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文化建設若干探索
時間:2022-09-29 10:15:47
導語:校園文化建設若干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校園文化是一個廣泛而又開放的概念,包含校園環境、師資力量、硬件設施等,是學校的靈魂所在。提出在當前小學建設校園文化必須從校園環境、人際關系、文化活動、制度管理等入手,結合當地特色,營造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關鍵詞:環境;和諧;建設;發展
隨著社會經濟、文化水平的飛速發展,教育在促進國家發展中所承擔的責任越來越重大。校園文化是教育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如果說教師是靠語言、行為等在教育中產生作用,那么校園文化則是“無聲的功臣”,它可以起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作用,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呢?以下是筆者在工作中的幾點做法:
一、優化校園環境,營造良好育人氛圍
第一做好美化、綠化、凈化工作。優美的校園環境有利于陶冶學生的情操,影響學生的思想觀念。學校要從實際出發,在校園內種植樹木、鮮花,定時美化,及時修剪樹木,讓校園各處盡顯綠意,飄蕩花香。筆者所在學校針對全校劃分班級衛生區,制定衛生評分細則,每周評選文明班級,以此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校園環境的美化。除此之外,結合衛生月定期開展大掃除活動,全面整治環境衛生,力求徹底清潔,不留死角。第二,科學制定校園布局。設計上,做到教學區、運動區、生活區分離,避免互相干擾。校園的整體建設要結合當地文化,爭取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園林式校園。筆者所在學校,校門右邊篆刻著校風“真善美”,左邊是當地古代名人國師周斌石像,迎面是“步步高”的竹林流水屏風,寓意全體師生不斷進步。越過屏風,前面是明亮美觀的教學樓,樓頂上矗立“質直見重,樂學上進”校訓,激勵師生以德為先,快樂學習。左邊是2000多平米的塑膠運動場,學生在大課間運動時整齊的步伐、響亮的口號,成為學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操場邊上是以國師周斌精神為主題的文化墻,體現我校倡導培養具有“愛、質、直、勤、廉”一代新人。校內花草樹木掛上識記牌,“小草青青,腳下留情”“美麗校園我的家”等溫馨警示牌,對教育學生們愛護環境、愛護公物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這些校園建筑及標語從形式到色彩都力求發揮愉悅學生身心和文化影響的功能。第三,注重班級文化布置。教室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主要場所,因此,學校應尤其重視教室環境的創設,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充分利用教室的每一個角落,如黑板報、走廊、墻壁等,粘貼名人畫像、格言等,引導學生向優秀人物學習。同時,也可從學校自身條件出發,讓學生參與班訓班規的設計,衛生區、自然角的命名,設置區域展示學生的優秀作品,鼓勵創作和個性化的發展,以形成巨大的精神文化力量。
二、和諧人際關系,營造溫馨育人氛圍
如果說,優雅潔凈的校園自然環境是學生學習與生活基礎的話,那么,良好和諧的校園人文環境則是學校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學校的發展,學生的進步,離不開教師的敬業、奉獻等精神,學校可以組織教師進行政治業務學習,努力提高教師的思想覺悟和專業水平,形成不怨不尤、愛崗敬業的教學氛圍,這樣才能在學生身上產生積極影響。一個團體的形成除了要求教師通過不斷學習達到的自身高素質外,還需校領導的管理藝術,使教職工之間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如果說,校領導是火車頭,那么,教師便是這列火車中的每一節車廂,只有方向一致,和諧并進,才能保證火車勇往直前。所以領導之間、教師之間、領導與教師之間關系融洽才能和睦相處,和睦相處才能同舟共濟,才能使整個學校靈活高效地運轉。“親其師,信其道”。師生關系是學校中最根本的人際關系,唯有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才能取得教學的最佳效果。教師要學會尊重、愛護每一位學生,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所處的環境是輕松、溫馨的。“溝通從心開始”要想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溝通是必不可少的。教師經常與學生交流,可以獲得學生的信任,贏得學生的愛戴,在溝通中作為朋友一樣的存在,對學生的教育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三、開展文化活動,活躍師生身心健康
如今,學校出于安全考慮及升學壓力,造成學校只注重學生的文化課知識,而忽視學生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其實,學校適當開展一些文化活動,不僅可以消除學生的厭學情緒,還可以培養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讓學生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接受教育,發展特長。筆者所在學校通過開展主題鮮明的“雷鋒月”、慶“六一”文藝演出、“教師節”“迎國慶”和趣味運動會等活動,組織經典詩文誦讀,學生誦讀、演講比賽,凈化師生心靈,提升教育品位。學校以“好西鄉”鄉村學校少年宮為載體,舉辦書法、籃球、乒乓球、口琴、舞蹈、剪紙、英語等十五種社團,實現了人人進社團、個個有特長的良好局面。2017年3月福建網絡廣播電視臺、閩東新聞等媒體以《“鄉村少年宮”的孩子也能多才多藝》對我校開展鄉村學校少年宮活動的成效進行專題報道。校園活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認同感,學校應該抓住每次契機,適時開展一些學生喜歡的校園文化活動,既豐富學生的生活,又培養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讓學生寓教于樂。
四、規范校園制度,保障學校健康發展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制度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保證。特別在農村學校,許多教師教學行為隨意性強,沒有規范的規章制度以及考核機制,僅靠教師的“良心教學”遠遠不夠。首先,學校可以根據實際,以《教育法》《教師法》等為依據,建立一套凸顯校園特色的規章制度,其中包括學生管理、教學管理、教師評優評先等,使各項活動在有制度保障的前提下,有章可循的展開。其次,在實施的過程中,要最大程度地發揮學校制度的激勵、導向與警戒作用,從而約束師生的行為,營造文化建設的良好環境,不斷推進學校的發展。總而言之,校園文化的建設涵蓋千千萬萬,校園文化的作用更是與學校、全體師生的發展休戚與共。如何建成最具特色的校園文化,如何最大程度地發揮校園文化的作用,這值得我們不停反思,不斷探索!
參考文獻:
[1]游萬國.淺談農村小學校園文化建設[J].重慶教育學會,2015,8.
[2]郭振武.學校管理[M].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0.
[3]唐守平.淺談如何拉近師生的情感距離[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4.
作者:周天勤 單位:寧德市蕉城區洋中中心小學
- 上一篇:音樂教育在校園文化中重要作用
- 下一篇:新經濟人力資源管理創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