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體育鍛煉論文

時間:2022-05-19 04:29:38

導語:初中生體育鍛煉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生體育鍛煉論文

一、研究對象、時間、方法

研究對象為江蘇省張家港市第七中學初一(1)班學生,其中男生15名,女生15名.研究時間為2013年10月至2014年6月.研究的方法為實驗法.

二、實驗過程

通過比較,確立初一(1)班為本項實驗的試驗班.這班學生共30人,男女生各15人.對其在校體育活動參與度的調查顯示,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7人,占23.3%;不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15人,占50%;基本不參加體育活動的8人,占26.7%.而對體育活動喜愛程度的調查顯示,占86.7%的26名學生喜愛體育運動.冬季經常患感冒的學生為22人,占72.3%,在同年級中較高.而另一項家長對孩子校外體育鍛煉的支持率僅為40.7%,主要出于對安全和影響學習的考慮.本班學習成績在年級中學期初屬中下等.首先,讓學生明確具有強健體魄的重要性.然后,在給家長的一封信中,強調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只要處理好體育鍛煉的時間和學習時間的關系,兩者是不會受到影響的,反而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適當有效的體育鍛煉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明白了這些道理,家長和學生對體育健身有了新的認識.通過對學生的調查絕大部分學生對跳繩、踢毽、籃球、羽毛球等易于開展且娛樂性較強的項目普遍感興趣.因此,試驗從這些活動入手.每天固定的體育鍛煉為兩次.早上大課間時組織學生跳繩、踢毽等活動.下午社團課時,開設籃球、羽毛球社團訓練.雙休日及節假日,則對學生提出要利用社區體育活動場地或在家進行1-2個小時的體育鍛煉.在體育與健康課上,對學生在參加鍛煉時出現的問題加以指導.這樣的練習進行了近兩個月,進入冬季后,又特別強調學生練習時必須結組進行.較高強度運動前,準備活動要做充分,消除各種不安全隱患,避免傷害事故發生.隨著練習的深入,學生已不滿足單純的活動練習.于是又讓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收集各種體育信息,在班內的板報欄展示,培養鍛煉興趣,學生的熱情也更加高漲了.

三、實驗結果分析

通過近一個學年的鍛煉,這班學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在校運動會比賽中,總分列年級第二名,學年綜合評定體育成績列年級第一名.這一學年中,感冒發病率為46.7%,在同年級中最低.學生上課時注意力比以前有了較大提高,學習成績也有較明顯的進步,第一學期期末學習成績量化為年級第3名,第二學期期中考試列年級第2名,期末列年級第2名.上體育課時,半數以上同學能根據課程項目做較系統的準備活動,對各種技術動作的理解程度和接受能力在全年級中也是最好的.從實驗中可以看到,運動方式也是影響學生體育鍛煉習慣養成的重要因素.獨自進行體育鍛煉,易使人產生枯燥感、疲勞感,合作式集體參與的鍛煉形式,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鍛煉熱情.小組內的互相影響、相互交流、相互幫助,為實現共同的目標而團結協作、共擔風險的精神,有效地增強了學生的責任感.當今的少年兒童,易形成以自我為中心、責任感差的不良心理,而合作的方式使他們更容易克服困難,實現交流,有效地促進了責任意識的培養.對于運動場地及時間的安排也應受到重視.教育學生在校外體育活動時應選擇在較安全的場地進行,因地制宜,利用自然環境及有限條件進行;時間上不能過于集中,早晚分散進行.在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同時,應消除家長的顧慮.多數家長的意識中,學習是第一位,體育活動被部分家長認為是妨礙了文化學習,甚至被制止.所以體育教師要幫助學生制定切實可行的健身計劃,在保證安全和不影響學習的情況下,體驗運動的樂趣,獲得智育、體育的雙豐收.校內校外相結合,這樣才有助于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通過實驗可以看出,有計劃、適宜的體育鍛煉不僅不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反而會促進文化學習的進步,使學生課堂上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提高課堂的學習效果.強健的身體,使學生學習更有保障.綜合考慮,只要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系,有效、適宜地參加體育鍛煉,就能夠促進文化學習成績的提高.通過實驗證明,教師的鼓勵和取得成績的激勵,對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促進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孩子是在不斷表揚中進步的.教師應隨時監控學生鍛煉,及時收取反饋信息,發現進步,隨時表揚,出現問題,及時糾正,加以正確引導.學校要組織多種多樣的體育競賽活動,通過競賽激發學生的鍛煉熱情,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給他們帶來的快樂,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鍛煉熱情,對于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培養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四、結論

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受多方面因素影響,體育教師要進行正確的引導,發揮體育運動的育人功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習慣,應從學生喜歡、易于接受的運動項目開始,逐漸滲透,培養廣泛興趣,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結成鍛煉小組,采用合作型的鍛煉方式,有益于學生自信心和責任感的形成,有利于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校外體育活動是校內體育活動的補充與延伸,要做到合理安排,達到安全效益雙豐收.適宜、正確的體育鍛煉對于文化成績的提高起積極的促進作用.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相互促進,相互補充,有利于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教師的鼓勵和獲得成功的體驗,是學生堅持鍛煉的促進力,對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起促進作用.

五、建議

體育教師要采用積極、有效的手段,喚起學生的健康意識.教師要進行及時正確的引導,使學生自覺地投身到體育運動中去,促使學生自主學習和堅持體育鍛煉,逐漸形成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學校要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從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角度出發,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關注學生健康,促進學生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形成.學生自己本身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主動自覺地參與各種各樣的體育活動,培養廣泛的興趣,克服自身及客觀條件的不足,激發對體育運動的興趣,逐漸養成自覺參加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提高生活質量,使自身得到全面的發展.

作者:惠偉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第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