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創建工匠精神校園文化建議
時間:2022-07-04 03:20:11
導語:高校創建工匠精神校園文化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校園文化建設是高職院校教學工作的重要內容,開展以“工匠精神”為主題的校園文化活動,能夠讓學生養成耐心、專注、堅持的良好品質,這不僅對學生當前專業學有裨益,而且也有利于學生今后的成長和發展。文章以高職機械制造專業為例,首先對工匠精神的內涵和價值進行了分析,隨后就如何在機械制造專業創建工匠精神校園文化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機械制造專業;工匠精神;校園文化
面對激烈的就業競爭,高職院校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具有專業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但是一直以來,高職院校只注重學生專業能力的應用情況,而對于學生的專業素養則缺乏重視。工匠精神包含創新、敬業、細心等基本內容,將工匠精神與校園文化、教學活動結合起來,才能讓高職學生熱愛本職工作,并且在本職工作中不斷創新創造,發揮個人更大的價值,為推動制造業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工匠精神的內涵
工匠喜歡不斷打磨自己的作品,追求精益求精、日臻完善,對作品的細節有著極致的要求。工匠精神的內涵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專注。古語云“術業有專攻”,只要選定一份職業,就要兢兢業業、專注對待。特別是對于機械制造專業來說,對機械產品的細節有較高的要求,一些精密產品需要將誤差控制在1毫米甚至是更小范圍內。這就要求學生必須著眼于細節,并且保持專注、執著的心態,心無旁騖,才能按照要求完成任務。(二)創新。在萬眾創新時代,不斷對現行的技術、工藝進行改良,是行業進步的根本動力。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基礎上,也要積極尋求創新,敢于打破常規。(三)精益。工匠精神,追求的不僅僅是從“0”到“1”的突破,更是從99%到99.9%的提升。就學生而言,無論是專業學習還是實踐工作,都要追求精益求精。(四)敬業。愛崗敬業是任何行業的從業者最基本的要求。學生也可以看做是一種職業,職業要求就是認真學習,完成教師布置的各項學習任務。
二、機械制造專業創建工匠精神校園文化的價值分析
(一)激發了教師工資積極性和教學責任心。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要發展,需要各方各面的不斷努力,尤其是師生的不斷努力,從而在逐步地協同發展過程中增加院校師生的文化素養。學校的發展歸根到底就是需要師生的不懈努力,為高職院校創造無形的文化資產,那么究竟如何才能讓學校的師生死心塌地為院校文化建設的發展奉獻自己的力量,怎樣調動學校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和嚴格的責任心,需要我們非常重視。一般的高職院校都會通過給予一定的經濟報酬來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和強大的責任感。(二)有利于提升學生專業素養和學習熱情。對于機械制造專業的學生來說,除了要具備扎實的專業技能外,良好的職業素養同樣必不可少。例如,有些同學雖然天資聰慧,能夠很快的掌握專業知識,但是在實踐訓練中,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制作出來的機械產品往往存在諸多瑕疵。而部分資質平平的學生,由于不斷的對產品進行打磨和改進,產品的精度較高。因此,通過創建工匠精神校園文化,可以讓學生認識到工匠精神對專業工作產生的深刻影響,進而激發了學習熱情,認真踐行和落實工匠精神。(三)有利于凸顯高職院校辦學特色。在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巧妙地運用踏實肯干、愛崗敬業獨一無二的精神,能夠增加高職院校的對外影響力,從而給社會留下一個良好的形象。在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巧妙地運用獨一無二的工匠精神,為高職院校設計一種只屬于自己的形象品牌,這將會在無形之中形成一道亮麗的風景,成為高職院校發展過程中一個非常引人矚目的發光點,驅使著人們不斷地向著院校的腳步追逐與夢想,也就能夠大大地激發學校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和對原始文化的懷念、品味。
三、創建工匠精神校園文化的基本原則
