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特色旅游資源發展思路
時間:2022-04-20 09:36:02
導語:民俗特色旅游資源發展思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人民隨著改革開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也把旅游活動作為度假和休閑的重要內容,甚至是主要內容,每年黃金周假期繁華的旅游市場就證明了這一點。特別是經過了一段主要旅游景點和傳統形式的旅游活動以后,人們已不滿足過去那種單純看景、拍照、購物的“老三段”旅游模式,對旅游的內容和形式都有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要求旅游活動賦予豐富的文化內容,由傳統的行、吃、住、游、購、娛變成感知、了解、體驗、品味、探索由山川、河流、冰川、瀑布、峽谷等自然景觀,由建筑、歷史、宗教、民俗以及歷史名城、歷史遺跡等人文景觀所構成的各種不同的旅游文化,達到“求奇、求知、求新、求特、求樂”的文化旅游目的。之所以出現旅游者對旅游文化的需求,其原因是旅游活動從本質上講就是一種文化活動。無論是旅游消費活動還是旅游經營活動都具有強烈的文化性。只有挖掘出深刻的文化內涵,它才會具備吸引旅游者的魅力。只有真正加強一個城市或地區甚至一個國家的旅游文化建設,這個城市、地區或者是國家才能發掘和充分利用旅游資源,成為人們向往的旅游勝地,才能使旅游業成為這個城市、地區甚至是國家重要的甚至是主要的經濟發展支柱。旅游在發展的一定階段是經濟—文化產業,在發展的成熟期是文化—經濟產業。此言透徹的闡明了旅游與文化關系的密切程度。文化是旅游的內涵和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和表現形式。
旅游文化是人類社會和諧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旅游文化在旅游活動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它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旅游業不可缺少的底蘊和靈魂。在那些不同線路、不同方式、不同內容的旅游活動中,人們不僅觀賞黃山云海、漓江風光那些大自然造就的奇山異水,更喜愛那些伴隨著山水的歷史和傳說;不僅觀賞那些巧奪天工的萬里長城、秦代兵馬俑、東方明珠塔及北京的鳥巢、水立方等著名人文景觀,更關注那些建筑的歷史和伴隨而生的經典藝術;不僅觀賞那些各地民族的服飾、飲食、節日和生活方式,更愿意親身體驗那些民族的習俗和特有的文化;不僅觀賞那些高聳入云和嘆為觀止的教堂、寺廟,更傾心了解不同宗教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巨大影響。事實上人們在旅游活動中所接觸的所有內容都有特定的文化內涵,那些巧奪天工的壯美山水所包含的自然景色文化,具有極強的觀賞性;那些巍峨的教堂、壯觀的寺廟所體現的宗教文化,具有極強的神秘性;那些世界各地不同區域,不同歷史構成的民族習俗文化,具有極強的地域性;那些涵蓋歷史精品大全的博物館文化,具有極強的知識性;那些金碧輝煌的宮殿、陵墓所承載的歷史文化,具有極強的藝術性;那些水上漂流、草原馳騁以及農家樂和體驗民族生活的原生態文化,具有極強的參與性;那些最高建筑、最美噴泉、最具特色劇院和體育場館等體現的現代文化,具有極強的時代性;還有那些記載中國人民解放斗爭歷史和建設歷史而設立的紅色旅游項目所強調的精神文化,具有極強的教化性。所有這些都告訴我們,旅游離不開文化,人們在所有的旅游活動中,在休閑、娛樂、怡情的過程中,都自覺不自覺的增進知識,感受文化,提高品味,陶冶情趣。民俗旅游的文化魅力在眾多的旅游文化項目中,旅游者更關注、更青睞、更癡迷的是那些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歷史特色的民俗文化旅游項目。因為這些項目通過歷史遺跡和館藏文物使旅游者能深刻了解這些民族的發展歷程,具有一定的歷史知識性;通過民族習俗和傳統文化展示使旅游者能親身參與民俗活動,具有一定的風情體驗性;通過對民族服飾、餐飲、用具以及各種歷史文物的觀賞及選購,使旅游者能深入了解民族特有的傳統文化,具有一定的文化鑒賞性。因此注重開發旅游文化資源,特別是結合當地的歷史和民族特色,開發具有民俗特色的旅游文化資源。
