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文化教育語文課堂的價值
時間:2022-06-29 04:37:39
導語:淺談文化教育語文課堂的價值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語文課堂中,教師應借助課文閱讀、語文實踐活動帶領學生感知和體會社會中高尚、美好的文化品格與情感,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念。文章分析語文教育中文化滲透存在的問題,指出教師要直觀闡釋文本,構建輕松和諧的課堂;組織學生探究,構建動態有效的課堂;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構建民主高效的課堂。
關鍵詞:語文課堂;文化教育;自主學習;文化價值
文化教育是每個學生都應接受的教育內容,其并不是單獨設置的一門課程,而是可以融入到小學階段的每個科目教學之中。語文教材具有人文性特征,已成為文化教育的重要載體。在六個年級段的部編版語文教材中,每個階段的教材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主體,包括中國孝文化、愛國主義、誠實守信的社會價值觀等,教師在課文講解和閱讀時可以有意識地滲透文化教育,豐富語文課堂的內涵。
一、語文教育中文化滲透存在的問題分析
首先,教師對文化滲透落實不到位。一些教師雖然認識到語文課堂是文化教育的重要載體,但是在實踐中并未真正踐行這種教育理念。還有些教師會將課堂中的絕大部分時間分配在重點詞句理解、課文背誦、閱讀方法講解方面,但對于文化熏陶則一帶而過,這種看似高效率的課堂教育方法實際上抹殺了語文課程的人文性特征,并沒有向學生展現出古詩詞所蘊含文化的多樣性。其次,教師未掌握有效的教學方法。高效的教學方法是提高文化滲透的關鍵,但一些教師并沒有掌握切實可行的文化教育方法。例如,在古詩詞學習中,每首古詩詞都蘊含著作者內心的真實想法,都反映了某些社會現象,或者歌頌了某些優秀品質。可以說,每首古詩詞都蘊含著寶貴的文化,其本身也是傳統文化的象征。但一些教師在古詩詞教學中,通常只采用閱讀、翻譯、記筆記和背誦的方法讓學生學習,并未挖掘古詩詞的深層內涵,造成了學生對古詩詞興趣度不高。最后,學生對文化的興趣程度較低。學生對文化的興趣度低也是導致文化滲透力度不足的原因,出現這種現象多是因為教師沒有進行積極正確的引導,學生未近距離感受文化、體會文化,各種文化對學生來說還是有較強的陌生感。例如,教師反復地讓學生背誦古詩詞,只會引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抵觸情緒,不愿意繼續深入探索這些文化。
二、語文課堂滲透文化教育的方法分析
1.直觀闡釋文本,構建輕松和諧的課堂。闡釋文本是最常見,也是最基本的語文教學方法。在小學階段的教材中,許多課文所體現的文化要素都是以表面語言直觀展示,學生只要用心閱讀、細心體會,都能找出課文字里行間中所體現的情感要素與文化價值。在這些課文教學中,教師需科學引導學生閱讀文章、交流彼此的體會與感悟,對課文理解稍加指導,其他交由學生自己體驗和獲得。例如,在部編版的教材中,體現傳統節日文化的課文有許多,如六年級《草原》體現的蒙古族文化,二年級《傳統節日》體現的各種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六年級《北京的春節》體現的中國人民歡度春節時候的熱鬧場景,這些都是以直觀的語言表現傳統節日文化的風采。實踐中,教師在這一類課文教學中可以學生自主閱讀理解為主,組織學生交流各個地方的特色節日,感受中國特色的節日文化,而不必將過多時間放在生字詞講解和文章語言理解中。闡釋文本方式多用于文字表達比較直接、中心思想和文章描述對象具體明確的課文講解中,教師在選用該種教學方法之前應對課文類型和內容進行全面分析,然后再考慮是否選用該種教學方法。2.組織學生探究,構建動態有效的課堂。自主探究方式是學生獲取知識,體驗文化情感較為有效的方法。自主探究要求學生作為課堂主體,利用課堂時間和資源探究某些問題,最終收獲相應的知識。對于文化滲透來說,自主探究式學習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在這個探究的過程中,教師應以學生為本,為學生留出足夠的探究與思考的空間。在學生交流討論中,教師可以給出一些指導性的建議輔助學生思考,尊重學生個人的想法,從而營造出動態有效的課堂教學氛圍。例如,在三年級《我不能失信》一課的教學中,文章所體現的是社會交往中最寶貴的誠實守信文化,該文化并沒有通過直觀語言表現,而是借助了宋慶齡的一個小故事來體現。許多學生初讀文章之后,都為宋慶齡感到可惜:自己信守了承諾,但是小珍并沒有來。一些學生則覺得宋慶齡不應信守承諾,應和家人一起出門。為了扭轉學生這種有偏差的文化觀念,教師為學生布置了探究性的題目:當別人言而無信時,我們是否還應堅持誠信?大家可以提出自己的觀點,從身邊搜集誠實守信和言而無信的案例來支撐自己的觀點。在大家激烈的討論和辯論中,原本支持宋慶齡應放棄承諾的同學逐漸認識到誠實守信的寶貴之處,改變了自己原先的想法。因此,在教學這些類型課文時,教師要為學生留出自主閱讀的時間,讓學生依靠自身的理解能力對課文有初步感知,而后再針對學生的一些疑難提出探究性的問題,讓學生深入理解文本,從而真正體會課文所傳遞出來的價值理念。3.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構建民主高效的課堂。自主學習與自主探究的不同之處在于,自主學習中教師輔助成分更少,并且自主學習可以用于課后閱讀和微課程教育中。學生經過多次自主學習可以較好地掌握語文學習方法,在面對完全陌生的文章時也可以找到學習的切入點,提升學習能力。例如,在教學《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一課時,教師可利用微課方式讓學生完成課文的預習。在微課中,教師為學生提供了文章的生字詞講解、課文朗讀、視頻講解等必要材料,而對于整篇課文的閱讀理解方式,教師則交由學生自己決定。在課文預習完畢后,教師選擇了幾名學生上臺分享自己的學習成果,并闡述自己的學習思路。某位學生在闡述思路時,表示自己是通過分析文章中各事件來了解的人物性格,并結合這一連串的故事及的性格體會到的愛國主義情懷。經過該學生的分析,臺下的許多同學都茅塞頓開。自主學習是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過程,但這并不排斥教師對學生的引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也可為學生指出一個自主學習的大方向,由學生根據個人情況安排學習步驟,而后通過交流的方式取長補短。
綜上所述,文化學習的過程是學生思考感悟的過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留出足夠的時間給學生自主思考,讓學生可以在字里行間中充分感受到作者借助語言文字所傳遞出來的價值理念。同時,文化滲透教育更應以學生為課堂主體,強調學生對學習方法的掌握,鼓勵學生尋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與思路,進而更有效地感受和領悟文化。
參考文獻:
[1]彭菊花.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淺探——以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為例[J]理論月刊,2015(01).
[2]姚海蓉.探討如何將中華傳統文化滲透入小學教育之中[J].課外語文,2014(22).
[3]袁福群.架設生成與預設的橋梁構建人文課堂[J].現代語文,2012(11).
作者:陳忠 單位: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西天尾三山小學
- 上一篇:淮揚菜文化國際推廣路徑分析
- 下一篇:高中語文教學加強傳統文化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