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校園文化建設分析
時間:2022-08-18 03:36:13
導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校園文化建設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調研概況和調查結果分析
此次調查中,課題組自行設計并實施了一項調查問卷,以天津市某高校的學生為調查對象,共發放調查問卷158份,收回158份。調查對象涵蓋人文社科類,理工類和文體藝術類的本科生,分別占17.09%、57.59%、25.32%;參與調查的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學生比例分別為64.56%、31.65%、3.16%、0.63%;其中男生占35.44%,女生占64.56%。(一)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涵的認知情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和價值取向最凝練的詮釋,它包括24個字,從國家、社會和個人三方面全面概括核心價值觀。據調查,僅有51.23%的學生知道包含24個字,46.2%的學生能完全掌握其內容。但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度卻很高,63.2%的學生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倡導很有必要。(二)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近年來,高校越來越注重校園文化建設,據調查結果顯示,校園文化為廣大青年學生所認同,93.04%的被調查對象認為從校園文化中能學到自己想學的內容,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79.75%的被調查對象認為能夠在校園文化中交到共同興趣愛好的朋友,74.05%的被調查對象認為在校園文化中能夠放松和娛樂自己,還有的被調查對象認為校園文化能夠營造良好的風氣,提高思想境界。但是,隨著時代變化和學生不斷更替,也凸現了許多問題。第一,理想信念變化動搖,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發生弱化。37.34%的被調查對象不再信仰馬克思主義,25.32%的學生完全沒有信仰,5.7%的學生信仰權威或者道德模范,并且8.86%的被調查者認為馬克思主義即將過時,5.7%的被調查者認為已經過時,還有22.15%的被調查者不確定馬克思主義是否過時。第二,53.16%的被調查對象認為功利性和形式化問題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凸現。在一些校園文化活動中,出現了虛張聲勢,只為了吸引學生眼球,不注重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的現象。有的社團活動只是做做表面文章,并不深入挖掘開展活動的意義,造成很多活動都流于形式,無法達到教育的目的。并且,一些學生參加社團活動僅僅是為了在綜合測評中獲得加分,這樣功利化和形式化的校園文化建設影響了青年學生價值觀的形成。第三,62.66%的學生認為校園文化活動缺少創新性和思想性。許多校園文化活動的形式完全相同,僅僅跟隨時代變換一個主題,比如趣味運動會,在團中央全面啟動大學生“三走”活動的時候,會冠名為“三走”活動之趣味運動會。并且,當今多數學生組織活動都是盲從,跟隨學校或者其他學院開展活動的形式再進行一次重演,有的則是完全聽從老師的意見,不結合學生關注的熱點,不對活動的內容和形式進行深入的調查與思考。第四,52.53%的被調查對象認為校園文化設施不完善。在這個網絡發展迅速的時代,青年學生對校園文化設施的追求也越來越高,設施的建設情況會直接影響校園文化活動開展的質量,比如在晚會中,大家都在觀看節目的同時,更愿意通過微博墻、微信墻等方式來互動,如果這些設施跟不上,到現場的同學可能一會就會被手機信息吸引注意力,并且很快離開活動的現場。第五,32.38%的學生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校園精神文化的結合度不高。雖然高校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經常開展活動,但是在實踐過程中,兩者結合起來的活動并不能廣泛引起青年學生的共鳴;同時,人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也處于初級階段,要充分認識其深層含義并將其融入校園精神文化中須經過一個反復實踐探索的過程。
二、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據調查,影響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原因主要有四個方面,60.13%的學生認為是社會環境的影響,59.56%的學生認為是不良思潮的影響,55.06%的學生認為是對校園文化建設的系統性計劃不完善造成的,51.27%的被調查對象認為是不良網絡文化的影響。(一)社會環境的影響。當今的社會發生著前所未有的變化,社會轉型期帶來各種社會問題的發生,文化的沖突、思想的碰撞和價值觀念的沖撞,給人們的價值觀念帶來了很大的影響。高校中青年學生的思維活躍,發現新事物的能力比較強,這也使得社會中一些功利主義和實用主義在高校中出現,并嚴重影響青年學生社會問題的看法,造成觀念認同的偏差,也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產生了不利的影響。(二)各種不良思潮的影響。隨著我國對外開放步伐的加快,種種思潮也在不停地向我國社會滲透。尤其高校人口密集、知識分子云集,更是西方不良思潮滲透瞄準的對象。近年來,很多國外的組織機構利用青年學生的不成熟,利用一些帶有欺騙性和誘惑性的社會事件煽動學生的情緒,造成學生對社會的不滿,甚至對我國國家政治制度產生懷疑,這些思潮嚴重影響了青年學生價值觀念的形成,給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也帶來了挑戰。(三)校園文化建設系統性計劃不完善的影響。