這是目前世界旅游業發展的重要態勢,也是每個旅游工作者關注的熱點。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約有2000個民族,僅中國就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歷史、習俗、文化,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特點,這些歷史、習俗、文化構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人類社會的燦爛文化,成為人類社會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在旅游活動中人們不僅要觀賞那些美麗的自然風光,游覽那些令人流連忘返的人文景觀,同時更愿意對那些異于本民族的民俗風情,歷史文化進行探索、探尋、探奇甚至探究,這也是旅游的魅力所在。因此開發具有民族特色的民俗文化旅游,使游客在旅游活動中對各民族的吃、穿、住、行、服飾、風情民俗、傳統節日、婚喪嫁娶、宗教儀式、建筑風格、民間歌舞等進行了解和體驗,進而選購自己所喜愛的具有民族特點的紀念品和相關商品作為收藏,甚至作為自己生活的用品和飾品,對于提升旅游景點的影響力、旅游項目的吸引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新疆利用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等13個少數民族聚集區資源,開發以維吾爾族為代表的少數民族服飾觀賞和采購游覽,以手抓肉為代表的少數民族飲食習俗體驗旅游,以體驗民族風情的肉孜節、古爾邦節、諾魯孜節等民俗節日旅游,以品嘗、體驗和選購哈密瓜、樓蘭紅棗、吐魯番葡萄干、肉馕和各種具有新疆少數民族特色的服飾和家庭掛飾、擺飾等體驗旅游,令游人視新疆旅游為首選的旅游體驗度假項目。云南開發的民俗特色旅游可以說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云南境內26個民族的各種民俗節日,如傣族潑水節、彝族火把節、景頗族“目腦縱歌”節、傈僳族刀桿節、白族三月街會等就有30多個。
景洪地區給人最強烈的印象是民族風情濃郁,富有世界樣的傣族婦女衣著打扮,男女青年“丟包”、趕擺、拴線儀式等風俗,令人津津樂道的潑水節等等。傣族的聚居區至今仍保留著自己獨特的語言、文字、風俗習慣、建筑特色、宗教信仰等。其他如納西族“東巴文化”的發源地和常年被人們朝圣的“靈洞”所在地香格里拉,著名電影《五朵金花》描述的白族大理三月街會,每年農歷12月初的哈尼族長街宴,以及云南的納西族茶文化、茶山人民族婚姻、傈僳族婚禮與跺腳舞、摩梭人的風情和形形色色的廟會,令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充分體現了特有的少數民族民俗文化。而這些民俗體驗式的旅游項目不僅給游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時也對宣傳地區文化、民族文化,開發本地區其他旅游資源起到了極大的促進和推動作用。我國臺灣地區的高山族民俗文化旅游也是非常有特點的。觸景生情,即興演唱,具有抒情寄意的高山族音樂歌舞具有豐富多彩的風格。喜愛喝酒和打獵,把獵狗看做生命一部分的生活習俗,保留著母系社會遺風的女權地位,檳榔情趣和“籠子”幽會的戀愛婚嫁習俗,類似毛利人的點鼻待客禮,以及每年最重要的播種節和豐收節節日盛會,是臺灣高山族人主要的民族風俗。這些旅游項目給凡是到寶島旅游的客人都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世界各國也都非常重視民族風俗的旅游文化資源開發。新西蘭開發的毛利人文化習俗旅游項目,讓游客從羅沱路亞的毛利音樂表演,類似夏威夷草裙舞的毛利歌舞,獨木舟上、城塞村入口處以及集會場所前面及周圍的雕刻,頗具民族特色的碰鼻禮、紋面等等,深深體驗毛利人的歷史、風俗和具有特色的文化。印度專門設置的民俗文化旅游項目,印度特有的傳統服飾和女人專屬服裝,具備各種奇異功能的花樣草藥,包括出生、普迦、婚禮、葬禮四大儀式,印度教的燈節、十勝節、除十節等特色節日,以及以修行為目的的乞討活動,都使游客對印度這個國度和民族有了較深的了解,留下難忘的回憶。
