成果評價機制,以組織網絡化、功能社會化和服務產業化為方向,通過扶植、培育和規范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形成完整的科技中介服務體系,推進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組織實施一批重大科技項目,加快重大科技成果引進與產業化。加快實施科技創新產業化重大項目,及時解決項目實施中的問題,盡快推動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帶動作用大、競爭力強的高新技術企業加快發展,培育新的產業增長點。堅持以人為本,充分發揮廣大科技人員的創造性。在科技創新實踐中識別人才,在科技成果轉化活動中培育人才、凝聚人才。牢固樹立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觀念,切實保障科技人員的合法權益,讓廣大科技人員在推進科技創新中實現自己的理想和價值。加強知識產權的管理和保護,鼓勵形成和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依法維護企業、科研單位和科技創新者的合法權益,為科技成果轉化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創新科技成果評價機制,建立多元化科技成果評價體系。聘請本行業的專家、學者、資深專家、風險投資家成為科技成果評審委員會的成員,對科技成果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和鑒定;成立以行業協會為主導的科技成果評審委員會,對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的科技成果評價及創新績效考評由政府主導轉為由市場自發形成的行會協會進行;對于重大研發項目,進行事前、事中評價之后,評審委員會還要在研發完成后對科技成果轉化產生的實際效果進行跟蹤評價;政府利用評審結果,合理分配國家研究經費,評價研究的資助方法、修訂研究開發計劃、改進研究開發課題的安排。創新產學研合作機制,提高產學研合作的力度。堅持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轉化的“四級跳”模式,推進產學研結合,形成企業、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創新的新機制,加強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建設,增強企業吸納、轉化科技成果的能力,促進科技成果就近轉化;加強創新資源的積聚,建設自主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創新信息和技術資源共享機制,促進科技資源在不同行業間流動和傳播;加快技術協會和產業聯盟建設,通過市場競爭、政策推動、農業化運作,整合產業資源,形成規模經濟效應;加快產業重組,集聚推進高新區內的農業之間、區內企業與國內外大公司之間的并購、重組,促進企業壯大,增強工業承載科技成果轉化的能力。
本文作者:齊紅霞工作單位:平涼市生產力促進中心
- 上一篇:論科技創新在煤礦的實施
- 下一篇:科技創新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途徑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