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公共文化服務普及與提高
時間:2022-07-08 05:34:20
導語:社區公共文化服務普及與提高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共報告指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目前,各個城市都在積極開展文化活動和社區共建工作,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是,隨著城市的發展和市民對文化服務需求的增加,公共文化服務面臨新的挑戰。本文將結合上海的實踐,談談對這一問題的看法和解決路徑。
一、上海社區公共文化服務面臨的挑戰
隨著我國社區管理體系的不斷完善、上海各級管理部門對社區公共文化服務的高度重視,各社區、活動中心都為居民提供了多類文化活動場所和較好的基礎設施和設備,包括圖書館、活動室、教室、展覽廳、小劇場等。社區開展的公共文化服務項目類別較多,活動頻率較高,一般每個街道每年都有200多場文化活動,主要服務對象為退休居民、白領、青少年。不僅如此,隨著政府加大對公共文化服務的投入,相關的活動場所和設施正向智能化、標準化趨勢轉變,如各街道圖書館已建設一機一合一平臺,提供自助還書、電子書下載閱讀服務,從而激發公眾的閱讀熱情。然而,面對日益變化的群眾需求,社區公共文化服務依然有需要提升的空間。首先,內容單一,難以滿足多層次的需求。居民層次不一,對文化服務的內容要求也會不盡相同。如退休居民主要喜歡戲劇、養生、唱歌等;白領喜歡提升人文素養和生活藝術的活動,如插花、手工制作、中醫、服飾文化等;青少年則喜歡有趣、有創造力的活動,如卡通、模型等制作。目前大部分文化活動僅限于滿足居民的一般需求,在文化、審美的多層次需求滿足和培養方面存在不足。其次,大多數活動存在同質化問題。雖然各街道每年都圍繞市區管理部門的規劃制定計劃與實施重點項目工作,如每年的323市民文化節、2019年的垃圾分類、70周年國慶等,并已建立一些重點特色活動項目:如漕河涇街道的“大家”系列活動,有滬語學堂、地方戲曲、音樂工作室、非遺絨繡工作室等;江寧路街道的“樂寧”系列活動,有樂寧夢想舞臺、樂寧小區學堂、小區運動會等,但大多數街道反映開展特色活動不易,需要加強文化創意力量。據調查,社區青少年需要豐富課余生活、發展興趣特長、進行文化熏陶的活動,社區白領更偏好參與排解壓力、保持身心健康和提升人文素養的社區活動,居家老年人有更多寬裕的時間,更容易投入到社區活動中,喜歡益智、健康又快樂的文化活動,希望通過文化學習活動豐富老年生活。第三,公共文化服務的惠及面不足。雖然政府在社區文化方面投入了較多的資金與人力,街道管理層和工作人員積極推動社區文化建設工作,但參加活動的多為居民積極分子,受眾面較為狹窄;活動在內容、形式和手段上還有待改進,且目前社會多方力量整合介入不足,列入政府供采購的服務組織中,入選組織和項目的比例偏低(約為6%)。第四,培養群眾有償購買服務的意識需要加強。通常情況下,社區的公共文化服務活動經費主要來自于政府和街道撥款,有時候也會對參與的居民收取10~20元的入場費。調查發現,居民對于免費的公共文化服務活動參與率較高,而對于收費的項目,則人數較少,居民對于購買文化服務的意識還需增強。第五,公共文化服務在社區建設的考核標準中占比小,影響文化服務的提升。上級部門每年對街道公共文化服務工作進行考核:如項目經費、工作實績、標準化管理、人員考核、公共衛生保障、活動開展狀況、設施功能提升、社會組織、組辦承辦區級市級的活動、參加區級市級的得獎情況、文藝創作等,其中文教體衛在考核中只占5%,文化服務占2~3%。不僅如此,參與社區服務管理的只有少量的事業崗(主要管理成員)和大多數的社工崗(工作人員)。社工人員通常身兼數職、力不從心,缺乏專業化培訓,從而降低了社區的服務質量。第六,社區公共文化服務的宣傳力度有待加強。目前社區公共文化服務的宣傳主要有三種形式,一是居委會干部們在社交群里進行告知,二是在活動中心門口信息欄內張貼通告,三是利用社區、街道的官方公眾號平臺、小程序等對相關活動進行預告與報導,缺乏通過紙媒、電視媒體和街道活動中心展示等媒體的宣傳報道。