(一)統籌指導原則。高職院校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培養學生工匠精神,需要投入一定的時間成本、人力成本。為了取得預期的效果,需要結合機械制造專業的特點,以及當代學生的興趣愛好,做好統籌規劃和專業指導,保障效益文化活動能夠順利的開展。例如,活動之前應當至少提前7-10天,在機械制造專業開展宣傳活動,盡可能讓本學院所有學生都能夠了解并參加工匠精神校園文化活動,確保本次活動能夠發揮最大化的教育價值。(二)結合專業原則。在不同的行業,工匠精神的具體內涵也不盡相同。高職院校在開展校園文化建設時,也要結合專業特點,提高工匠精神教育的針對性。以機械制造專業為例,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訓練時,要求學生對機械產品不斷打磨,產品參數必須達到精度要求。對于檢測不合格的機械產品,要求學生重新進行加工,直到符合標準。(三)立足實踐原則。高職院校以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為主要教學目標,因此創建工匠精神校園文化的目的,最終還是要落到實踐上來。開展以“工匠精神”為主題的校園文化活動,就是要讓學生將工匠精神中精益求精、專注細心、創新創造的內涵,與機械制造專業統一起來,這樣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保質保量的完成任務。因此,校園文化活動也要立足于實踐,為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而服務。
四、機械制造專業創建工匠精神校園的策略
(一)將工匠精神具體內容與教學活動融為一體。高職院校在開展校園文化建設活動時,可以嘗試將工匠精神融入到活動中,既可以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又能夠取得一定的教育效果。可以結合工匠精神的具體內涵,開展配套的校園文化活動。1.開展以“愛崗敬業”為主題的校園文化活動。高職學生畢業后就要參加工作,在校期間培養學生愛崗敬業精神,對他們今后的工作也有積極幫助。同時,愛崗敬業又是愛崗敬業的核心內容。通過開展愛崗敬業校園文化活動,讓學生對機械制造專業今后的就業方向、工作責任等有一個大體的了解,為今后職業生涯的更好發展奠定基礎。2.創新與改革是時展的必然趨勢,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人們思想水平和認識的提高。需要把工匠精神中的不斷創新與改革精神,巧妙地與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發展進行融合。讓教師運用信息技術進行科研工作、和其它學校的教師進行交流、開設創新比賽等活動。他們在新時期的影響和感染之下,逐漸地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以全新的思想認識來對待教學,對待文化,并且把它們付諸行動,以期促進校園文化建設的發展水平。(二)開展“工匠精神”主題校園文化活動。學生在專業學習之余,還可以參加一系列的校內文化活動,讓自己在緊張的學習之余得到放松,并鍛煉自己的交際能力、合作能力。學校方面也要定期組織開展一些以“工匠精神”為主題的校園文化活動,并通過開展多渠道宣傳,提升活動趣味性,吸引學生參加。例如,在觀看了央視播出的《大國工匠》系列節目后,我校機械制造學院開展了一次“傳承工匠精神”的校園文化活動。首先,通過學校官方網站、校園官博和宣傳欄等途徑,提前一周開展活動宣傳,讓機械制造專業學生了解本次活動的具體內容,包括舉辦時間、活動主題、活動形式等。然后開展多種形式的校園文化活動,有主題演講、辯論賽,還有機械產品制作與演示等。通過此次校園文化活動,讓學生對“工匠精神”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三)營造“工匠精神”的校園文化氛圍。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能夠讓學生時刻接受校園文化的熏陶。學校除了定期舉辦一些以“工匠精神”為主題的校園文化活動外,還可以通過校內布置,讓學生能夠隨時隨地感受到“工匠精神”。例如,在教室內,或實訓基地的墻壁上懸掛一些關于“工匠精神”的名人名言,像“每個零件都關系著乘客的生命安全,確保質量是我最大的職責(胡雙錢)”。另外,除了專業課程外,其他學科也要擔負起營造“工匠精神”文化氛圍的責任,例如思想政治課、語文課,都可以添加一些相關的實例,讓學生能夠在強化學習中加深對工匠精神的認識,并主動將這種思維貫徹到專業實踐中。對于機械制造專業的學生來說,精益求精、專心致志是做好本職工作的前提基礎,也是確保產品質量的必要保證。培養工匠精神,也成為高職院校機械制造專業教學的重要任務。教師要注意集合本專業的特點和課程教學要求,將工匠精神的培育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通過開展形式多樣、趣味十足的校園文化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加深對工匠精神的認識,為實現專業能力的替身奠定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左繼紅.基于中國制造下“工匠精神”人才培養的建設與實踐——以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專業為例[J].才智,2017(19):175.
[2]李黃珍,靳靜,孫祺童.校園文化建設為工匠精神培養加分——訪襄陽技師學院院長周先芳[J].職業,2016(25).
作者:姜東全 劉冬霞 單位: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多校區校園文化建設調查及對策
- 下一篇:混合所有制改革企業文化整合研究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