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文化新媒體宣傳平臺研究

時間:2022-09-26 08:52:31

導語:校園文化新媒體宣傳平臺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校園文化新媒體宣傳平臺研究

與互聯網發展一同成長的“90后”“00后”成為互聯網的主要用戶,新媒體帶來的沖擊與影響對這一代顯得尤為明顯。如何積極適應新媒體給學生帶來的巨大變化,如何在這個“互聯網+”的大環境下,結合新媒體建設更加符合時展、更讓學生喜歡的校園文化,則是每個校園文化建立者和管理者所要關注的問題。校園文化的根本要回歸服務學生,如何讓校園文化更貼近學生的生活,營造更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是管理者要積極探索的。本文就“互聯網+”時代,結合新媒體,更好地服務于校園文化進行探討和分析,進而構建新媒體校園文化宣傳平臺

一“互聯網+”和新媒體

“互聯網+”同現在的網絡流行詞一樣新潮時尚,并不為群眾普遍知道和理解。“互聯網+”的含義可以根據字面意思來剖析,“互聯網+”是我們眾所周知的,它用因特網將整個世界連成一個整體,將世界各地的計算機連成一個系統,將信息用最快捷的方式傳達給人們。“+”可以理解為增值服務,是互聯網結合傳統產業帶來的更為優質的生產方式。將互聯網的優勢運用到傳統產業中,就形成了一個以大數據為依托,更為高效便捷的網絡大環境。新媒體是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的,新媒體的“新”主要體現在它以現在興起的互聯網數字信息技術為依托,以人們之間的互相交流為特點。它是依靠互聯網技術傳播發展的一種創新形式的傳播載體。“90后”“00后”是現在學生的主體,手機的廣泛應用使學生時時刻刻關注周圍的消息,也可以隨時隨地地信息,微信、QQ、微博等社交平臺使個人成為一個小型媒體,新媒體的發展受到各行各業的關注。新媒體是互聯網發展的產物,數字產業的發展促進了數字化媒體的誕生,使得通訊更加快捷,用戶體驗更加真實,更具有互動性。

二新媒體對校園文化的影響

新媒體通過校園門戶網站、圖書館的圖書借閱系統等,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影響學生。新媒體帶來的影響是雙向的,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新媒體讓學生的學習方式更加多樣化,網絡直播課、遠程教育、數字圖書館等為學生提供了更廣闊更多的學習資料,也使學校管理更加高效便捷,各種資料的存儲備份也更加持久,更便于查找與利用,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但是,新媒體的發展也給校園文化建設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網絡上的信息魚龍混雜,各種文化沖擊使得學生的選擇與自控能力受到嚴重的挑戰,這就需要加強綠色網絡的建設,杜絕不健康信息對學生的荼害。加強新媒體校園文化的建設與管理,需要專業的建設服務團隊,需要明確校園文化的正確方向,既貼近學生生活,又能夠滿足師生的需求,將新媒體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三在“互聯網+”背景下建設校園文化新媒體宣傳平臺的措施

校園文化的傳統宣傳方式大多是黑板報、校內報紙、校內橫幅等。這些方式時效性差,制作起來麻煩,耗時又費力,重復利用率低。在當今事物瞬息萬變的情況下,傳統的宣傳方式不能滿足學生和老師的需求,這就需要建設校園文化新媒體宣傳平臺,以適應新媒體給校園文化帶來的雙向影響,以達到更好的宣傳作用。1.建設專業的新媒體運營團隊,提高宣傳質量。招攬新媒體運營的專業人員,熟悉校園文化,根據校園文化本身的特點建設合理的新媒體宣傳平臺,通過專業人員的分析與探索,建立以“校園門戶信息系統”為主,以3D數字校園全景漫游、學生信息門戶系統為輔,以微信公眾服務平臺、校園社團活動平臺為特色的校園文化新媒體宣傳平臺。制定整體的綜合策劃方案,提升校園文化宣傳質量。2.流程更加科學合理。新媒體平臺的建設需要龐大的數據支持,前期需要做很多調研分析工作,了解用戶的需求,不斷優化設計方案,制定開發任務等。在設計方案確定后,根據用戶需求構建信息門戶網站的框架,設計原型,進而結合學校特點、理念進行設計、開發等系統建設工作。在上述工作完成后進行整體測試,不斷解決問題,將確定的最后成果在高校進行安裝、部署服務器,再進行測試,最后提交研發成果,組織工作人員培訓,建設專業運營團隊。3.實現資源共享不能脫離“組織”。在學校信息化建設過程中,一定要加強數據庫、軟件及信息之間的聯系,其中的任何一個都不能與其他“失聯”。其中一項“失聯”會影響整個系統的運營與查輸,將不能實現實時的資源共享,制約校園信息的共享。4.增強互動性,及時更新信息。很多校園門戶網站存在信息更新遲緩、互動性差或者幾乎不存在互動窗口等問題,使門戶網站形同虛設,不能起到及時傳達信息的作用。用戶體驗缺乏,不能滿足學生、老師、家長交流溝通互動的需求,失去了新媒體本應具有的特點。所以,應該加強這方面的管理,實現互動及時,有問有答。5.結合新媒體的特點提升服務。新媒體宣傳平臺的特點在于專業的定制化服務,以強大的數據庫為依托,整個系統功能強大,不僅有良好的前端設計,后續操作更加高效便捷。平臺互動性強,能夠及時地了解用戶的需求,提高用戶體驗。數據化管理與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沒有附加軟件、廣告等的干擾,使用戶用起來更加舒適。后臺信息的與更新都能看得到,提高了后臺維護的工作效率。6.完善新媒體宣傳服務平臺。校園文化新媒體宣傳平臺不僅只是學校單向的,更應該是與社會連接多向的,因為學生要由學校走向社會,學校之間也少不了合作。這就需要在建設新媒體宣傳服務平臺的時候,將校社、校企以及校校聯合起來,進一步完善校園文化建設體系,將教學及科研成果通過平臺展示出來,達到資源信息共享的目的。7.關注學生就業,拓寬渠道隨著大學生人數的增加,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就業問題困擾著學校、家長和學生。在新媒體宣傳服務平臺上開設招生簡章、就業在線咨詢等服務,有助于加強各方面的選擇,緩解就業壓力。

四結語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更新與發展,“互聯網+”的大環境也將給這個時代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帶給人們更便捷的服務、更為方便的溝通交流方式,也將不斷刷新人們的思想觀念。積極地宣傳校園文化需要不斷地完善新媒體宣傳平臺,這對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積極正確地引導學生的思想方向,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創建多姿多彩的社團文化有著重要的影響。校園文化建設只有同其他各行各業一樣重視新媒體的發展,才能在“互聯網+”時代下,實現信息技術與校園文化的完美融合,才是建設新時代校園文化的重要保證。

作者:邵鵬琛 單位:南通理工學院

參考文獻

[1]劉鑫,謝紹群,王向富,等.“互聯網+”背景下如何構建校園文化新媒體宣傳平臺[J].中國培訓,2016(17)

[2]鄭艷.新媒體環境下易班“校本化”建設途徑探析[J].龍巖學院學報,2016(1)

[3]馬燕.社交媒體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使用范式與影響機制研究——基于對社交媒體應用效果的反思[J].新聞知識,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