北美地區反映印第安人歷史、文化和民俗風情的旅游項目,南美地區以巴西人為代表的忘情桑巴舞,歐洲地區西班牙的斗牛士,俄羅斯的民族歌舞和具有民族特色的套娃,以及遍及歐洲的宗教習俗,非洲人特有的飲食、婚嫁和禮儀習俗。這都是人們在世界各地游覽時所接觸到的民俗旅游文化,都是根據所在國和所在地的民俗特色和資源進行旅游文化資源的開發。如何將這些旅游資源在提升文化品味和游客體驗等方面進一步開發,從而提升地方旅游文化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同時促進地方旅游景點建設和旅游環境建設,這是當前世界旅游業發展的重點和重心。作為滿族和清朝發祥地的遼寧,同其他省市及世界旅游業的發展同步,針對遼寧所具有豐富的鮮明和濃烈的滿族民俗特色旅游資源,正在開發結合以沈陽為核心的中部七城市群所特有的滿族民俗文化,進行民俗特色的旅游文化資源開發利用。針對清朝興京—東京—盛京—北京建都歷程,即從努爾哈赤開始在赫圖阿拉老城(舊稱興京)起事,到遼陽建立后金國都(東京),發展壯大移都沈陽(盛京),挺進中原入關北京建立大清帝國的清朝發跡史,設計和開發“清朝發跡史四京游”旅游項目;針對遼寧滿族人口眾多,滿族歷史和民俗特點鮮明的情況,設計和開發包括“滿族風味美食一條街”、“滿族民俗商品一條街”、“滿族民俗文化一條街”等內容的“滿清民俗文化體驗游”旅游項目;針對沈陽作為清朝發祥地所完好保存的清故宮和新建的關東影視城等資源,設計和開發體現清代宮廷文化、歷史文化、禮儀文化,展示清朝十二帝功績、清代珠寶、清代宮廷用品、清代名家書畫和文學作品、清代服飾以及包括“清代一條街”等內容的“清代特色文化體驗游”旅游項目。
民俗特色旅游的特點這些地區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資源的開發都具有共同的特點。一是民族文化特色突出,所開發的旅游文化項目,都有自己鮮明的異于其他地區和其他民族的獨有的文化特征;二是民俗文化特色突出,所提供的民俗旅游項目,給游客提供具有絕不類同于其他民族和其他地區的特殊體驗;三是民族歷史文化特色突出,所設計的旅游項目,不論是從旅游線路的設計還是旅游內容的安排,都體現出民族的發展歷程。特別是遼寧省旅游工作者設計的“清朝發跡史四京游”旅游項目,讓游客隨著旅游路線漫游,穿越歷史隧道,品味那些物是人非,體悟那些滄海桑田,充分了解大清王朝300年的興衰史,體驗曾在世界歷史上獨樹一幟、大放異彩的清代文化。更特別的是這些民俗旅游項目文化特色突出,凡是開發民俗文化旅游項目的地區,都一改以往旅游那種走馬觀花,看景、拍照、購物的“老三段”模式,而是讓游客直接參與那些具有民族、民俗、歷史特點和特色的旅游項目,讓人們在旅游過程中深刻體驗特有的民族文化。甚至根據游客自身需求參加那些量身制作的特色旅游項目。如旅游活動由過去的局外觀看演變為旅游者成為旅游活劇的主要角色,每一位游客都是這部活劇的演員,而導游從解說者化身為導演。
開發民俗特色的旅游文化資源的出發點是增加旅游景點和旅游項目的吸引力、影響力,落腳點是提升旅游景點和旅游項目所在城市的影響力和城市競爭力。開發這些旅游資源也實實在在的促進了這些城市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繁榮,所有開發民族特色旅游資源的城市都在不同層次上推進了城市的基礎建設和文化建設,真正促進了城市綜合實力的提升,這是不爭的事實。綜上所述,由于中國各省市都具有不同的民族特色,都具有開發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資源的基礎條件,都應該把開發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資源作為旅游事業發展的主要內容,通過旅游文化資源的開發和建設,提升旅游景點和旅游項目的吸引力、影響力,提升地區的旅游經濟和綜合實力。
作者:齊欣工作單位:沈陽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地域旅游資源開發思路
- 下一篇:綜治及和諧平安建設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