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職能與大學體育教育研究
時間:2022-09-03 08:39:06
導語:大學職能與大學體育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職能如何在實際教育教學中找到合適位置,做到與大學體育的相互融合,已達到培養優秀人才的目的,這些問題始終是我們要認真思索探討的地方。
1大學職能的發展與形成
從大學的發展歷史上來看,其功能轉變主要實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以英國為主的西方國家,在18世紀進行的工業大革命,這一革命在人類發展歷史上有著重大意義,是近代人類走向新文明開端;第二階段是隨著18世紀第一次工業革命為人類科技文明發展開啟了萌芽,人類進入19世紀又相繼在空氣動力學、電磁學、原子化學等多領域研究開啟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三階段是20世紀40年代開始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等應用研發技術為主的第三次工業革命。由此看出,在人類社會發生改變的背景下,人類社會在經歷了三次工業革命后,大學職能也隨之變化,大致可分為: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以前,大學學科未進行仔細劃分,而一些專業性強的學科也才成雛形。因此,在工業革命前,大學教授功能理念是以文化知識的傳承為主要辦學目的。隨著工業革命的發生,大學學習科目也隨之發生變化,專業性強的學科逐步形成體系,科目選取設計更加規范[1]。
2現代大學的構成部分
現代大學的構成部分,通俗來講就是兩點,即硬件和軟件。其中硬件是指大學具備的功能與職能。軟件是指大學所富含的精神層面。針對這一課題,我們可以從經濟學的角度來分析,主要是由三個方面構成。一是大學能夠提供知識的系統性、完備性和前沿性,這是我們通常講的教學水平、科研水平;二是大學精神,即校園文化如何;三是校友資源,以已經離開校園的校友作為一種文化價值、一種教育意義、一種促使在校師生奮進的力量。對于大學教育服務產品價值來講,假如以上三點可以成立,那么,后面兩點就可以歸到大學精神的范圍[2]。所以由以上三點要素我們知道,現代大學的職能是由社會的發展情況而決定的。大學功能與大學精神是大學的基本構件,二者又共同構成了現代大學的制度與體制。我們需要從經濟社會的發展來理解大學功能與大學精神,從大學功能與大學精神的綜合來理解現代大學的制度與體制。這不僅是理解大學功能與大學精神的基本思路,也是一種唯物史觀的分析方法[3]。
3現代大學職能與大學體育相互交融
在現代大學中職能主要是由教學、科研、社會服務三大職能組成。這三大職能與大學教育相互融合,延伸了大學體育教育的空間。3.1教學培養是大學教育的第一要素。大學教學中,努力為社會培養輸送高素質人才是大學進行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高校教育要本著培養優秀人才這一原則開展教學,這就要求大學體育教育要與大學人才培養所一致,提高高校體育教學質量。3.2科學研究是大學高等教育的靈魂。科研一直以來在大學教育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高校要想發展體育教育就要與科學研究相互結合,以共同建立大學高質量教學成果為出發點,提供相應的教學條件,為高校體育教學提供保障。3.3社會服務是大學的教學主旨。社會服務是大學所有教學活動的目標。因此根據這一大學基本宗旨知道,大學教育教學不僅僅只是書面形式,其中也包括了課內教學活動向課外教學活動的拓展與延伸。大學的體育教學就充分了體現了這一原則,主要體現在,在大學教育的教學對象是一群朝氣蓬勃、極富活力的青年,這些青年在完成學業的同時,還可以通過自身屬性帶動社會體育服務。
4大學體育教育現存的問題
高校體育教育作為高校基礎教學組成部分,承載著高校開展體育教學任務的重要途徑。但由于一些原因,大學體育教學始終處于一個相對模糊的位置。筆者通過調查分析,主要有三點因素:第一,在大學的教育教學中,課程主要是以書面性專業學科為主,而實用性體育教育,與其相比較而言,往往顯得格格不入。第二,雖然我國教育部門要求體育教育要從學生小學入學開始,但是受傳統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各級學校體育教育教學并未落實到位,體育教學課程內容往往形同虛設,不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也增加了大學體育活動的不利性,導致大學體育教學的活動難以開展。第三,在傳統的教學觀念中,大學教育往往是“重文輕武”,教學中過度注重文化技能的培養,而輕視身心健康、身體素質的能力。這就導致了學生缺乏體育活動的興趣,不利于大學體育教育教學。
5大學體育的拓展延伸途徑探討
大學體育教學,應該通過大學職能來完善體育教育教學。通過對大學體育教學的完善,培養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取得優異體育教學成果。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5.1完善大學體育教學職能(1)大學體育教學課程制定,要充分講求內容的合理性,安排優質的體育教學內容。在制定教學內容時,要從以人為本的實際原則出發,根據學生的自身特點和興趣為基礎,選取受學生歡迎的體育項目作為大學體育課程的教學內容。另外,大學教師在進行體育教學時,還要加強對學生興趣的培養,激發出學生對體育教學活動的激情,從而達到教學目的。(2)體育課程中理論知識與運動實踐相互結合。通過在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中適當摻入相關的理論知識,使學生在體育實踐中學習到體育運動的理論知識,了解相關體育常識,掌握體育科學。5.2加強大學體育的科研職能。(1)科研作為大學的一項基本職能,任何學科活動都應當符合這一基本原則。明白了解大學體育活動教學的重要性,認識到培育大學體育教育學術研究是切實必要的。在研究大學體育的同時,首先是要強調改革,改變之前“重文輕武”,過度注重文化技能的培養而輕視身心健康的教育模式。建立起加強體育與健康相結合的教學新模式。真正使“文體結合”的教學思想,落實在日常高校教學活動當中。(2)結合大學科研的自身優勢,開展對體育學相關的科學研究。近幾年,隨著我國教育部門對高校體育的逐步重視,一些大學已在本學校開展體育運動科學研究項目,為研究體育科學領域人才提供契機。5.3拓展延伸大學體育社會服務職能。(1)大學體育設施資源共享。近年來,國家大力號召全民健身運動,所以高校要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大學體育設施相對完善,通過對外開放體育場地,使社會大眾參與體育活動,感受大學體育文化魅力,體現大學的社會服務職能。(2)培養儲備后備人才。高校不僅是文化體育活動的聚集地,同時也是為國家輸送體育人才的資源庫。大學針對具有潛力和運動天賦的學生集中重點培養,進行專業訓練深造。這樣做的好處是,既可以增加高校體育的活動氛圍,還可以為國家培養體育人才。比如我們所熟悉的CUBA籃球聯賽,就是通過高校間的籃球比賽,選拔優秀人才進入CBA。因此,高校推動校園體育,是大學為國家提供社會服務的體現。
6結語
大學人才培養既是大學職能的歷史起點,同時也是大學功能的邏輯起點,而知識教學、科學研究、社會服務這三點基礎職能都是圍繞人才培養而產生的輔助功能。因此,這三者之間相互密不可分、缺一不可。所以我們要明確,大學體育課程作為大學教育的基礎課程之一,只有通過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做到因地制宜,以達到大學為社會培養優秀人才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鐘啟泉.課程與教學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32-37.
[2]梁昌蓮.我國普通高校體育教學內容思考[J].中國體育科技,2004,40(5):69-71.
[3]李秉德.教學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34-148.
作者:楊韓雪 單位:重慶工商大學融智學院
- 上一篇:分層教學法在大學體育的運用
- 下一篇:體育舞蹈對拓展大學生素質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