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格鋼琴作品民族文化傳承探究
時間:2022-06-30 10:55:20
導語:中國風格鋼琴作品民族文化傳承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鋼琴這門樂器在中國歷經了百年發展,已經形成了中國特有風格的藝術文化類型。這種藝術風格是中國和西方文化融合的結晶,同時也具有對中國民族文化的傳承功能。為此,需要針對中國風格鋼琴作品中所蘊藏的民族文化進行分析,有利于在進行中國民族特色鋼琴作品訓練時,真正起到民族文化傳承的作用。
關鍵詞:中國風格;鋼琴作品;民族文化
傳承中國風格鋼琴作品的創作,有效促進了我國鋼琴音樂民族化的發展。中國音樂風格鋼琴作品,不僅強調的是演奏技巧,還包含了許多中華民族傳統音樂文化特征。同時,還需要演奏者對我國地區音樂風格特色進行了解,并能夠掌握當前我國社會音樂的發展情況,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演繹出中國風格鋼琴作品的精髓。目前,中國風格鋼琴作品已經逐漸成為了一種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號,并在世界鋼琴舞臺上大放異彩,成為代表東方音樂的文化。本文對中國風格鋼琴作用的民族文化傳承功能進行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中國風格鋼琴作品蘊藏的民族文化
(一)中國儒家文化。中國儒家文化強調的是“天人合一”,其思想中所反映出的是道家思想中與大自然及宇宙相接近的藝術觀,是我國民族文化精的一種典型代表。這樣的民族文化,在傳統民族樂器中得到了體現。比如:在制作中國民族文化樂器時,主要是以自然本色材料為主。比如:蕭、笛、笙、箏、三弦、琵琶、二胡等等。這些樂器都是選材于大自然中的木、竹、石等。這也讓中國民族音樂具有了個性化與自由性的特征。這些元素在中國風格鋼琴作品中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在這些作品中表現出了中國儒家文化“天人合一”表達對大自然的情況。比如我國著名鋼琴音樂家陳培勛先生所創作的《平極之湖秋月》這部作品,將大自然風景與簫聲、鼓聲形成了一種多層次的描繪景致。其作品帶給聽眾一種較為舒服的情感體驗。再比如,黎英海所創作的《夕陽簫鼓》等類型的鋼琴協奏作品,都是以一種濃墨重彩的方式,對大自然景色的描繪。還有許多具有中國風格的鋼琴作品體現的正是中國儒家文化中“情景相融,天人合一”的民族文化內涵。(二)具有較強的意象性特點。這里所提及的意象性,顧名思義是立象以盡意的意義。其特點在音樂中,主要是反映出作者或演奏者自身的情感思維,通過音樂來對某個對象進行描繪,起到了兩者相融合的目的。在這類型風格的作品中,會產生一定“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或者“時空合一”的音樂體驗。這也是具有中國民族文化特色傳統音樂的思維表現方式之一。這種類型的音樂作品,并不會通過先驗理想和揭示事物本質為目的,而通過現實體驗過程或以一種體驗悟化的方式來表現其作品的藝術價值。在欣賞這類作品過程中,會在聽眾中產生相應的音樂語匯,并形成較為抽象的音樂符號,并以此來為聽眾提供遐想的空間。比如,陳銘志創作的《鋼琴小品八首》,主要是以現代十二音詞匯來進行創作,整個音樂作品采用了序列音樂縱橫法、序列分割及序列重疊法等創作文獻。這樣給其所創作的音樂形成了一種無規律性,聽眾在欣賞中則會產生一種與音樂織體錯綜的感覺。這種創作風格,與西方鋼琴作品中的具象特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通過中國民族文化的融入,讓其音樂具有了民族音型與旋律,形成了一種全新的無調性新結構的音樂形式。加上在其作品中采用了復調技法,并與民族特色的和聲語匯形成了融合,讓這部鋼琴作品更加具有了形象生動的特征,并能夠讓聽眾清晰地感受到各個聲部,增強了音樂織體的透明度。(三)具有線形思維特點。線形思維能夠讓音樂中表現思維的元素,形成一種連綿不斷且可以傳遞思維的作用。中國風格音樂主要是以橫向線條為主要方式的旋律思維,在其作品創作過程中強調整體線條的流暢并形成連貫。比如,知名的中國風格鋼琴曲《夕陽簫鼓》這部作品中,主要是借助與引用了同名古曲的旋律。在融入其主題旋律之后,讓這部中國風格鋼琴曲產生了古樸清新的風格。加上在創作過程中,融入了多元化的裝飾旋律技法,給人們呈現出了一種強烈的旋律線條,可以從其作品中感受到非常明顯的節奏感。這也是中國風格鋼琴作品中,具有抑揚頓挫曲調的經典之作。通過這種曲調的表現方式,能夠讓整個作品更具古曲性。聽眾在聆聽此類中國風格鋼琴曲時,則能夠深切地感受其作品中突出的線形旋律。
