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助推縣域旅游發展
時間:2022-11-10 08:38:57
導語:旅游文化助推縣域旅游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載體。文化不與旅游結合是“魂不附體”,旅游不跟文化結合是“靈魂出竅”。只有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才能發揮更大的經濟及社會效益。本文在分析墊江縣旅游文化資源情況和旅游文化融合發展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旅游文化深度融合助推旅游大發展的針對性建議。
關鍵詞:旅游;文化;融合;思考
一、墊江縣旅游文化資源情況
(一)富饒的自然資源。1.山水牡丹。墊江的“山水牡丹”,全國少有,重慶獨有,集特殊的觀賞價值與藥用價值于一體,已有2100多年的種植歷史,在遼闊的神州大地有“華夏牡丹源”之說和“丹皮之鄉”的美稱。墊江旅游從牡丹花開始,并在此基礎上“以花生花”,催生了茶花、芍藥、白柚花、李子花、荷花、玫瑰花等。2.古城寨卡。號稱“天下第一城堡”的鶴游坪古城堡,面積近167平方公里,周長100公里以上,建于清代咸豐年間,有36道大卡和72道小卡,城堡內有涪州鶴游分州治所遺址與48座古石寨,可算是世界上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山寨式城堡,是天下奇觀,世所罕見,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蘊。3.湖光山色。湖島之鄉白家,地處長壽湖庫尾,有90余個半島和島嶼,湖面長達10公里,水域15平方公里。湖面海拔(一般水位)330米,湖西側高聳巖楞如刀砍斧劈,高于湖面100米以上,站在巖楞上鳥瞰湖島,煙波浩渺,巍然壯觀。明月山市級風景名勝區,景觀奇特、山巒疊嶂、森林茂密、山中有山。寶鼎山市級森林公園,海拔1060米,主峰周圍,諸峰環繞,林木蒼翠,風光幽邃。(二)深厚的人文資源。有三國時期的東吳大將甘寧、明朝天官夏邦謨、刑部侍郎白勉、抗倭英雄胡帛、清代八大才子之一的李惺、為官清正廉明的監察御史程伯鑾、近代著名化學家任鴻雋、現代數學家董澤清、著名作家劉德彬等諸多杰出人物,是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的千年古縣。(三)豐富的非遺產品墊江醬瓜、永安咂酒、大石竹編、墊江角雕、開山號子、春牛舞、高峰薅秧歌、高安嗩吶等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彰顯了我縣深厚的文化底蘊。
二、墊江縣旅游文化融合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頂層設計力度不足。目前,我縣旅游業的發展未集中拳頭統一出力。雖景區多,但規模普遍較小,注重資源簡單利用,對綜合開發,特別是對文化的挖掘、整理和提升少,未形成核心吸引力,沒有一個規模較大、功能齊全、有文化底蘊的4A以上景區。(二)項目資金投入不夠。政府投入旅游產業的資金沒有打捆使用,集中統籌安排的力度不夠;旅游基礎設施不配套,缺乏統一的旅游集散中心,精品旅游線路尚未形成,重點旅游通道缺失;文物保護和非遺扶持重視不夠;招商引資力度不夠,引進有實力的企業參與我縣旅游資源開發建設少。(三)宣傳營銷力度不強。墊江旅游專業人才匱乏,突出表現為數量少、層次低、專業不配套,極不適應旅游業發展的需要;文旅融合、文化創意、文化經紀、文化產業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奇缺,“非遺”傳承人,大師級工藝人才散落民間;對歷史文化、自然資源進行深度挖掘、研究、精煉和提升不夠,缺乏資源特色和市場號召力主題;未建立旅游營銷專項資金,旅游宣傳造勢缺乏經費。五是旅行社數量少且作用沒有很好發揮。(四)產業之間融合不夠。激勵機制不健全,未及時出臺旅游企業發展、項目整合與產業融合、旅游商品開發、組團旅游等有關優惠獎勵政策;部門責任不健全,未將旅游文化融合發展與各有關部門職能結合起來,合力尚未形成;協作機制不健全,管理、服務涉及農業、林業、水利、交通、國土、發展改革、規劃、城鄉建設、市政園林、文化、財政等部門之間的協作機制尚未建立。
三、墊江縣旅游文化深度融合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注重縣內文化資源、自然資源的盡快挖掘、研究、開發和利用,逐步形成休閑旅游核心吸引力;建議學習借鑒其他區縣大手筆發展旅游文化的經驗;建議成立強有力、高規格的全縣休閑旅游目的地建設領導機構和務實高效的辦事機構,主要領導當組長,落實專人負責,相關部門各司其職,真正做大做強墊江的旅游。(二)統一規劃,突出重點。北線突出“山水牡丹”名片,以縣城為中心,渝巫路墊江段為中軸,西含明月山市級森林公園,東括渝巫路以東5公里內的景區或景點、景觀環線打造,形成牡丹大旅游圈發展格局;南片以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和內涵的鶴游坪古寨卡群和長壽湖自然風光相結合為主體,大力發展魚、果、瓜、蔬,形成“四季有花、處處是景”的全域旅游度假地;以白禮西中華太極養生園結合康養主題進行打造。(三)加大投入,改善交通。理清政府與企業投入邊界,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將政府有限資金用在刀刃上;積極爭取國家、重慶市旅游項目資金,繼續整合農業、林業、水利、建設、國土、交通等方面的項目和資金,支持旅游發展;加大旅游產業招商引資力度,重點圍繞央企、市屬國有企業以及一些有實力的民營企業開展招商引資,著力引進有實力的企業參與我縣旅游資源開發建設。(四)建立機制,形成合力。制定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對招商引資工作做得好的單位應加大獎勵;制定旅行社、旅游公司等組團到墊旅游獎勵政策,切實發揮旅游中介組織在組團、組客等方面作用;制定文旅、農旅、商旅等產業融合政策,整合各類項目及專項資金進行打捆打造,形成全域旅游發展格局;制定旅游商品研發、生產獎勵政策,鼓勵和調動科研和生產企業研發、生產旅游商品的積極性。(五)彰顯文化,特色發展。旅游“游”的是文化的差異性,有了文化的浸潤,旅游才有靈氣。在旅游產品同質化現象愈加嚴重、游客需求愈加多元的今天,在旅游中充分融入地方文化,形成獨具特色的旅游體驗,這是實現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作者:高攀 單位:中共重慶墊江縣委黨校
- 上一篇:波普藝術對消費文化的影響
- 下一篇: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問題及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