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校園音樂文化建設與實踐研究
時間:2022-11-01 11:18:35
導語:小學校園音樂文化建設與實踐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社會時代的不斷進步,教育教學改革也應運而生,義務教育小學階段音樂課程標準的誕生提升了人們對小學校園音樂文化建設及以小學生為主體的音樂實踐受到越來越高的重視。所以當下必須及時加強對小學校園音樂文化建設與實踐的研究。本文以新課標為指導下的校園音樂文化建設為基礎,結合本校音樂文化實踐——以管樂團為例進行分析,最終提出加強與改進當前小學校園音樂文化建設與實踐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小學階段;校園音樂文化;建設與實踐
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做好小學教育教學工作、全方位提升小學生綜合素質水平,兩者共同構成了小學校園文化。在校園文化建設活動中,校園音樂文化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學校要積極開展除音樂課之外的校園音樂文化活動對學校的教育教學和德育工作有著十分重大的影響,并對學生德智體美育的全面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但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家長及學校過于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視了音樂文化活動,使得校園音樂文化建設一直進步緩慢甚至停滯不前,因此必須先從學校方面及時加以改進。
一、當前小學校園音樂文化建設實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校自身教學中存在弊端,阻礙學生全面發(fā)展。小學校園中的音樂文化建設主要由學校制定統(tǒng)一教學計劃以及各美育學科老師共同教授組成,但這二者存在的問題,極大的限制著學校音樂文化建設。例如,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中學校將教育師資、教學資源優(yōu)先撥給語數英等主流學科,音樂等美育學科一直處于夾縫中生存。上課時所需資源得不到滿足,進而教師只是單純的傳授理論知識,忽略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同時在教學活動中教育者的自身想法及條件也限制了校園音樂文化的發(fā)展,很多美育老師自認為身為副科老師不需要考慮學校的發(fā)展,也不需要提升自己的能力業(yè)務水平,且認為帶領學生完成活動是班主任的任務,從而忽略了自身在建設校園音樂文化中的作用。在上課時未能完全激發(fā)出教育熱情,進而導致學生的主動性、實踐性降低,阻礙了學校美育工作的發(fā)展及校園音樂文化的建設。(二)家校、師生之間溝通不暢,教學理念難統(tǒng)一。學校的發(fā)展與成長離不開家校一體的緊密配合。現如今家長限于時間和精力等原因,不愿意主動找老師溝通,且老師積極主動聯(lián)系家長的時段少之又少。最終導致沒有建立及時有效的交流與溝通,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以及學校辦學理念和思路就不能及時被家長了解,進而學校對于音樂文化建設思路也就得不到家長的反饋與支持。在家校溝通不暢的情況下很多老師也不愿意去和孩子溝通,師生之間也出現了一道屏障,進而導致孩子們有問題時不去向老師請教,不懂裝懂的情況時有發(fā)生。學生有問題時得不到及時解決,隨著積累,便養(yǎng)成不良習慣,厭煩老師、厭學、甚至用逃學的手段來躲避困難、逃避老師,因而不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校音樂文化活動當中。為建立及時有效的溝通,學校與家長、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就會陷入一個惡性循環(huán),從而嚴重阻礙了學校校園音樂文化的建設與實踐。(三)學校對音樂文化實踐重視程度低,活動開展頻次低。現如今一味的將學生關到教室里埋頭讀書,不積極展開豐富多彩的音樂文化活動已經是各個學校潛意識里的共識,“會影響學習成績”、“會浪費時間”、“會會出安全問題的”等都是學校不組織校園音樂文化活動的理由。