二、以中國風格鋼琴練習曲傳承民族文化
中國風格鋼琴練習曲,可以貫穿于整個鋼琴學習過程中。同時,也是每一名中國鋼琴學習者需要學習的主要內容,更是促進其鋼琴藝術學派長足發展的關鍵所在。為此,在進行基礎鋼琴知識學習過程中,應該盡量多接觸中國風格鋼琴作品。當前,鋼琴練習曲主要是以車爾尼等外國作品為主要練習內容。此外,對于入門級鋼琴教材,也是以巴斯蒂安等外國作曲家作品為主。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中國風格鋼琴練習曲創作在一定程度上還沒有得到重視,不利于中國風格鋼琴作品或學派的發展。為了能夠更好地讓中國風格鋼琴作品中的民族文化傳承功能得到體現,建議在開展基本功練習時盡可能采用具有中國民族文化特色的鋼琴小曲。不僅可以讓學習者獲得相應的演奏技巧,還可以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傳承。比如《牧民歌唱》這種鋼琴練習曲中,其小快板部分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習者的手指彈奏協調能力。
三、通過多元化創作風格來學習中國風格的鋼琴作品
在此過程中,可以讓鋼琴學習者對民族器樂曲、聲樂曲中旋律進行了解,并嘗試著將其改編為鋼琴曲。這類型的中國風格鋼琴作品有:黎英海的《陽關三疊》;黃虎威的《歡樂的牧童》等作品。在對其旋律進行了解之后,可以引導學習者對民族音調以及和聲方式進行深入研究,以此為基礎來創作具有中國民族文化特點的鋼琴作品。此外,還可以向學習者介紹中國民族音樂文化中的無調性或十二音體系,通過與現代音樂創作方法的融合,能夠創作出具有民族文化神韻的鋼琴作品。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增強鋼琴學習者對中國風格鋼琴作品的理解。同時,還可以向學習者講述作曲家的價值觀念,讓其對作曲家的創作意圖、作品風格特征以及所要表達思想感情進行全方位了解。這樣可在演奏前有效促使其作品之間形成共鳴的作用。通過多元化創作風格的方式,除了可以增強學生對中國風格鋼琴作品的感知力與理解能力以外,還可以進一步進高學習者的分析能力。這樣能夠促進其對音樂內涵的理解,并對中國民族文化產生更深厚的興趣。
四、利用鋼琴藝術史與鋼琴作品賞析課來傳承民族文化
利用鋼琴藝術史及鋼琴作品來開展教學,可以讓學習者對鋼琴藝術的發展以及文化背景進行了解。有利于學習者對作品開展分析,并對其風格進行理解。通過開設相關課程,還可以起到增強學習者藝術底蘊的作用,可以有效提升學習者的整體藝術素養。此外,利用好鋼琴理論課教學機會,融入中國鋼琴音樂文化內容,可以讓鋼琴學習者對中國民族傳統音樂文化進行了解。通過與學生之間的討論,可以將民族文化內涵融入到鋼琴教學中,讓學習者在欣賞中國風格鋼琴作品同時,對民族優秀音樂文化產生興趣。并以民族音樂文化為基礎,融合國外藝術精華進行創作,促進我國鋼琴藝術的可持續發展。
五、結語
總之,中國風格鋼琴音樂作品,以其民族化、自由化的特征,已經在世界舞臺上受到了人們的關注。鋼琴作為舶來之物,但在我國經歷百年發展之間,已經形成了一套民族化、風格化的藝術形式。在其作品中,蘊藏著豐富的民族文化底蘊,在經過本土化發展之后形成的中國風格鋼琴作品,不僅彰顯出了中國鋼琴藝術卓越風采,還起到了傳承民族文化的功能。
參考文獻:
[1]陳晶.中國鋼琴作品中民族化元素教學研究———以高校音教專業鋼琴教學為例[J].大眾文藝,2015,(19):249-251.
[2]許曉薇.中國鋼琴曲民族性音樂元素探究[J].音樂創作,2018,(06):172-143.
[3]陳軼群.探究我國鋼琴作品對民族傳統文化的藝術表現[J].芒種,2018,(06):106-167.
[4]任超.中國鋼琴作品中的民族風格探討[J].北方音樂,2015,(16):15-16.
[5]王秀萍.中國鋼琴作品中的民族音樂元素和戲曲音樂元素解析[J].藝術科技,2016,(09):191-191.
[6]徐向黎.文化視野下的中國古典鋼琴作品審美特征探究[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14,(02):265-269.
[7]葛艷秋.中國鋼琴作品對中華優秀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探析[J].藝術評鑒,2018,(07):53-55.
作者:王猜猜 單位: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文化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探析
- 下一篇:高校內部質量文化建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