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高校圖書館文化保護與傳承

時間:2022-10-22 09:11:02

導語:民族高校圖書館文化保護與傳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族高校圖書館文化保護與傳承

【摘要】文章概述了民族文化保護的意義及民族高校圖書館的使命,分析了西藏民族大學圖書館參與民族文化保護工作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民族高校圖書館參與民族地區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的策略:擴大資金投入,多途徑籌措資金;組織專業團隊,開展共建共享機制;開展宣傳工作,擔負起民族文化傳承職責。

【關鍵詞】民族高校;高校圖書館;民族文化;保護傳承

一、民族文化保護的必要性

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的社會成員在其歷史發展過程中經歷特殊的地理生態環境所創造和發展起來的具有本民族特點的文化形式。民族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民族精神,承載著民族印記,在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有著重要的歷史和人文價值。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財富,民族的發展需要文化作為支撐。縱觀世界文明發展史,每一個強大的民族背后都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這是一個民族成長和強大的必備因素,所以文化保護和傳承勢在必行。[1]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民族文化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正遭受著流行文化的沖擊,傳統的民間文化和記憶正在逐漸消失,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似乎成為唯一的文化補救途徑,然而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現代化的潮流中依然日漸式微。因此,文化保護與傳承工作勢在必行。

二、民族院校的使命

沒有多彩的民族文化的點綴,中華文化是蒼白的。高校正處于中華文化傳承接力棒上,因此實現民族文化的開枝散葉、民族文化的傳播傳承成為民族高校的使命使然。[2]民族高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為培養少數民族專業人才而建立的綜合性普通高等學校,其辦學宗旨就是為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服務。經過六十多年的實踐和探索,民族高校已經形成了自己獨有的辦學特色,成為我國少數民族高素質人才培養、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研究、民族優秀文化傳承和弘揚的重要基地,更是我國民族政策及文化對外交往的窗口,發揮著非民族院校無法替代的作用。[3]曾提出關于文化建設的論斷,“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4]立足于國家和民族的高層次意義,文化本身承載的使命也是崇高的。民族文化承載著文化的特殊性,民族高校彰顯著普通高校的特殊性,兩組關系之間互推互進,互不排斥,更是相得益彰。而且在民族高校里,多民族主體之間的碰撞也更為直接和強烈,語言與文字,外在與內涵等多方面因素使得民族文化之間的互動變得復雜和激烈。西藏民族大學作為西藏第一所高校,也是西藏唯一一所民族院校,承擔著發揚民族文化、傳承民族文化的使命,是西藏科學研究和文化傳承創新的重要平臺。在全區高度重視特色文化保護,大力開展文化保護工作的時期,西藏民族大學圖書館作為學校的文化建設基地,在滿足學校基本教學科研需求的同時,必須承擔起西藏文化特色資源的保護與傳承工作,為民族文化的創新與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三、西藏民族大學圖書館參與西藏文化保護現狀及存在問題

