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主義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

時間:2022-04-06 08:25:48

導語:生本主義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本主義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

生本主義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江蘇濱海縣條港初級中學趙中教育學認為,學生是一切課堂教學的“靈魂”,是一切教學活動的“焦點”,也是一切教學實踐的“中心”.教師所預設的教學過程及步驟,都必須緊扣學生主體來進行,所設置的教學方法及手段,都必須貼近學生實際來實施.生本主義,顧名思義,就是將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根本”.生本主義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需要始終圍繞學生主體、緊扣認知實際,進行有效設置、深入實施.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生本主義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談點體會.

一、挖掘教材中豐富情感因素,讓學生在生動情境中精神“提起來”

物理學科是一門實用性、應用性較為顯著的基礎科學,物理教材中圍繞物理知識點內容,設置和融入了許多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與學生生活關系密切的典型事例和生動案例.這對初中生物理學習情感培養起到“推波助瀾”的促進功效.生本主義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最根本的要求就是充分展現學習對象的“主人翁”地位,讓物理課堂成為學生主體展示的“舞臺”.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初中物理教材已有的生動、豐富、鮮明的現實案例和趣味現象,創造出形象生動、趣味活潑的學習場景,引發初中生情感“共鳴”,提振初中生物理學習情感,成為課堂教學“一份子”,主動與教師同步互動,深入探析物理知識.初中生面對生活常見現象,其內心充滿了親近感,主動探究分析成為內在自覺行動.

二、創設充足實驗操作時機,讓學生在探究觀察中技能“高起來”

教育實踐學認為,通過自身努力獲取的經驗技能,更能為學習對象留存深刻“印跡”,更有利于學習對象學習技能的提升.物理學科是以實驗、觀察為主要手段的知識學科,具有較強的能力培養功效,學生在動手操作、實驗觀察等進程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方面的能力能夠得到明星提高.生本主義所倡導的學生學習技能培養與此同出一轍.因此,在物理課堂教學中,要體現生本主義理念內涵,教師就必須讓初中生獲取充足的活動“時機”,利用物理教材中的實驗案例、探究課題等載體,組織學生進行動手操作、觀察研究、分析歸納等實踐活動,指導和引導學生有序實驗、仔細觀察、深入研究、科學歸納,逐步培養他們物理探究觀察的技能和素養.例如,在講“浮力”時,教師可以利用該節課中“浮力的大小”實驗環節,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進行動手實驗,觀察現象,要求學生根據此節課教材實驗步驟和要求,準確操作實驗器材,有序開展實驗活動,認真觀察實驗現象,并如實記錄.學生獲得較大空間的實驗操作“自主權”,其實踐動手能力得到培養.在此基礎上,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現象,分析實驗數據,對“浮力的大小與體積和物體的重量之間的關系”知識內容有了更為深刻的認知和感受,自身的主體特性得到體現,主體探究觀察等物理學習技能得到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物理實驗探究技能、提供自主實驗時機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安全因素和難度系數.

三、注重案例解析過程講解,讓學生在思考分析中能力“升起來”

例如,有一輛迫擊炮供彈車,它的鋼纜繩以100N的拉力勻速拉起炮彈至2m的高度,如果炮彈重力為150N,這輛車滑輪組提升炮彈所做的有用功是多少?拉力作的總功是多少?學生分析案例條件內容,指出:從問題內容來看,這是關于有用功、滑輪的機械效率方面的問題,需要運用到有用功、總功公式的計算內容.結合案例解答要求,探析得到其解析思路:由問題條件可知,已經知道炮彈的重力和所升的高度,可以根據W=Gh公式求出有用功的大小.要求拉力的總功,可以根據拉力的大小,根據A=FS公式進行求解.教師點評:該問題解答的關鍵,是對公式及其變形的靈活使用,難點是對動滑輪上繩子段數的判斷.學生思考分析,歸納修訂解題思路.上述物理案例講解過程,滲透了生本主義教學理念,調動了學生主體能動功效,讓物理解析過程成為學生活動的“平臺”,自身思考分析物理案例的能力水平得到培養,物理案例解析能力得到提高.物理案例教學,是物理學科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培養學生物理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在講解物理案例時,教師應該注重物理案例解析過程的教學,多讓學生承擔思路、方法探析的任務,進行親身分析物理案例的活動,實現思考分析、歸納判斷等學習能力的提升,積累深厚的物理學習經驗.總之,生本主義教學理念是對新課程改革綱要的科學演繹,體現了學生的主體特性.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緊扣學生主體實際,調動多方教學要素,深入滲透生本主義內涵,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作者:趙中 單位:江蘇濱海縣條港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