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教育思想政治科學化探析
時間:2022-08-26 04:43:32
導語:體育教育思想政治科學化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民族地方高校為我國教育事業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在向國家輸送高質量、高素質人才的同時,也為地方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注入新鮮活力。人才培養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的有機整合,在整合過程中要堅定“四個自信”,牢記“四個意識”。實現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科學化,激發民族地方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內驅力,能夠為當代民族地方高校體育教育類大學生認清發展趨勢、找準困境所在、實現目標提供科學化路徑。
[關鍵詞]民族地方高校;體育教育;思想政治
2019年3月18日,在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推動思政課改革,辦好思政課,堅持統一性與多樣性、理論性與實踐性的統一等。提高當代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是時代的發展需求。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著重關注和廣泛重視,尤其是我國的民族地區。民族地方高校肩負著民族地區的發展和繁榮,發展民族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我國的繁榮昌盛能夠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一、民族地方高校體育教育專業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相互滲透
體育教育是高校師范類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巨大的育人功能,肩負著祖國的未來[1]。提升體育專業大學生的思想素質,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重要目標,它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教育基礎,也為就業、擇業提供可靠保障。體育教育專業教學目標要教會學生動作技能,掌握理論知識,也要教會學生開拓創新觀念和意識[2]。體育教育專業課程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支撐,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需要借助體育教育專業發展。體育教育專業不僅要讓學生系統地掌握科學知識,熟悉研究與學習的方法,還要利用科學的思想和理論理解體育專業知識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
二、在課堂教學中開展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隨著“大數據”“大生態”及模擬技術的不斷進步和“自媒體”時代的到來,現代的教學與傳統意義上的教學已存在較大差距。現代意義上的教學面臨的是思維敏捷、視野開闊而活躍的21世紀新人,傳統的教學方法已難以滿足絕大部分學生的需要。在教學中,教師授課內容與思想政治教育掛鉤的較少,體育教師只是單純地將學習內容傳授給學生,忽略了學生思維的發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國文化意識形態建設的核心內容,在高等教育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學校體育教學中,教師將思政教育滲透到體育教學中,能夠彌補專業課程的不足,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專業知識。高校教師要用高尚的品德感化和教育學生,在責任感和使命感的驅動下積極地提升專業知識和技能[3]。民族地區相對落后,在教育質量和教學水平上難以與經濟發達地區比擬,提高民族地區教師的思想覺悟,弘揚社會主義新思想,提升民族地區高校教師技能專業化素養的需求,優化課堂教學內容。(一)明確定位,做時代的新人。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只有在掌握規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利用規律,才能造福于民族地區。在民族地方高校體育專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把握好體育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課堂教學中這一主線,統籌兼顧。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新生兒”,有其自身的發展優勢和生命力。在民族地方高校體育專業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要發揮思想政治課堂的優勢,揚長避短,為我國民族地方高校體育專業課程建設增添斑斕色彩。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肩負著祖國的未來,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中流砥柱。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明確大學生自身的定位,用先進的思想進行教育。(二)站在時代前列,提高教師的政治站位,做時代新人的引路人。專業課教師要提高自身修養,用馬克思主義武裝頭腦,用積極的語言鼓舞學生,用恰當的行為激勵學生。在思政課授課過程中,弘揚愛國主義旗幟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的積極作用。專業課教師應提高政治覺悟,堅持馬克思主義信仰,堅定政治立場,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教學實踐。民族地區地方高校思政教師要以“培養什么樣的人”“為誰培養人”“怎樣培養人”為導向,以學生的實際需求為出發點,引導當代大學生找到正確的人生航向。同時要提高自身的政治站位,用黨的思想武裝頭腦,用科學發展觀等一系列知識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建立自身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落實師德修養和職業素養,做好時代新人的引路人。(三)改變教育教學觀念,豐富教學手段和方式。強調,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這種親和力是教育者對教育對象的感召力和說服力[4]。傳統的體育教學堅持一貫的“滿堂灌”“填鴨式”教學,學生在教師的“壓制下”被動地學習。在體育課堂中滲透思想政治教育,倒逼教師改變傳統的教育教學理念,豐富教師教學手段和方式,已成為高校體育教師亟須解決的問題。對于高校教師面臨的問題,民族地區教師要積極地改變教育教學觀念,充分利用時代優勢和科技成果,改變過去陳舊的教學觀念,以學生、社會的實際需求為導向,將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緊密結合,促進師生情感,落實“立德樹人”目標,為我國教育教學改革貢獻力量。(四)發揮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作用。家庭是學生受教育的第一場所,對學生的身心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5]。提高民族地方高校體育專業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需要家長配合、學校栽培和社會培育共同協調。在協調這一過程中,三者要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履行好義務和職責,對學生負責,為學生的將來負責。
民族地方高校有其特殊性和民族性,需要從國家政策、地方政策和學校政策三方面著手,多面一體,共同兼顧。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因其特有的屬性更加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三者的協調,促進其成長成才。在教育教學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對擺脫人們對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誤解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張正光.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的有效途徑[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5):140.
[2]劉云,呂晨曦.新時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科學化研究[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6):3.
[3]邵紅蕊,秦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科學化路徑探析[J].西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87.
[4]楊碧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的實現路徑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9):202-203.
[5]秦書生,愛萬麗.當好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六個要求”———學習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J].現代教育管理,2019(8):43-48.
作者:譚正坤 單位:黔南民族師范學院
- 上一篇:生命化體育教育對不文明行為的干預
- 下一篇:高職院校體育教育現代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