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茶戲在大學體育教育的作用

時間:2022-03-19 09:30:31

導語:采茶戲在大學體育教育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采茶戲在大學體育教育的作用

1采茶戲概述

1.1采茶戲簡介。我國廣大茶葉產區的人民在辛勤勞動和耕作的過程中,在長時間的區域文化交流和活動中,逐步創造了特色鮮明的采茶戲。它的主要造型是宮裝,采取了鑼鈸等多種形式的打擊樂器,還配置了簡便的各種戲曲道具,如嗩吶、二胡、簫、笛子、手絹、花扇、錢鞭與彩帶等,體現出自然而原始的特點。壯族采茶戲涵蓋了多種腔調,人們在載歌載舞的過程中呈現出歡快愉悅的精神狀態。大部分采茶戲都屬于喜劇性的內容,擁有數量眾多的經典采茶戲劇目。這些采茶戲的具體內容非常貼近茶鄉人民的日常生活,載歌載舞、繪聲繪色,曲調婉轉細膩,悅耳動聽,給人們帶來了強烈的審美感受[1]。1.2采茶戲的命名。采茶戲在我國湖北、江西、廣西、湖南、廣東、福建、安徽等多個地區非常流行,是非常傳統的戲曲藝術形式。各個省市的實際情況不同,采茶戲的命名和內容也有所區別,通常情況下冠以各個地方的地名以示區別。比如廣東省北部地區的“粵北采茶戲”,湖北“蘄春采茶戲”《父女磨豆腐》、“黃梅采茶戲”、“陽新采茶戲”等。江西、廣西、福建等地存在著較多的采茶戲劇種和曲目,比如江西地區的采茶戲涵蓋了“贛南采茶戲”、“萍鄉采茶戲”、“南昌采茶戲”、“撫州采茶戲”、“高安采茶戲”、“贛東采茶戲”、“武寧采茶戲”、“吉安采茶戲”、“寧都采茶戲”與“景德鎮采茶戲”等。雖然此類劇種的名目比較多,然而它們的大致形成時間均處于清代中期到朝代末年的這個階段。1.3體育教學借鑒采茶戲的必要性。采茶戲首先是戲曲藝術,它要求戲曲演員具有健康的身體素質,具有一定的文化程度、相當高的演唱藝術和表演能力。這些都能夠讓它和高校體育密切結合起來,有效地促進和提升體育教學水平。既可以運用采茶戲的方式,也可以將采茶戲改編為采茶健身操,或者其他形式,恰當地運用在高校體育中,可以有效地繼承和發展采茶戲這種優秀的傳統文化,能夠強化高校學生的身體素質,豐富他們的內心世界,為新時代背景下改革高校體育教育提供了適當的突破口,為傳承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提供了良好的途徑和平臺。

2采茶戲的健身功能探討

2.1采茶戲的修身養性功能。采茶戲重點反映的是茶鄉人們在采茶制茶過程中的相關事宜,當然也涵蓋了茶鄉人民的經濟、社會、文化等多個方面的內容,蘊含了“天人合一”,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等思想。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對健康方面的要求日益提升,采茶戲和采茶健身操,內容有助于讓人們在運動中凝神靜氣,感受博大精深的茶文化,體驗采茶戲中的深厚文化底蘊,暢想采茶過程中的種種情境[2]。在此基礎上,學生可以形成正確的健身思想,強化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的思想理念,感悟人類自身、社會系統和大自然的聯系。從茶葉和采茶戲的角度出發,更好地關注人類和自然、社會的和諧與平衡,以獲得科學合理的修身養性理念。所以,應該充分地發揮采茶戲的修身養性的功能,更好地促進高校學生的全面發展,讓他們具備天人合一、順應自然的終身體育理念。2.2采茶戲可以增強人們的身體素質。采茶戲和采茶戲健身操與一般意義上的健身操不存在本質上的區別,均涵蓋了走、跑、跳、轉這些動作,在這些動作的變化組合中完成一套系統化的采茶戲動作和采茶戲健身操。這些動作和健身操涉及到人們全身的各個器官,各個動作均發揮了自己的積極意義,以更好地增強人們的身體素質,強化他們的身心健康。部分動作是為了協調人們的大關節運動,而另外的部分動作是為了協調人們的小關節活動。假如依據運動強度來劃分采茶戲與采茶健身操的類型,應該將其劃分為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3]。所以高校在開展體育教育的過程中,融入采茶戲與采茶戲健身操的相關內容和動作,能夠增強學生的有氧運動能力,強化他們的心肺功能。當然,通過對高校學生的有氧訓練和耐力訓練,還可以增加他們動作和肢體的節奏感,強化身體的協調性,也有助于提高他們身體關節和肘部的靈活度。2.3采茶戲可以增強大學生心理素質。健康涵蓋了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采茶戲可以有效地增強人們的心理素質,它是集體性的鍛煉活動,可以提升高校學生群體的人際交往能力。它為大學生走出教室和寢室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也可以幫助他們從固定化的社會交往活動中解脫出來,有助于養成百折不撓、勇于拼搏、持久堅毅的良好心理品質。還可以增強自己的社交能力,擴大交友的有效范圍,開闊自己的眼界,凸顯更多的青春活力。通常情況下,采茶戲的節奏都非常快,也非常輕盈,動作比較多。在音樂的律動中可以合理地釋放人們的思維和身體,隨音樂而及時舞動,更有助于減緩同學們的緊張心理,放松肢體,有效地展示自己的青春靚麗和健康能力。如此以來,采茶戲可以更好地培養他們的自信心,還可以促進他們的心靈和身體發展,穩步增強他們的心理素質。