因而極大降低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不能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學生無法產生對音樂文化的興趣,也就談不上積極參加音樂文化實踐活動了。興趣是一切學習活動的基礎,所以只有豐富多彩的音樂文化實踐活動帶動著孩子們參加時,才能讓孩子們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校園音樂文化的活動中。從而提升整個校園音樂文化的建設,完成新課標中關于音樂實踐性的理念,例如當校管樂團只訓練只學習而不給孩子們提供演出交流的機會,長期以往孩子們參與實踐的積極性就會一點點降低,最終孩子們放棄甚至排斥音樂文化活動。
二、加強小學校園音樂文化建設與實踐的有效措施
(一)努力營造校園音樂文化建設氛圍,同時加強家校合作音樂活動教育工作。學校應該加強對校園音樂活動的普及以及積極提倡學生參與度,利用學校的廣播,宣傳欄,班里的黑板報等等手段,讓學生了解音樂、感受音樂并與音樂朝夕相處。在提升校內音樂文化建設的同時,及時發(fā)現、治理、舉報校園周邊影響校園音樂文化建設的場所,例如:歌廳、網吧以及一些商鋪為了營銷而播放的低俗歌曲。堅決禁止低俗音樂曲調,影響校園流入校園。另外,重視家長在學校音樂建設中的作用,積極與家長展開溝通與交流,讓家長明白自己在學生成長中的作用,并支持鼓勵孩子完成學校布置的音樂活動。例如我校管樂團定期召開家長座談會,或者定期召開分聲部家長會,直接將學校-家長-老師連接在一起,解決家長中的產生的對樂器專業(yè)方面疑問,并把學校及各個聲部專業(yè)老師對孩子們練習樂器的要求一一告訴家長,使學生在校有老師教授知識在家有家長輔導練習。緊密連接起家校合作,一切為了學生的成長。(二)加大校園音樂文化課程建設,拓寬學生參與校園音樂文化的來源。學校應加大對校園音樂文化建設工作的力度,真真正正的把學生與校園音樂文化連接起來。加大音樂文課程開設的數量與質量,不斷完善關于校園音樂文化的教學制度。例如我校在開設音樂課的同時積極開展樂團鼓號隊、合唱團、口琴團、打擊樂興趣班等等音樂文化課程,同時指導學生在生活中發(fā)現音樂,感受音樂文化給自己生活帶來的作用,促使我校學生在接受校園音樂文化時不僅僅從課堂課本中學到知識,要從校園生活中發(fā)現音樂,更要參與進來完成自己的校園音樂文化建設。每一位孩子學習一門和音樂有關的課程、掌握一件樂器、擅長一項表演應該是學校對孩子們關于音樂文化方面的最高要求,這就要求學校加大校園音樂文化課程建設、拓寬學生參與校園音樂文化的來源。(三)組織豐富多彩的校園音樂文化實踐活動,從思想上更新學生的認知。提高學生參與校園文化建設的積極性,努力讓學生體會到校園音樂文化的建設的重要性并積極。參加學校的音樂文化活動,因此學校應開展對校園音樂文化活動的宣傳,讓學生知道了解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來從思想上重視音樂文化活動,同時學校應主動開展排練演出比賽以及利用社區(qū)資源組織公益活動,讓學生參與的同時,不光提高了自身音樂文化實踐能力,還能讓學生感受到了服務他人的樂趣,進而從各個方面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同時可以利用各種節(jié)日紀念日,少先隊及共青團活動日,等組織各種比賽,文藝匯演,師生音樂會或者音樂講座等并借此弘揚本校校園文化建設,我校管樂團每月舉行各聲部器樂展演,每學期做一次家長匯報演出,用孩子們的成果獻給家長,同時也用實際行動加強了家校關系,每學年在校外租用專業(yè)場地給孩子們一次展示自我的舞臺,并每兩年參加一次全市比賽來檢驗學校的教學成果。這些豐富多彩的匯報演出展示無形中提高學生對校園音樂文化建設的認識與喜愛。
三、結語
本文從當前新課標改革背景下的小學音樂文化建設與實踐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從問題入手,借用校管樂團為例,提出相應的對策與解決方法。在新課標改革的大背景下,新的問題和挑戰(zhàn)隨時都會出現,我們必須時刻做好準備,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在未來教學中積極促進學生及學校全面發(fā)展和健康成長。
作者:婁天馨 單位:首都師范大學附屬云崗小學北校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