西藏民族大學圖書館作為學校的文化機構,一直為西藏文化發展與傳承做著貢獻。早在建館初期,圖書館就非常重視藏學文獻資源的建設,以民族學、藏學為突出特色,開展具有藏族特色的文獻館藏建設。1992年,學校圖書館成立了“藏學文獻信息中心”,圍繞學校重點學科開展特色資源建設,加強特色信息資源的集成整合,建立特色鮮明的學科資源保障體系。此外圖書館還承擔著收藏、整理藏文古籍的重要任務,在六十年的時間里,將大量的零散的古籍串聯起來,形成了研究藏族文化、社會、歷史的主線,為深入挖掘藏族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截至目前西藏民族大學圖書館收藏有德格印經院的珍貴藏文古籍,包括甘珠爾類、丹珠爾類、文集類、叢刊類、綜合類等。日本影印北京版《西藏大藏經》《中國藏醫藥影印古籍珍本》《法藏敦煌藏文文獻》《藏傳佛教高僧弘法手跡珍典》《甘肅青海四川民間古藏文苯教文獻》以及中國藏學出版社出版的《中華大藏經》對勘本等珍貴典籍。這些珍貴典籍內容博大精深,涉及哲學、歷史、宗教、文學、語言、醫藥、歷算、建筑、工藝等眾多學科領域,是開展藏學研究的第一手寶貴資料。圖書館還收藏藏學圖書60356冊,包括漢文圖書和藏文圖書,其中漢文版圖書3萬余冊,藏文版圖書2萬余冊。[5]此外,圖書館網站建有“藏學園地”專欄,為用戶提供“藏學新書推薦”“藏學研究動態”“跟我學藏語”“藏學視頻”等服務。自建藏文文獻和藏族古籍書目數據庫,藏學專題數據庫等,對學校藏族文化、社會、歷史的研究提供了保障。2015年、2017年圖書館秉持“在保護中傳承、在創新中發展”的理念,先后兩期開展西藏地方傳統文化的收集及數據庫建設工作,建成了“西藏文化特色數據庫”服務平臺,以及具有藏式風格的實體館藏“藏學文獻信息中心”。西藏高校圖書館加強西藏特色文化館藏資源建設,有利于構建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提升圖書館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是西藏高校圖書館持續發展的要素和基礎,也是其存在的核心價值和意義。同時也為西藏自治區傳統文化的保護、發展和傳承提供更多可能。但是特色資源建設還只處于初級階段,出現許多問題,亟待解決。1、資金有限,建設難以為繼。高校圖書館的特色館藏建設主要經費還是每年的購書經費,或者某一個時期的專項經費。西藏民族大學圖書館對于藏學、藏文化的保護與發展是貫穿于學校整個教學發展過程中的,但是由于經費有限,建館幾十年來一直都處于初級階段——紙質藏學文獻資源的采購。圖書館現有館藏藏學圖書6萬多冊,收藏了各類具有文化典籍價值的藏文古籍文獻,后來在此基礎上自建藏文文獻和藏族古籍書目數據庫,藏學專題數據庫等等,為學校開展藏族文化、社會、歷史的研究提供了一定保障,為藏族文化深入挖掘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但對一些具體的或者說適合大學生群體文化接受、傳承能力及需求的原生態藏族傳統文化資源涉及較少。2015年、2017年圖書館申請到專項建設資金,正式開始了西藏特色文化的建設,建成具有藏族建筑特色的“藏學文獻信息中心”以及“西藏文化特色數據庫”,這才使得一些傳統的原生態的西藏文化資源得以展示給師生。然而,這一工作還只是處于初級階段,所用的經費也只是一定時期的專項經費,專項經費的申請是需要經過層層審批漫長的過程,且不是長期性的,一旦過了那幾年,經費就會中斷,特色資源建設就會面臨資金缺乏的狀態,建設的進程就會中斷,而對于已經建設好的特色文化數據庫而言,其運行、維護和系統更新又是一個新的問題和挑戰。[6]因此民族院校圖書館要承擔起地方文化保護的重任,離不開經費的持續支持及保障。2、獲取文獻途徑有限。近年來,特色庫建設成為各個圖書館爭相建設的重點,各個館獨有的特色庫也成為各自的品牌,但是多是獨自建設,缺乏合作,這就造成資源獲取途徑單一。西藏民族大學圖書館在館藏特色文獻建設的初期,獲取藏學文獻資源的途徑主要是一些成品的藏文圖書及藏學古籍的采購,這些資源雖然能較好的反映藏族文化特色,為學校專家學者的科研工作助力,但缺乏原生態的元素,作為民族傳統文化來傳承推廣還是不夠的。近兩年圖書館正式開始了西藏特色文化資源建設,先后兩次深入藏區實地調研,并獲取了部分原生態的第一手資源,但是由于資金、人力以及一些其他外在條件的限制,導致這項工作不是長期性、系統性的,無法保證資源的持續性、完整性,收集來的部分資源零散無序,有的光盤資源甚至不能播放。這就造成這一工作的后期建設沒有保障,特色文化資源建設工作的后期又回到成品資源采購的原始階段。3、仍保留在藏的層面,傳播效果不佳。近年來,圖書館特色資源建設成為大多數圖書館的共識,但藏而不用卻是主流形態。[7]目前,大部分高校圖書館都開展了自己的特色館藏資源建設工作,前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建設,后面特色庫的實際使用效果卻是不佳。西藏民族大學圖書館的藏學圖書雖然對外開放,但主要借閱者依然是科研人員,普通學生因為缺乏了解而借閱的積極性不高。后期建有實體特色館藏“藏學文獻信息中心”及數字館藏“西藏文化特色數據庫”,兩者近兩年來都作為本校圖書館的一大特色在加強建設,但是使用率及訪問量卻不高。這是因為,自2015年特色文化資源建設以來,一直處于藏的層面,除過網頁展示及新聞報道形式,沒有做過過多的對外宣傳推廣工作,針對于學生的推廣也僅僅是在新生培訓時圖書館介紹里提到特色庫,沒有將特色庫作為一項重點來進行推送。藏學文獻信息中心,雖藏有珍貴的藏文古籍及唐卡,成為圖書館的一大特色,但是出于對這些珍貴文化典籍的保護,也是長期處于鎖門狀態,僅供各方來考察、參觀所用,這就極大地降低了特色館藏資源的實際利用率。總之,目前民族院校特色文化資源建設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重建輕用”的傾向。建設出了非常好的資源,卻沒有進行充分的宣傳和推廣,使得資源的關注度不高、利用率低下。[8]

