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有效性學習探討
時間:2022-02-18 09:19:42
導語:初中物理有效性學習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物理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自然學科,與生活、生產有著密切聯系,通過物理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實踐能力,同時能幫助學生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但是,由于物理學科的知識較為抽象,很多學生對物理學習提不起學習興趣,因此,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學的趣味性,使學生通過有效學習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是教師要研究的課題之一。筆者在本文中對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有效性學習這一問題展開了具體的探討。
關鍵詞:初中物理;有效性學習;探討
物理科目是初中階段的一門必修學科,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實踐性,學習過程中涉及的物理概念、定理、公式等抽象內容會讓學生產生厭煩心理。因此,如何切實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初中物理的有效性顯得非常必要[1]。作為初中物理教師,我們應該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采用多種方法來提高學生物理學習的有效性。
一、初中物理教學中影響學生學習有效性的因素
(一)物理教師沒有重視實驗教學的作用。目前,很多物理教師已經意識到要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但是還存在一些問題。例如,有的物理教師喜歡用自己的經驗來開展教學,一味要求學生死記硬背物理概念,太過重視課本知識,忽略了實驗教學的重要性。實驗雖然不是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卻是很多理論知識的支撐,教師要認識到實驗的重要作用,讓學生通過實驗對課本內容有更深刻的理解,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2]。(二)物理教學模式過于單一。以往的初中物理教學基本以課本內容為主,有時教師會運用實驗來輔助教學,但很少對物理知識進行整體梳理,使學生對于知識的了解和掌握不夠深入與牢固,影響了他們的物理學習效果。同時,部分物理教師只重視教學任務的完成,導致課堂教學模式過于單一,學生的思維受限,缺乏創新能力,這對學生的學習效果產生了影響。(三)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差。物理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很多物理教學內容要依靠實驗來完成,但是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較差,這就對物理實驗的準確性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因此,為了更好地提升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學習的有效性,教師必須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3]。
二、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有效性學習模式的探討
(一)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1)讓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不斷總結。為了提高物理學習成績,很多學生準備了較多的學習資料,也做了很多練習題,但是成績始終不夠理想。產生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學生不明白教師講的解題方法。因此,物理教師應要求學生認真聽講,做好筆記,并不斷總結解題方法和經驗,最終做到舉一反三。(2)讓學生不斷進行預習、復習和歸納總結。有效的物理學習需要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所以,物理教師應該在課前給學生布置預習任務,讓學生自己查閱資料完成預習任務[4]。同時,教師要讓學生做好復習筆記,并定時抽查學生的復習效果,讓學生在復習的過程中將不理解的內容標注出來,及時詢問同學和老師,以便解決自己的疑惑。(3)培養學生聯想記憶的能力。有的物理概念或知識較為相似,學生容易混淆,因此,教師需要對課本中的相似概念進行分析,讓學生明確不同概念的不同意義,這樣能加深學生對相應概念和公式的理解與記憶,進而使他們的物理學習變得更輕松。(二)激發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1)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物理學科比較枯燥,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教師應采取一些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認為,要想激發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一個有效措施是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對物理學科產生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可以利用生動形象的比喻來解釋物理概念,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結合生活中的問題和現象來講解物理知識,使物理教學變得更具趣味性,進而激發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5]。例如,筆者在講述《聲音的傳播》一課時,讓學生模仿大自然的聲音,并讓學生思考:為什么人在岸上釣魚,大聲說話,會將水里的魚嚇跑呢?這樣就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他們也愿意聆聽教師的講解,學習效果自然會比較好。(2)利用物理實驗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通常情況下,學生會對物理實驗比較感興趣。因此,教師應該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讓學生參與到實驗教學中去,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猜想實驗結果,并嘗試設計實驗過程,驗證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這樣就能讓學生參與到實驗教學中來,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及時對學生進行指導和引導,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實驗操作。例如,在《光的直線傳播》的教學中,筆者先讓學生猜想這一理論的正確性,并尋找相應的證據進行論證,最終得出結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顯著增強,同時加深了對這部分知識的記憶,提升了他們物理學習的有效性。(三)提高初中生的創新性和動手能力。在以往的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只是讓學生利用實驗器材將演示實驗再做一遍,不僅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還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筆者認為,在物理實驗中,教師可以對生活中的材料進行簡單的包裝,用這些材料來代替物理實驗器材,這就對物理實驗教學進行了創新,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還能夠加深學生的印象,提高他們物理學習的有效性[6]。例如,在教學實驗課《電磁強弱的影響因素》時,筆者讓學生自己找銅絲和鐵釘,并設計實驗過程,制作一個電磁鐵裝置。通過動手操作實驗,能夠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也能夠讓學生在實驗不理想時找到自己失誤的原因,進而提升了學生物理學習的有效性。
總的來說,初中物理是一門比較復雜且抽象的科目,物理教師可以從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新實驗教學等方面來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達到提升學生物理學習有效性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敬.關于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有效性學習的探討[J].學周刊,2014(13):78-79.
[2]瑪依努爾•及力哈斯木.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有效性學習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11(01):134.
[3]劉小紅.關于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有效性學習的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3(13):101-102.
[4]敖玉柱.關于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有效性學習的探究[J].中國高新區,2018(06):114.
[5]劉莉.基于信息技術的初中物理自主學習模式的實踐探索[D].延吉:延邊大學,2014.
[6]拉巴次仁.當前提高初中物理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析[J].才智,2012(32):89.
作者:孔祥明 單位:山東省濟寧學院附屬中學
- 上一篇:高中物理與電子信息類的聯系
- 下一篇:中學物理習題課教學模式研究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訓