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論文

時間:2022-04-27 04:37:40

導語: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論文

摘要: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新時期貫徹依法治國方略的必然選擇。因此,堅持走社會主義法治化道路,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當前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客觀要求。但是在法治文化建設過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難以忽視的問題和挑戰,因此,我們應該正視這些問題和挑戰,積極采取一定的措施,為加快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奠定基礎。

關鍵詞: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依法治國

在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上,明確提出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堅持走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最終建成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而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就是要貫徹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化國家。當前,我國正在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如何正確認識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現實意義以及面臨的現實困境,并在此基礎上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已經成為擺在黨和人民面前的一個課題。

一、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基本內涵

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是立足于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它是特指在社會主義范圍內,以社會主義法治基本理念為核心和要求,社會主義公民在社會生活和實踐中所應遵守的法治精神和價值。具體而言,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基本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具有鮮明的社會主義性質。在我國,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理念和法治文化具有社會主義性質是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是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和馬克思主義的根本保證。鮮明的社會主義性質主要體現在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二是以“以人為本”為核心理念。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背景下,我國法治文化建設堅持將人的全面發展作為根本立足點,同時將人的根本利益作為法治文化建設的出發點。社會主義法治文化作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它是推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基礎。實現具有鮮明中國民族特色的法治文化建設是新時期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保證。

二、推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面臨的現實困境

法治文化是一種內化于心的文化,它要求社會成員能夠自覺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運用憲法和法律規范做為自己的行為標準,從而實現法治文化的建設。改革開放以來,在黨和人民群眾的共同努力下,我國法治文化建設取得了顯著成就,但是我國法治文化在建設過程中仍然面臨著一些難題,這些難題成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推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挑戰,不利于進一步加快法治化進程。第一,法治文化傳統缺失。我國是一個擁有者幾千年封建專制制度的國家,封建色彩濃重。在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人治色彩成為我國傳統社會治理國家和人民的典型工具和手段。其中,由儒家思想文化和法家思想文化成為封建社會進行統治的核心思想。這種思想本身蘊含著恰恰是“人治”思想,而這種思想是與新時期提倡的“法治”思想相背離的。而法家雖然極力主張“法治”,但是法家強調的“法治”,具有局限性,它實質上強調的是法作為統治人民工具的作用,法受制于權,法家主張建立君主集權國家。因此,在封建社會,人治傳統濃厚悠久,而法治文化傳統則缺乏。此外,我國法治文化傳統缺失還緣于我國特殊的歷史發展進程。由于封建制度根深蒂固、封建專制和西方列強的雙重壓迫,而我國農民階級和資產階級各個派別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使我國在經歷了數千年的封建社會后,沒有按照社會歷史發展規律進入資本主義社會,而是直接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這是客觀歷史條件決定的。第二,法治文化宣傳缺乏多樣性。開展切實有效的法治文化的宣傳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進程的有力保障。而法治文化宣傳的多樣性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國在進行法治文化建設的進程與成效。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不斷加大對法律、法治文化的種種宣傳力度,但是在宣傳過程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其中,法治文化宣傳缺乏多樣性成為一個典型的問題。這種缺乏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宣傳的手段單一。當前,我國法治文化宣傳手段仍然是單一的,沒有建立起系統的法治文化宣傳系統。此外,很多情況下仍然采取理論灌輸的傳統方式,沒有利用新媒體等其他形式的優勢宣傳。二是宣傳的內容單一。法治文化宣傳只是局限于法律條文和相關制度和政策,沒有將法律與文化相結合大力宣傳法治文化。傳播主體沒有在充分宣傳憲法和法律的重要性前提下,只是對法律本身進行宣傳,效果不明顯,很多情況下成為一種形式性的宣傳,沒有體現宣傳隊法治文化建設的重要性。我國在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中,伴隨著一些問題和挑戰。這些問題和挑戰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化的障礙,因此,要建設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成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就必須采取多種措施致力于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文化的建設。

三、推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路徑選擇

新時期,我國在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中,已經取得了諸多令世界矚目的成就,憲法和法律的權威在全社會已經明顯得到確立。但是,面對在法治文化建設中折射出的諸多問題,著實應該采取相應措施,使社會主法治文化建設更好地發展,從而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化國家奠定基礎。第一,完善我國法律體系,構建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完善的法律體系是推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制度基礎。健全的法律體系能夠為進行法治文化宣傳、法治文化建設提供支持和保障。隨著國家法律制度體系的不斷完善,我國法律體系已經較為完善,能夠為社會發展進步提供法律支撐和保證。當前,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已成為新時期完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新目標和新任務。做到這十六個字就要堅持在人們關注的重點領域加強立法,切實保證人們的財產權、生命權、政治權,充分保證公民當家作主的權利。此外,要特別重視我國法律體系中薄弱環節,針對新形勢下出現的立法需求和熱點,立法機關要多聽取群眾的心聲,結合實踐研究,以便有效的維護人們的權益。通過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立法,盡快完善我國法律體系,為法治文化建設提供制度保障。第二,加強法治文化宣傳教育,培養公民法治信仰。法治文化宣傳就是要指導人們樹立法治意識,通過宣傳使人們自覺認同法律、遵守法律,并能夠正確合理的運用法律維護自身權利,同時能夠做到自覺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和尊嚴。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過程中首先就需要社會成員具有一定的法治意識和法治觀念、法治精神,能夠正確認識憲法和法律,運用憲法和法律規范自己的行為,促進社會法治化的發展。因此,加強法治文化宣傳,培養公民的法治精神成為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必然選擇。一要不斷豐富法制宣傳的形式。法治文化宣傳要充分利用新媒體等多種形式的載體,不再局限于傳統的方式,而是將法制宣傳擴大到微博、微信等網絡傳媒上,拓寬法治文化的影響力。二是要豐富法治文化宣傳的內容。法治文化宣傳可以將實證研究融入到宣傳中,從現實的典型的法治案例對人們進行法治宣傳教育。針對法治文化的宣傳,要在宣傳公民的權利和義務的基礎上,自覺尊重法律,將遵守法律和維護法律作為基本原則。

作者:馬永釗 單位: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參考文獻:

[1]劉斌.中國當代法治文化的研究范疇[J].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09(6):6.

[2]孫曉媛.論構建中國特色的法治文化[J].廣西社會科學,2003(4).

[3]李林.我國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若干問題[J].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2012.

[4]梁忠海.弘揚法治精神建設和諧社會———關于法治文化建設的思考[J].法制與經濟,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