3采茶戲運用于大學體育教育中的研究

3.1科學地設計和使用采茶戲的動作。在將采茶戲運用于高校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應合理地創編相關動作,符合人體的運動生理學與健康學的要求,各組動作的數量、結構與順序等,均應該符合高校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如高校學生的身體發展業已達到成熟狀態,柔韌度不是很好。所以,在動作設計的過程中,應該規避對柔韌性有特別要求的動作,設計學生易于操作的采茶戲動作。安全的、科學的采茶戲運動是正確地運用采茶戲的基礎,所以應該將學生的運動負荷控制在同學們的身體承受范圍內,以確保體育鍛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4]。在創編采茶戲與相關健身操的過程中,應該把握學生的運動負荷量,滿足同學們的身心發展特征,在設計采茶戲、健身操或者相關套路的動作時,應規避用力過度的姿勢或者動作,降低學生由于局部負荷過大或者過度疲勞而導致的危險。立足于健康這個大前提,避免學生很難完成訓練的采茶戲動作。創編出合理、科學的采茶戲動作、健身操,充分地鍛煉學生的諸多身體部位,給他們帶來愉悅、輕松的感受。3.2重視動作和音樂的協調。以江西省贛南地區的采茶戲為例,當地采茶戲的扇子花、單袖筒、矮子步被譽為“三絕”。它充分地展示了茶文化自身的特點,又能夠設計出更易于操作、更簡單的動作,使健身操呈現出更合理、更科學的整體結構,易于它的有效推廣。在創編和運用采茶健身操的過程中,應該將動作和音樂恰當地結合起來,以學生全方位地鍛煉和增強自身的身體素質為核心。所以,在創編和運用采茶戲的過程中,應該合理地選擇音樂,科學地設計采茶戲的動作,使二者密切結合起來。在運用音樂的過程中,應該選擇可以和健身操密切結合的特色采茶戲曲,讓采茶戲動作的節律性和律動性有效地吻合音樂的節奏和旋律,促進音樂和采茶戲動作的統一與和諧。在設計采茶戲動作的過程中,應該將采茶戲柔美的動作設計為動作簡單的健身操動作或者其他動作,體現出較多的對稱性動作和重復性動作。借助較多的關節動作和肢體動作,逐步降低采茶戲動作的難度,和健美操的相關動融合在一起[5]。3.3融合地域文化特色。采茶戲來自于活生生的社會生活,各個動作均涵蓋了一定的運動規律和文化背景,是傳統茶文化、茶葉制作技術和采摘動作的有機統一。因此,在運用采茶戲的相關動作或者改編相關動作時,應該盡可能地尊重它的文化源頭和深層內涵,把握這些動作和技術后面的文化內涵和地域特色,把握它們之間的聯系和特點,有效地改編這些動作。如采茶舞中的扇子花源自于茶農在炒茶過程中的動作,人工炒茶要借助扇子扇風,以降低茶葉的溫度,預防茶葉被炒焦,看似簡單的一個動作,但是扇風與翻炒的力度均有一定要求。所以應該盡可能地遵循和恪守炒茶的動作形式和要求,切忌胡亂改編和運用。

參考文獻

[1]高飛燕.壯族采茶戲對體育教學改革的借鑒[J].2016,(11):252-253.

[2]熊振華.釆茶健身操在高校公共體育課中的應用分析[J].2016,(10):27-257.

[3]張建.采茶健身操在高校體育中的發展[J].福建茶葉,2016,(11):246-247.

作者:車益民 單位:南京工業大學體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