一是要適當提高文化建設的考核比重、增加標準制定的靈活度、建立多層次的管理機制、擴大多方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面和量。社區的文教體衛服務與居民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社區公共文化是普及與傳播文化、建設新時代文化的基礎陣地,也是推動社區共享共建的實踐基地。中共把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推動和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作為今后文化發展目標。因此在具體落實方面,應該給予文教體衛更多的支持,建議提高文化建設的考核比重。適當增加標準制定的靈活度。在活動場地、經費、面積標準等方面應根據各街道的情況進行調整,避免一刀切。對于場地不足的居民區建議鼓勵利用空閑的公共休閑地或周邊大型園區的場地開展活動,既解決場地問題也可與園區互動交流。經費方面如工業園區的活動經費和居民區的經費應該有所不同。白領聚集的園區由于工作原因經費使用和活動時間遠低于街道,經常存在下半年突擊使用經費的狀況,可適當調整經費分配。在管理方面,建議打破當前以行政管理為主的方式,增加職業管理的內容,在市區管理系統中建立街道工作人員崗位培訓機制。如各社區的劇院燈光音效的管理、攝影、網絡平臺的宣傳等都有一定的專業性,居民行為、心理,市場的文化動向等也不斷發展變化,對這些內容所涉及的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將會使社區的工作開展更為有效。擴大多方參與面和量。目前第三方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配送的社會組織主要來自于民間團隊,專業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另因經費原因,很多文化互動的開展由居民積極分子組織和實施。建議借鑒上師大音樂專業與漕河涇街道的合作、華東理工大學花文化團隊、同濟大學建筑景觀設計專業與全市多個社區建設社區的案例,鼓勵更多的高校和專業性強的團隊參與文化服務指導和配送,既提高居民團隊的活動水平,也可培養更多的居民團隊,還可以在活動內容、形式和可持續性方面更科學、更系統。同時增加市區列入公共文化配送的社會組織和企業的比例,使社區有更多的內容和服務選擇;鼓勵年輕人文化創業,加入社會組織,因為他們想法新、對新技術、新媒體傳播有更大的接受度和理解力,對于推廣新時代文化有積極作用。二是進一步豐富社區文化服務內容和形式,鼓勵文化特色的建立和可持續發展的規劃。針對當前文化服務內容多為傳統內容、活動形式主要在社區活動空間的現狀,建議增加戶外空間和流動活動空間,尤其針對青少年、退休居民,從形式和內容上增強對居民的吸引力;在內容上,建議增加非遺、中醫、歷史、生活美學等方面的內容,引導居民了解、學習并應用,同時要引入科學、技術知識與文化活動相結合,如食品科學、互聯網技術、生命科學、金融經濟等知識,滿足居民的多方面需求。鼓勵文化特色的建立和持續發展的規劃。對于各區、鄉鎮文化的發展重點,有切實可行的切入點或抓手。各社區有自己的群體、地域和歷史特點,也努力建設自己的特色活動,但是因人力、財力、資源局限,在活動內容、形式上同質化明顯。因此,可以鼓勵街道尋找特色切入點,建立屬于自己社區的特色公共文化服務。如靜安區江寧路街道與民革上海市委會花文化實踐團隊攜手,以花文化為切入點,開展“花開四季、美在江寧”的系列花文化課程活動和社區共建活動,既有趣又有效地讓居民們學習體驗人文知識與創新技藝,同時又合力促進了社區環境的建設。三是發揮居民積極分子的帶頭作用,培養居民購買文化服務的意識,擴大公共文化活動的惠及面。實踐證明,居民積極分子的參與,對于普及和提升社區公共文化服務的質量具有明顯的推動作用。例如,嘉定區安亭鎮陸巷社區通過居民選種薔薇花,營造公共社區新氛圍,激發居民共建社區的內在動力。居民在居委會組織引導下,成立了由積極分子組成的“薔薇巷”自治委員會。“薔薇巷”自治項目圍繞公共部位和小區主干道,采用經費眾籌的方式展開。首批20多戶居民主動報名栽種薔薇花,此后參與者逐步增多。如今,“薔薇巷”已初步建成,陸巷社區在薔薇花的裝點下更加美觀,社區景觀品質和宜居性大大提升。同時,“薔薇巷”還舉辦“薔薇地景藝術節”,用“薔薇元素”制作各種景觀小品裝點社區,交流種植心得;開設“薔薇巷課堂”,豐富居民的業余生活。培養居民購買文化服務的意識。樹立尊重他人知識成果、優質優價的理念,對于專業度高的活動,結合市民的確切需求,可設定適度收費的方式,既可提高居民對活動的重視程度,也可提高活動質量,讓更多優質資源輸送到社區文化服務中。
作者:陳虹 劉毅 湯燁勍
- 上一篇:文化傳承下剪紙視覺設計藝術的實踐
- 下一篇:RCEP給電子商務發展的新機遇
精品范文
10社區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