四、西藏民族大學參與保護的策略

1、擴大資金投入,多途徑籌措資金受國家政策支持,西藏民族大學圖書館近幾年來,得到學校支持力度越來越大。圖書館自2015年籌備建設特色文化資源建設工作至今,已經三年時間,通過項目申請,先后兩次獲得學校專項資金。特色文化資源建設有了新的突破,建成具有藏式風格的藏學文獻信息中心,收藏了德格版大藏經、唐卡等珍貴典籍,自建藏學文獻特色數據庫,收集了西藏傳統特色的視頻、音頻、圖片、專題資料等等,但是這項工作也才持續三年,還只處于初級階段。作為民族院校,圖書館民族特色文化的建設應該是長期性,可持續性的,這就需要資金的持續支持。民族高校圖書館要實現民族特色文化建設工作的持續開展,需要從根本上解決經費難的問題。具體可從以下著手:首先,圖書館應向學校申請,將特色文化建設經費納入到學校每年的固定購置經費當中,為民族文化建設工作提供基礎經費保障;其次,圖書館可以通過申請省部級,乃至國家基金項目,獲取資金支持;最后,文化保護工作是圖書館的職責之一,但文化傳承卻是一個民族的使命,因此應該成為民族學校建校的一項重要工作,由學校牽頭開展,從本地區文化部門及國家民委申請支持。2、組織專業團隊,開展共建共享機制民族院校作為民族文化的窗口應該實現民族文化的全方位展示,這就使得民族院校圖書館必須重視民族文化資料的全面收集。然而受資金、人力等的限制,又使這一目標很難實現,這就需要高校圖書館在開展特色館藏建設時,拓寬資源建設途徑,努力實現特色文化資源的全面覆蓋。首先,應在保證傳統采購的基礎上,開展深層次采購(專、深、精品化),組建專業負責特色資源建設的團隊,對資源進行長期跟蹤、刪選,選出精而專的資源,避免造成資源重復、資金浪費。專業團隊的建設有助于特色資源建設工作的長期性、持續性、完整性。其次,聯合相關的文化機構及部門,開展特色資源共建共享。圖書館并不是唯一的文化承載部門,還有許多其他的機構在開展地方文化資源的收集整理工作,如文化館、博物館、檔案館及一些研究機構。因此,民族高校圖書館還應與本地區相關文化機構主動取得聯系,尋求合作,共同建立文獻共享機制,各文化機構通過分散收集、集中分享和展示,實現特色文化的更廣泛傳播。3、開展宣傳工作,擔負起民族文化傳承職責民族的應該就是世界的。文化的建設是保存與傳播發展并行的,不應只是藏,藏只能使文化失去了本身應有的活力,真正成為歷史的遺物。民族院校圖書館建設地方文化特色館藏資源不僅是為學校教學科研服務,更是為民族地區文化發展與傳承助力。這就要求民族高校圖書館擔負起民族文化宣傳、教育、推廣及傳承的職責。首先,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校園文化。高校圖書館作為校園文化機構,應該引領校園文化。西藏民族大學在日常文化資源推廣及全民閱讀方面,應注重民族特色文化的推廣與宣傳,塑造良好的民族文化校園氛圍。其次,應該加強特色庫資源的宣傳推廣,藏學文獻信息中心文獻資源的展示;定期邀請相關專家學者,甚至文化傳承人為學生進行現場文化講授。此外,圖書館可以在校園文獻檢索課中,加強特色文化數據庫的使用講授。

總之,西藏民族大學作為西藏自治區唯一一所民族院校,又是建在內地咸陽,應該發揮好其民族文化窗口的作用,積極參與到藏族文化推廣與傳承的工作當中,主動宣傳推廣藏民族特色文化,使藏族傳統文化走出藏區,走向更多大眾的視野。

五、結語

總之,民族地區高校圖書館參與民族特色文化建設,是國家文化發展的需要,順應時代要求,應該成為自身前進的方向。民族高校圖書館應在結合本校實際需求的同時,實現本地區特色文化資源建設的系統性、完整性、連續性,并最大化的實現民族文化的傳播與傳承。

【參考文獻】

[1]蘇啟民,蘇棟棟等.談民族文化的保護與傳承[J].旅游縱覽,2018(1)232.

[2]楊立玉.也談當前民族高校的文化建設[EB/OL].2015-09-24.202.200.16.51/zt/15/x150507.htm

[3]民族院校-百科[EB/OL].https://baike.so.com/doc/5871110-6083972.html.

[4]人民網.系列重要講話讀本[EB/OL].2014-07-09.theory.people.com.cn/n/2014/0709/c40531-25256140.html.

[5]西藏民族大學圖書館[EB/OL].lib.xzmu.edu.cn/.

[6]李莉.淺談地方高校圖書館特色資源建設——以貴州民族大學圖書館儺文化資源建設為例[J].貴圖學苑,2017(4)8.

[7]方嘉珍,姜雷.地方高校圖書館特色館藏資源推廣探索[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2015(4)154.

[8]孫紹俊.地方特色視頻資源建設實踐與分析——以山東省圖書館為例[J].圖書情報導刊,2016(9)56.

作者:趙娜娜 單位:西藏民族大學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