校園文化建設需要經過多年的積淀逐漸完成,這個過程中需要一個系統完善的計劃,但在具體實踐中隨著人員的變動,對校園文化建設的系統性很難做到。一些高校在建設中更注重硬件建設,因為硬件建設是能夠立竿見影的,94.94%被調查對象認可校園硬件建設;但是校園精神文化的規劃和建設確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夠顯現出來,就學術氛圍和歷史文化來說,僅有22.15%的被調查對象認為比較滿意,在教學方面僅有22.48%的同學認可老師上課的方式與內容,這說明校園文化建設的系統性計劃必須增強。(四)不良網絡文化的影響。由于網絡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一些不良媒體為了博取點擊量等,經常散布一些負面消息,甚至是制造謠言,青年學生作為網民的主力,對網絡文化的依賴性非常強,對一些消息的辨別能力比較差,可能會被不良網絡文化影響其觀點與看法。一些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利用網絡陣地對西方資本主義價值觀進行宣傳和滲透,也影響著青年學生價值觀的形成,這些都給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帶來很大的困擾。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對策
(一)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引領校園文化建設。一所好的學校,就是要創造一種能夠使學校全體師生員工共同認同的核心價值觀念和奮發向上的氛圍、推動學校發展的校園文化。所以,要不斷增強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的重要地位,運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引領校園文化建設。系列重要講話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成果,是指導當代中國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實踐的最鮮活的馬克思主義、是最接中國地氣的馬克思主義,要號召廣大師生深入學習系列重要講話,促進師生全面發展、引領優秀的校風學風模范、促進校園凝聚立德、積極匯聚青年正能量,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協調各種思想觀念,對多元價值觀有效加以整合,達成思想共識。(二)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導打造精品校園文化活動。在校園精品文化活動建設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質文化是途徑和載體,更是推進學校文化建設的必要前提,校園精品活動的每一個環節,無不反映了教育的價值觀。學校應該充分挖掘自自身文化資源,創建獨具特色、具有感染力和號召力的校園精品活動,并且不斷從學生角度思考,對活動的內涵和形式加以充實和提高,使之成為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亮點所在,為學校教書育人服務,為社會先進文化的發展服務。例如在紅色紀念日期間組織開展集體項目活動,或是開展與校園特色相符的主題系列活動月等等。因此,必須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導作用,結合青年學生的時代特點,豐富文化活動的內容和形式,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主動性,通過精品文化活動,培養青年學生堅定正確的政治信仰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不斷推動中華傳統文化進校園,核心價值觀入腦入心。(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搶占網絡宣傳新陣地。為達到更好的教育質量,就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正融入到青年的網絡生活中去。第一,校園中應該加強主流網絡媒體建設,如各個高校的微信公眾平臺以及官方微博平臺,或者是最基本的校園網新聞主頁等。在校園網絡宣傳方面,內容不僅僅要符合正確的價值觀導向,更要滿足青年學子的閱讀取向,要以有益處、有長處為目標,加強新媒體的主流導向。同時,為了迎合青年的閱讀興趣,網絡媒體也要借助其他方式,例如:漫畫、微電影、紀錄片、歌曲等多種形式,讓青年們能夠認識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實就在身邊。第二,增強新媒體建設管理,加強核心價值觀的引導作用。進一步形成校園中信譽良好、管理規范的主流網絡媒體,從而在未來可以實現對校園網絡信息傳播的監督和控制,努力營造教師信賴、學生喜歡、校內支持的良好網絡宣傳建設,努力掌握校園網絡輿論宣傳陣地的主動權,積極引導青年利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營造校園網絡的綠色健康環境。第三,搭建師生之間良性互動的網絡平臺,營造人文關懷的網絡輿論環境。以網絡宣傳為平臺,宣傳治理政策,獲取更多的社會支持。例如:青年之聲網絡宣傳平臺。通過與學子的一對一對話,進一步使網絡宣傳更加平民化與人文化。開設問答通道,回應青年學子密切關注的各種問題,有效化解師生間的隔閡和對立消極情緒,增強師生間的互動交流,有效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有效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渠道。
作者:郭曉倩 單位:天津理工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參考文獻】
[1]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EB/OL].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13-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